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目的 分析2017-2018年解放军第九四六医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选取解放军第九四六医院普外科2017-2018年收治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381例为研究对象,对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给药时机、用药疗程、抗菌药物品种、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选取的381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有157例(41.21%),使用率较高的手术有体表肿物切除术(58.24%)、其他手术(59.42%)和静脉曲张术(46.15%),而甲状腺手术(34.33%)、乳腺手术(23.08%)、腹股沟氙修补术(24.51%)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均超过20%。抗菌药物品种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头霉素类的头孢西丁、头孢米诺,占比34.39%,其次为氨基糖苷类的硫酸依替米星,占比33.12%,以及硝基咪唑类的奥硝唑,占比17.20%。术前0.5~1 h给药的患者有137例(87.26%),术前>1 h或术后给药的患者有20例(12.74%);用药疗程<24 h的患者有143例(91.08%),用药疗程>24 h的患者有14例(8.92%)。联合用药均为二联用药,构成比为48.41%,其中奥硝唑联合头孢西丁使用例数最多,共45例(59.21%)。结论 解放军第九四六医院在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诸多问题,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药物品种选择不够恰当、联合用药情况严重等,尚需进一步建立健全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传统开腹术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近期随访。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4月224例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ERCP/EST联合LC,84例)、B组(LC联合LCBDE,76例)、C组(开腹术,64例)。数据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完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残留率及复发率比较采用2检验;手术相关指标比较采用F检验,数据用( ±s)来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禁食天数、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A组及B组上述指标均优于C组(均P<0.05)。A、B、C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1.3%、12.5%(χ2=7.1110, P<0.05);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结石残留率及复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ERCP/EST联合LC、LC联合LCBDE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术后禁食天数、住院时间均较短,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二者均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而LC联合LCBDE的疗效相对更为显著,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取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行手术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手法复位或经皮撬拨复位联合石膏管外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切开复位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Bohler角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关节面移位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与手术治疗相比较,非手术治疗的操作更为简单,住院时间更短,治疗费用更低,患者接受度更高。  相似文献   
17.
我们用塑料薄膜和塑料管制成包含活检通道及水气管道的一次性内窥镜护套,使内窥镜镜身部分只包含图像处理系统和方向调节系统,解决了内窥镜消毒不完全的问题,降低了内窥镜的使用成本,大大缩短了消毒时间,无须配备多条内窥镜轮流消毒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行扩大刮除并骨水泥填充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行扩大刮除并骨水泥填充术式治疗的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bone,GCT)患者64例,男性28例,女性36例;年龄16~59岁,平均31.6岁。肿瘤部位:股骨远端26例,胫骨近端17例,股骨近端8例,肱骨近端10例,距骨2例,跟骨1例。肿瘤影像学分级按Campanacci分级标准,其中Ⅰ级患者20例,Ⅱ级患者29例,Ⅲ级患者15例。将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Campanacci分级、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有无病理性骨折、有无软组织肿块、肿瘤大小(长径)与肿瘤复发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影像学分级与肿瘤复发相关性采用χ2检验。结果 6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74个月,平均42.8个月。64例患者中肿瘤复发8例,复发率为12.5%,术后无远处转移及恶变者。术后肢体功能评价数值为(27.06±1.45)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Campanacci分级是影响复发的关键因素(回归系数2.368,P=0.04)。经χ2检验分析,CampanacciⅠ级与Ⅱ级、Ⅰ级与Ⅲ级术后复发率P值分别为0.007、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mpanacciⅡ级与Ⅲ级的P值为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术后长期随访均未出现关节面塌陷、骨折等相关并发症,关节活动度良好,行走功能均较为满意。结论扩大刮除并骨水泥填充是治疗GCT的一种可靠治疗方式,术后整体复发率相对较低,肢体功能恢复较为满意;Campanacci分级是影响其复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青年卒中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可能与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加快、饮酒量大及摄入脂肪量增加等有关。相对于中老年卒中而言,其病因复杂,危险因素多,非动脉硬化所占比例大,部分临床表现与病变部位早期缺乏特征性改变,早期就诊少。虽然有些病因及危险因素是先天且不可预防和控制的,但多数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等是可干预的,甚至有些病因,如卵圆孔未闭、夹层动脉瘤等是可治疗的。因此,研究青年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对其早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