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64篇
  免费   1156篇
  国内免费   975篇
耳鼻咽喉   62篇
儿科学   77篇
妇产科学   80篇
基础医学   999篇
口腔科学   402篇
临床医学   4075篇
内科学   918篇
皮肤病学   134篇
神经病学   212篇
特种医学   11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4464篇
综合类   6676篇
预防医学   1411篇
眼科学   194篇
药学   3045篇
  68篇
中国医学   2724篇
肿瘤学   131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48篇
  2023年   702篇
  2022年   849篇
  2021年   1034篇
  2020年   731篇
  2019年   573篇
  2018年   309篇
  2017年   434篇
  2016年   523篇
  2015年   622篇
  2014年   1156篇
  2013年   1193篇
  2012年   1557篇
  2011年   1621篇
  2010年   1445篇
  2009年   1252篇
  2008年   1948篇
  2007年   1491篇
  2006年   1338篇
  2005年   1719篇
  2004年   1056篇
  2003年   864篇
  2002年   714篇
  2001年   683篇
  2000年   585篇
  1999年   466篇
  1998年   360篇
  1997年   312篇
  1996年   235篇
  1995年   198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 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本科1995年1月-2000年1月共收治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17~23岁.开放性骨折15例,闭合性骨折8例.  相似文献   
12.
外周神经病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2%,但在有一到两项危险因素的人群中发病率上升到12%~17%。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在糖尿病史25年以上的患者中,半数罹患外周神经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和其他外周神经病的早期症状主要由机体细神经纤维变性引起,这也是惟一受累的神经。然而,“细纤维神经病”却不能被任何物理的、神经生理和神经病理学的方法检测到。在过去的十年中,皮肤活检成为最受欢迎的诊断细纤维神经病变的手段。它使得全科医师和其他非专科医师(如糖尿病医师和整形外科医师)能够诊断神经病变,查找其病因并有针对性地治疗神经痛,从而避免了延迟诊断和误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伤后24h内削痂手术对深Ⅱ度烧伤创面局部释放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AB)及其对组织修复的影响.方法选12例以深Ⅱ度烧伤为主的患者,每例患者均选择相对均匀的深Ⅱ度创面作为实验创面并分为3个研究区域,即手术前、手术后和未手术实验区.伤后24h内行削痂术.术前在实验创面切取创面组织,作为手术前实验区标本,行削痂后创面均以辐照猪皮覆盖.术中部分创面保留不予手术,该保留创面作为未手术实验区.于伤后5~7d行第2次手术,分别切取经削痂处理和未手术区的创面组织,作为手术后和未手术实验区标本.采用组织培养和ELISA技术测定创面组织释放EGF、FGF-2和PDGF-AB的水平,并对创面组织中新生肉芽形成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半定量分析.结果伤后24h内削痂手术后,创面组织局部释放EGF、FGF-2和PDGF-AB的水平较手术前和未手术创面有显著升高(P<0.05);创面局部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手术后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形成较手术前和未手术创面显著(P<0.05).结论伤后24h内削痂手术可以促进局部组织释放EGF、FGF-2和PDGF-AB,促进新生肉芽形成,有利于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从而提示了伤后24h内削痂优于常规手术.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附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发病规律、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结合国内外资料及本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明确诊断16例,误诊为肝破裂2例,宫外孕破裂2例,脾肿瘤1例。21例均手术治疗,行脾切除14例,其中保留副脾2例;脾切除加自体脾组织网膜内移植术3例;脾缝合修补术3例;脾部分切除术1例。死亡1例,原因有就诊晚、失血性休克。结论本病由于腹腔内出血与受伤时间间隔长,容易误诊。诊断除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外,应及时进行腹腔穿刺、B超及CT检查。治疗以脾切除为主,可根据病情、脾破裂的程度以及是否有合并伤等情况采取保脾手术。  相似文献   
15.
随着钢板和带锁髓内钉在股骨干骨折中的广泛应用,以及术者在二者使用适应症上的不同认识和手术操作上的不够规范,近年来股骨干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导致不愈合的患者明显增加。我科自2002年6月~2004年6月采用口服中药和二次手术的方式治疗该类患者1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32~57岁,平均42.6岁。首次手术到本次接诊时间4~18个月,平均7.6个月。粉碎性骨折6例,斜性骨折5例,横断性骨折4例。首次手术治疗使用加压钢板5例,普通钢板7例,普通髓内钉2例,带锁髓内钉1例。其中加压钢板断裂3例,松动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体观察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rhPDGF)促进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可能涉及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其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方法 26只糖尿病大鼠,每只动物背部制备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选取其中52个创面,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创面自然愈合;rhPDGF治疗组,创面rhPDGF用量为7.0μg/cm^2;赋形剂组,创面用等量赋形剂凝胶。观察治疗后3、7和14d创面肉芽形成、胶原沉积、再上皮化速率以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并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创面周围和创面修复细胞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1/2,ERK1/2)磷酸化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ve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 组织学观察,rhPDGF治疗组创面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胚芽及成纤维细胞明显多于另两组(P〈0.05);胶原沉积明显,肉芽组织生长活跃,创面收缩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学研究显示,应用rhPDGF7~14d后,rhPDGF治疗组ERK1/2明显强于对照组和赋形剂组(P〈0.05);且损伤后3~7d rhPDGF治疗组修复细胞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赋形剂组(P〈0.05)。结论 rhPDGF促糖尿病大鼠刨面愈合的作用部分是通过ERK1/2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7.
18.
患者,女,29岁,沿海渔民。2年前因车祸挤伤舌尖。创口愈合后发现舌尖有一较小的硬块,当时未引起重视。随时间推移,硬块呈进行性长大,来院就诊。查体:舌尖偏左侧有一膨大肿物,呈椭圆形,约2 cm×3 cm大小。触诊质硬,表  相似文献   
19.
补中益气汤为金元时期李东垣所创制,首载于《脾胃论》。方由黄芪、党参、甘草、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组成。具有益气升阳、调补脾胃的功效,原为劳倦内伤、清阳下陷、脾胃气虚诸证而设。笔者近年来用此方加减,用于治疗骨伤科病症效果良好,现举例如下。1骨折愈合后下肢肿胀刘某,女,45岁,工人,2001年4月28日初诊。自述右股骨干骨折行交锁髌内钉内固定术后6月,术后3月时拄双拐下地行走,出现右小腿、踝及足部肿胀,曾给予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现症:右小腿、踝及足部肿胀,患肢周径较健侧同段周径大3cm,按之浮软不起,患肢皮色紫黯,倦怠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促进腹部手术切口感染裂开快速愈合方法,缩短住院时间。方法:观察组23例采用沿麻醉针孔引导缝针进行简易二期缝合方法,选择同期传统二期缝合23例和传统换药法2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于对照组。结论:简易二期缝合方法,能够快速愈合伤口,简单易行,并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缓解医患矛盾,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