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77篇
内科学   18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348篇
预防医学   143篇
药学   160篇
  4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12.
目的探讨骨代谢指标与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活动性及骨质疏松(O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113例RA患者和120例正常对照组股骨和腰椎部位骨密度(BMD),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骨代谢指标: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s-PINP)和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s-CTX)水平,详细记录RA患者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对RA患者双手X线进行Sharp评分。结果 (1)RA组各部位B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1),其OP发生率为31.9%,明显高于对照组(13.3%)(χ2=19.405,P<0.0001)。(2)RA组较正常组外周血s-CTX水平明显升高(Z=2.423,P<0.0015)、s-PINP水平明显降低(Z=2.264,P=0.024),s-CTX/s-PINP比值明显升高(Z=2.654,P=0.008);且重度活动组RA(78例)外周血s-CTX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活动组(22例)(Z=2.375,P=0.035)。(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A患者外周血s-CTX水平与CRP和ESR呈正相关(P<0.05);s-CTX/s-PINP比值与关节肿胀指数和CRP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病程和健康状况问卷(HAQ)与Sharp评分呈正相关(R2=0.559,F=22.791,P<0.0001)。(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CTX/s-PINP(OR=1.497,P=0.021,95%CI:1.061~2.113)和Sharp评分(OR=1.026,P<0.0001,95%CI:1.012~1.040)为RA患者股骨区发生OP的危险因素;年龄(OR=1.079,P=0.015,95%CI:1.015~1.148)和Sharp评分(OR=1.010,P=0.035,95%CI:1.001~1.020)为腰椎区发生OP的危险因素。结论 RA患者OP发生率显著升高,其外周血中s-PINP明显降低,s-CTX明显升高,提示骨代谢活跃;且外周血s-CTX水平、s-CTX/s-PINP比值与RA患者病情活动性和OP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人乳头瘤病毒(HPV)16E7基因中与宿主Rb蛋白结合区域进行突变获得HPV16E7突变体(HPV16mE7)序列,原核表达获得HPV16mE7蛋白。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扩增野生型HPV 16E7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目的基因进行定点突变并构建表达质粒,转化进入原核表达体系并通过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大小及纯度经十二烷基硫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免疫原性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结果准确按照设计突变目的基因特定位点,SDS-PAGE显示获得高纯度目的蛋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目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结论成功对HPV16E7进行定点突变并获得纯度较高免疫原性良好的突变表达蛋白。  相似文献   
14.
1991年,Semm首次在腹腔镜下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被认为是目前治疗良性子宫疾病的首选术式,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该术式仍有其局限性。本科从2000年开始在标准CISH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共完成96例手术,发现改良后的手术具有时间短、术中失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现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四种筛选超广谱β-内酰胺酶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炳汉  徐建华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6):1940-1942
目的:评价4种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筛选方法检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可靠性.方法:以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和氨曲南为指示底物,用双纸片协同试验、三维试验、双纸片增效试验和E-test法4种方法检测32株ESBLs阳性和45株ESBLs阴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生情况.结果:4种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为93.75%、96.87%、87.50%和96.87%,特异性分别为97.78%、95.56%、100%和100%.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为本院检测ESBLs最适指示底物.结论:三维试验和E-test法是4种检测方法中检测产ESBLs最可靠的方法,三维试验检测产ESBLs菌株适合小型医院,双纸片协同试验和双纸片增效试验在所有医院都适合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开展实验室之间总胆红素的可比性研究,探讨不同实验室间测定结果实施结果互认的可行性。方法以日立7170A生化分析仪,罗氏试剂及程序,C.fas校准品和质控品组成的检测系统作为目标检测系统,检测系统2,3,4,5为待评系统,测量新鲜血清样本总胆红素,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相关性分析,各待评检测系统与目标系统之间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5,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为检测系统2与系统1之间的系统误差部分可接受,检测系统4与系统1之间的系统误差不可接受,检测系统3,5与系统1及检测系统4与系统2之间的系统误差临床可以接受。结论测定方法相同,两系统之间结果可互认;测定方法不同,两系统之间结果不可比,两系统之间系统误差临床不可接受。通过溯源,测定方法不同,两系统之间结果同样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急性鼠药中毒是临床急诊中致死率,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鼠药中以“毒鼠强”应用最广,毒性最强。因自服,误服,环境污染,人为投毒等中毒事件频繁发生。因此,广大医务人员必须认识该疾病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是抢救成败的关键。1毒鼠强的理化性质及其毒性[1]毒鼠强(tetramine,TEM),化学名称为四次甲基二砜四胺,学名2,6-二硫-1,3,5,7-四氮三环-[3,3,1,1,3,7]葵烷-2,2,6,6-四氧化物,商品名称:特效灭鼠药,鼠没命,424,闻到死,神猫灵,好猫神王,一扫光,四杀鼠药,气死猫,诱鼠穿心丸,速杀神等近30种。分子式:C4H8N4O4S2,分子量:M=240.3,熔点250~245…  相似文献   
18.
新鲜全血重复测定差值法在血细胞分析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以病人新鲜全血为质控物的血细胞分析仪的质控方法。方法以Bayer ADVIA 2120血细胞分析仪为实验仪器.每天上午在配套质控物随标本测定后.选取20份结果合适的新鲜病人标本,下午重复测定1次(间隔6小时),连续检测10天,计算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前后2次检测结果的差值.将差值的均值和标准差定义为质控图的靶值和标准差.建立差值法Z分数质控图,再以Westgard质控规则连续17天监测病人新鲜全血标本,判断检测结果是否在控。结果除Hb发生1次失控外.差值法连续17天的质控结果均在控。结论差值法能作为仪器配套质控物8小时外质量控制的补充.该方法经济、方便.提高了检验报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安全输血一直是血站、医院及受血者最为关注的问题。笔者为掌握受血者输血前感染血液传染性疾病的状况 ,对 1998年以来 32 5 8例患者输血前 AL T、HBs Ag、抗 - HCV、抗 - HIV及梅毒 5项血液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 ,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8- 10~ 2 0 0 0 - 12在周口市中心医院住院的受血者输血前血清 35 2 8人份。周口地区公民无偿献血 19770人份作为对照组。1.2 试剂与仪器  HBs Ag、抗 - HCV、抗 - HIV EL ISA试剂盒由厦门新创科技公司和河南省生物研究所理利生物公司提供 ;梅毒试剂由上海荣盛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位缝合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手或前臂皮肤逆行撕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例手或前臂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共计11处逆行撕脱皮肤(其中1例为手掌和手背2处逆行撕脱伤),根据每例逆行撕脱皮肤局部血运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3处采取对整块逆行撕脱皮肤原位缝合后辅以VSD治疗(原位缝合组);2处采取对整块逆行撕脱皮肤反取植皮并辅以VSD治疗(反取植皮组);其余6处分别同时进行了原位缝合辅以VSD治疗和反取植皮辅以VSD治疗方法,即对每处逆行撕脱的皮肤一部分进行原位缝合(原位缝合组,6处),另一部分进行反取植皮(反取植皮组,6处)。因此,研究对象包括原位缝合组(3+6)处和反取植皮组(2+6)处,共计17处逆行撕脱皮肤。比较两组术后的皮肤功能。结果术后所有逆行撕脱皮肤均成活,全部患者均获2-6个月随访。平均3.7个月。原位缝合组皮肤感觉:S3+5处,S33处,S21处;反取植皮组皮肤感觉:S22处,S16处。原位缝合组皮肤在外观、耐磨度上均优于反取植皮组。结论原位缝合结合VSD治疗手及前臂皮肤逆行撕脱伤临床效果好.术中应尽可能保留有血运、适合原位缝合的皮肤及皮下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