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93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1.
目的通过舒洛地特联合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减少眼底微动脉瘤、延缓DR进展速度有效性的观察,评价舒洛地特和替米沙坦联合应用对DR的疗效。方法162例DR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替米沙坦组、舒洛地特组和联合治疗组,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随访过程中定期检查眼底,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纤维蛋白原。结果三组患者眼底微动脉瘤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间患者眼底微动脉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替米沙坦组、舒洛地特组相比,可延缓DR增殖型进展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洛地特联合替米沙坦治疗DR能有效减少眼底微动脉瘤、延缓DR进展速度,疗效优于单一治疗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中血清维生素D3与相关炎症因子及免疫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中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轻链κ、轻链λ值以及相关抗体。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1,25(OH)2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1),ESR(P0.0001)、CRP(P=0.015)、RF(P=0.0005)、TNF-α(P=0.0006)、IL-6(P0.0001)、轻链κ(P0.0001)以及轻链λ值(P0.0001)则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1,25(OH)2D3与轻链κ和λ、ESR、RF、TNF-α、IL-6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维生素D3可能参与干燥综合征的发病过程,并能反应疫病的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乳腺钼靶与MRI的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效果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入院拟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乳腺钼靶与MRI检查,并将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以分析其诊断效果及价值。结果乳腺癌患者使用乳腺钼靶与MRI联合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明显高于使用任何单一一种检验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疾病患者使用钼靶与MRI联合检查能够对乳腺癌进行有效诊断,其诊断效率比单一使用任何一种诊断方法有明显的提高,有助于临床上对乳腺癌的筛查和确诊。  相似文献   
14.
文题释义: 多模态成像:随着分子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多模态成像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成像方式,联合超声、CT、MRI、光声及SPECT等各自独特的成像优势,只使用一种对比剂即可获得多种模态增强显影,同时得到疾病的解剖学、分子学及功能学信息。这对疾病的诊断、受检者的健康及减少医疗资源浪费都有重要意义。 寻靶:通过对微泡外壳进行改建,将特异性配体结合或连接到微泡表面,这些微泡可通过血液循环聚到特定的病变组织上,并长时间停留于靶组织或靶器官,从而达到使病变组织在影像中得到特异性的标记增强或局部靶向治疗作用的目的。背景:近来年,分子成像结合医学影像技术和靶向分子探针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其相互结合能够在分子水平对靶组织进行观察,从而实现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实时无创成像。 目的:制备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探针,探讨其体外超声/CT/MRI成像效果,观察其体外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的靶向能力。 方法:以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作为外壳、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环八肽作为配体,通过双步乳化法制备包载磁性颗粒和全氟辛溴烷的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cRGD-PLGA-Fe3O4-PFOB,检测其理化性质。将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以双蒸水稀释为不同质量浓度的混悬液,体外观察其超声、CT、MRI显影效果。通过碳二亚胺法连接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肽与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验证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连接情况和体外靶向能力。细胞毒性实验测定不同质量浓度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对大鼠肝细胞BRL-3A的毒性作用。 结果与结论:①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分散度好,大小较均匀,单个纳米粒呈球形,数个黑色的铁颗粒分布于壳膜上,平均粒径为(221.5±60.3) nm,Fe3O4包封率为38%;②随着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质量浓度的降低,样品的超声回声强度、CT值均逐渐降低;随着纳米粒中Fe3O4颗粒质量浓度的增加,MRI T2加权信号强度逐渐降低;③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环八肽与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的连接率为94.13%;体外靶向实验显示,大部分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聚集于大鼠肝星状细胞细胞HSC-T6周围;④不同质量浓度的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对大鼠肝细胞BRL-3A活力无影响;⑤结果表明,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探针不仅能作为多模态显像剂用于超声、CT、MRI,且在体外实验中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有较强的靶向能力,对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具有重大应用潜力。 ORCID: 0000-0001-8470-8548(李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唐琳 《药物与人》2014,(9):275-275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至2012年~2013年第三军医大学心血管内科收治的43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局麻下经皮股动脉穿刺完成主动脉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grafting exclusion,EVGE)。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强化术中护理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是否发生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30min发生迷走神经反射1例,1.0h发生血肿1例,1例术后左侧上肢乏力,桡动脉搏动较术前减弱,无感染、内漏、截瘫、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良好的护理措施可以提商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学生考试焦虑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特征。方法将30例诊断为考试焦虑症中学生患者作为实验组,与实验组性别、年龄匹配的30例健康中学生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验组在考试前后分别予P300检测及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比较组间P300各成分及SAS评分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考试前实验组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明显延长,P3波幅明显降低(t=6.823~9.051,P〈0.05或0.01)。考试后,实验组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比考试前明显缩短,P3波幅明显增高(t=5.973—11.120,P〈0.05或0.01);考试前实验组SAS评分与P3潜伏期、反应时间呈正相关关系,与波幅呈负相关关系(r=0.4,0.8,-0.51,P〈O.05或0.01)。结论中学生考试焦虑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针对缓解焦虑症状的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糖尿病并发褥疮给治疗和护理带来难题.糖尿病的代谢紊乱可产生或加重褥疮感染,疮感染又可使错尿病病情加重,造成恶性循环.对1例并发压疮的老年塘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治疗与护理,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血管紧张素(Ang)Ⅱ和内皮素1(ET-1)是重要的致炎及纤维化因子,且2者间存在交互作用[1],共同参与糖尿病肾病(DN)肾间质纤维化(RIF)的进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组织缺氧时表达增多的产物.AngⅡ可使肾小管上皮细胞中HIF-1α的表达增加,而ET-1是HIF-1α的下游基因,3者之间密切关联.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AngⅡ、ET-1及HIF-1α在D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脏损害的关系,为进一步阐明DN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血管紧张素(Ang)Ⅱ和内皮素1(ET-1)是重要的致炎及纤维化因子,且2者间存在交互作用[1],共同参与糖尿病肾病(DN)肾间质纤维化(RIF)的进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组织缺氧时表达增多的产物.AngⅡ可使肾小管上皮细胞中HIF-1α的表达增加,而ET-1是HIF-1α的下游基因,3者之间密切关联.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AngⅡ、ET-1及HIF-1α在D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脏损害的关系,为进一步阐明DN的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8岁,因“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半年,加重半个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5年,长期吸烟及喝酒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