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研究七氟烷后处理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其保护机制是否与抗炎抗氧化有关。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七氟烷后处理组(Sham+Sevo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 组)和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七氟烷后处理组(Sevo?Post C组)。摘除右肾后夹闭左肾蒂30 min建立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evo?Post C组于再灌注起吸入2%七氟烷1 h。再灌注24 h后检测肾功能参数、血清炎症因子及肾组织氧化应激指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Akt及GSK3β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TNF?α、IL?6及丙二醛(MDA)的水平均升高(P<0.05);给予七氟烷后处理可以使Scr、BUN、TNF?α、IL?6、MDA的水平及肾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5)。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Akt及p?GSK3β水平均有所升高,但与IR组比较,七氟烷后处理可以显著增加Akt及GSK3β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kt/GSK3β通路调控的抗炎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探索毒物检测在临床中毒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并分析毒检阳性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是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共收集2020年10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入组参与队列研究的江苏省及周边的41家医院送至南京医科大学中毒研究所毒检中心行毒物检测鉴定的患者毒检结果、中毒情况及临床信息, 分析毒检阳性即检出毒物或过量药物患者的临床特征, 并对毒检采样情况与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95例进行毒检鉴定的临床诊断中毒或可疑中毒患者。其中毒检结果阳性652例, 占比72.85%。所有毒检阳性患者中, 接触单一毒物者506例, 多种毒物者147例;检出前三位毒物(药物)为农药除草剂(202例, 30.98%), 镇静/精神类药物(151例, 23.16%), 以及农药杀虫剂(97例, 14.88%)。在毒物药物暴露史明确的541例患者中, 毒检阳性率为78.19%;在中毒暴露史不明确的354例患者中, 毒检阳性率为64.69%。暴露史不明确的患者毒检阳性结果前三位毒物(药物)为:镇静/精神类药物(82例, 12.58%)、除草剂(26例, 3.99%)以及鼠药(22例,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独立设计调查登记表,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病例调查方法,收集并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江苏省9所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崩床资料.结果 1 965例中毒患者中,男性893例,女性1 072例,院内病死率为1.73%;最常见的中毒原因为自杀(54.96%);最常见的毒物种类为农药(35.83%)和药物(23.16%),分别占中毒死亡病例的70.59%和8.82%;最常见的毒物为百草枯(12.37%);最常见的中毒途径为口服(93.18%),洗胃干预者占所有口服中毒患者的38.27%.22.34%的患者接受了拮抗剂治疗,12.62%的患者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治疗,18.83%的患者接受了血液灌流治疗,1.37%的患者接受了血液透析.结论 研究显示综合型医院中,农药中毒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最高,口服中毒是最常见的中毒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与《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相识已有20多年了。1988年4月,结束在广州的外派工作,我回到医院来到急诊科。很多人不能理解我的选择,但我知道,这是我想做的事。那年12月,我在湖南韶山参加了急诊分会复苏学组会议,认识了干建新教授,知道了《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初识,杂志尚未更名,仅有纸质版的《急诊医学》,但仍带我走进了一片崭新的世界。翻阅了全年的所有期刊,深感在此发表论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究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syndrome,OSAS)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关系及脂肪肝指数(fatty liver index,FLI)在OSAS患者诊断中有无脂肪肝的准确性。方法:347例入组患者行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采集患者的血样本行实验室检测,并行腹部超声检查,根据生化指标计算患者FLI,选取FLI在预测NAFLD中的最佳截点值。结果:与非脂肪肝组相比,NAFLD组患者的夜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氧减指数(oxygen desaturation index,ODI)和睡眠期间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_2)低于90%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T90)明显升高(均P0.05)。NAFLD组患者平均SpO_2和最低SpO_2较非脂肪肝组明显下降(均P0.05)。当FLI截点为52时可准确判断NAFLD,此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0.827(95%可信区间:0.722~0.914)。结论:在中重度OSA患者中,罹患脂肪肝组夜间低氧程度重于非脂肪肝组。FLI是预测患者有无脂肪肝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用连二亚硫酸钠还原法进行尿液半定量比色在敌草快中毒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3日至2022年11月23日在本院救治的49例急性敌草快中毒患者资料, 观察尿比色结果与血浆敌草快浓度相关性;评价尿比色结果对靶器官损伤、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尿比色结果与血浆敌草快浓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关系数r=0.89, P <0.01;尿比色结果预测消化道、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临界值分别为2.5、3.5、3.5、5.5,其中尿比色结果预测消化道损伤的敏感性最高[AUC 0.93 (95%CI: 0.89~1.00)];尿比色结果预测死亡结局的临界值为4.5, 阳性预测值为64.2%, 阴性预测值为95.2%。结论尿半定量比色法可用于快速预测入院时血浆敌草快浓度范围;尿比色结果也可有效预测敌草快中毒相关脏器损伤的发生及临床结局, 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脂肪质量与肥胖相关蛋白(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 protein,FTO)对缺氧小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mouse 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MPASMC)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 MPASMC,用三气培养箱构建缺氧 MPASMC模型;免疫印迹实验用于检测FTO蛋白表达;FTO过表达以及敲低质粒转染MPASMC以过表达或抑制FTO表达;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缺氧培养后的MPASMC中FTO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划痕实验提示细胞迁移加快,并在过表达FTO后明显减慢;常氧状态下敲低FTO表达出现了类似缺氧培养的“促迁移”表型。结论:在体外条件下MPASMC缺氧培养后FTO蛋白水平下调,细胞迁移能力增强,并且FTO可能是促进MPASMC迁移的关键调控基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病人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15)与咪达唑仑组(n=15)。监测镇静前及镇静第1~5天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脑氧摄取率和脑动静脉氧含量差,以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28 d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2组病人的年龄、性别、颅脑损伤类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GCS评分、术后RAS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前2组病人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咪达唑仑组比较,镇静后右美托咪定组第1~5天HR均下降,第4和5天MAP下降(P<0.05~P<0.01)。与镇静前比较,右美托咪定组镇静后第3~5天HR下降,第1~5天MAP下降(P<0.05~P<0.01)。与咪达唑仑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第1天和第2天氧合指数、颈静脉球血氧分压和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升高(P<0.05~P<0.01),脑氧摄取率和脑动静脉氧含...  相似文献   
20.
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比较急诊溶栓与住院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以探讨缩短患者院内延迟时间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是否带来更多获益.方法 发病距就诊时间小于3 h,在急诊接受溶栓治疗者作为研究组,同期神经内科病房溶栓病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急诊溶栓组患者来诊至溶栓治疗开始的平均时间为45 min,发病3 h内接受溶栓治疗者39例(14.4%);住院溶栓组来诊至溶栓治疗开始的平均时间为80 min,发病3 h内接受溶栓治疗者29例(1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athel指数完全恢复和基本完全恢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可缩短院内延迟时间,使更多的患者能够得到溶栓治疗,从而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