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丙基硫氧嘧啶(PTU)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最常用的药物之一,近年来国内屡有报道该药引起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PTU引起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小血管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雷公藤多甙片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接收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依据治疗手段划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接受前列地尔治疗,研究组50例接受雷公藤多甙片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就两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24h尿蛋白定量(1.1±0.3)g/d、血白蛋白(32.3±4.1)g/L,对照组24h尿蛋白定量(3.2±0.8)g/d、血白蛋白(25.1±5.5)g/L,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差异明显(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片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保达新)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腺素E1,观察两组尿蛋白、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尿蛋白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无明显变化.结论 前列腺素E1可以降低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排泄,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应用上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 245例肾活检资料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病理类型分布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8月20日1 245例肾脏疾病经皮肾活检的病理类型. [结果]1 245例肾脏疾病患者行肾活检时的年龄范围为9~73岁,男506例,女739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82.8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13.65%,小管间质疾病占1.12%.遗传性及先天性疾病占0.40%,移植肾占1.69%,其中1例合并病毒感染,未确定诊断0.32%.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为常见,占43.45%,其次分别为IgA肾病32.69%,微小病变性肾病12.03%,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5.14%,特发性膜性肾病2.62%,新月体肾炎0.97%,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0.78%.继发性肾损害包括:①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肾损害:最常见的继发肾脏病是狼疮性肾炎62.94%,其余依次紫癜性肾炎7.65%,血管炎4.71%,妊娠相关性肾损害3.53%;②代谢性疾病所致的肾肾损害:糖尿病肾病8.24%;③血管疾病所致肾脏疾病:肾动脉硬化和恶性高血压2.94%,血栓性微血管病0.59%;④感染性疾病肾损害:乙肝病毒相关性肾损害5.89%.病理类型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中,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130例,单纯血尿17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42例,其中46例24 h 尿蛋白≥1 g/d,96例24 h尿蛋白<1 g/d. [结论]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仍为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中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为常见,IgA肾病次之.②IgA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③继发性肾脏病逐渐增多,继发性肾脏疾病中仍以狼疮性肾炎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性肝损害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SLE患者,分为肝损害组和肝正常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肝损害组患者IgG平均水平明显高于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俨〈O.05);SLEDAI结果肝损害组(14.52±8.59)明显高于正常组(11.47±5.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俨〈O.05);处于病情活动期的患者发生肝损害的比率(73.53%)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2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肝损害以IgG升高为特异性表现,且病情活动期SLE患者出现肝损害的比率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表明肝损害可能为SLE病情活动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以丙烯酸酯压敏胶为黏合基质,采用透皮控释技术制备周效依托孕烯和炔雌醇的复方避孕贴剂.采用LC-MS/MS法测定家兔血浆中炔雌醇和依托孕烯的浓度,并考察其对家兔抗排卵的效果.结果表明,复方依托孕烯贴剂贴于家兔腹部透皮给药7d,能维持较恒定的血药浓度,移除贴剂后,血药浓度迅速降低.家兔抗排卵试验结果显示,给药1 d后,复方依托孕烯贴剂对家兔交配诱发排卵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平均排卵点为0.60±1.3,与空白对照组平均排卵点6.0±1.9相比,其排卵抑制率为90.0%;给药7 d后,对家兔交配诱发排卵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平均排卵点为1.25±1.5,与相应的空白对照组平均排卵点4.5±1.0相比,排卵抑制率为72.2%.表明复方依托孕烯贴剂具有显著的抗排卵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磷霉素作为“老”药,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良好的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特征,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1]。近年来随着对磷霉素研究的深入,发表了大量相关的研究论文,本综述总结了目前磷霉素PK/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PD)数据,重点关注其联合用药的PK/PD研究新进展,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1体外PD磷霉素通过与尿苷二磷酸-N-乙酰氨基葡萄糖烯醇式丙酮酸转移酶不可逆地结合,阻止肽聚糖前体N-乙酰胞壁酸合成,从而破坏细胞壁结构导致细菌裂解死亡。  相似文献   
18.
多黏菌素B属于多肽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阴性菌相关的感染,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沙门菌、巴斯德菌、志贺菌,尤其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有报道发现静脉使用多黏菌素B诱发皮肤色素沉着过度的病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头颈部的肤色变黑,不伴疼痛或瘙痒。目前关于这种色素沉着的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组胺参与的机制假说证据较多。本文对多黏菌素B诱发色素沉着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两性霉素B的抗真菌活性取决于其穿透真菌细胞壁到达细胞膜的能力。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的毒性促进了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开发,即药物与脂质体结合形成两性霉素B脂质体。然而,体积较大的脂质体如何能穿过细胞壁将两性霉素B传递至靶标,或两性霉素B是否需要首先在细胞壁表面与脂质体分离、发挥抗真菌作用是值得探索的问题。酵母细胞壁为多孔结构,分子能否穿过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CMS)及其活性成分多黏菌素E并进行应用。方法 通过多黏菌素E主成分E1及E2浓度之和间接得到多黏菌素E的浓度。在大鼠血浆样品中加入硫酸对CMS进行水解,通过测定水解后与水解前血浆样品中多黏菌素E的浓度差间接测定CMS浓度。采用固相萃取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色谱柱选择Phonomenex Kinetex XB-C18柱,质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源)及多反应监测(multi-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其中待测物质多黏菌素E1、多黏菌素E2、内标多黏菌素B1的离子通道分别为m/z390.7→101.3、m/z 386.0→101.2、m/z 402.3→101.2。结果 多黏菌素E1及E2的测定不受大鼠血浆中内源物质的影响,且分别在0.187~6.24 mg/L、0.037 0~1.23 mg/L内线性良好,批内与批间精密度良好,变异系数均<15%。多黏菌素E1、E2准确度范围分别为100.1%~113.3%和94.9%~107.3%。多黏菌素E1、E2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