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96篇
  免费   2992篇
  国内免费   2017篇
耳鼻咽喉   193篇
儿科学   356篇
妇产科学   323篇
基础医学   3459篇
口腔科学   289篇
临床医学   4939篇
内科学   4482篇
皮肤病学   329篇
神经病学   987篇
特种医学   11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72篇
外科学   1750篇
综合类   11426篇
预防医学   2678篇
眼科学   308篇
药学   6236篇
  53篇
中国医学   3617篇
肿瘤学   2350篇
  2024年   366篇
  2023年   1096篇
  2022年   1330篇
  2021年   1403篇
  2020年   1285篇
  2019年   1307篇
  2018年   722篇
  2017年   1041篇
  2016年   1134篇
  2015年   1330篇
  2014年   1866篇
  2013年   1888篇
  2012年   2400篇
  2011年   2653篇
  2010年   2355篇
  2009年   2445篇
  2008年   2822篇
  2007年   2496篇
  2006年   2332篇
  2005年   2687篇
  2004年   2058篇
  2003年   1812篇
  2002年   1412篇
  2001年   1159篇
  2000年   810篇
  1999年   493篇
  1998年   448篇
  1997年   393篇
  1996年   290篇
  1995年   291篇
  1994年   210篇
  1993年   167篇
  1992年   154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1.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黄芪-赤芍配伍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Pharmmaper数据库,筛选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结合Genecards数据库挖掘的COPD相关靶点,对黄芪-赤芍药对与COPD靶点进行PPI网络构建,交互处理得到黄芪-赤芍药对治疗COPD的关键靶点,并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将主要活性成分与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等进行分子对接;最后利用A549炎症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损伤模型进行体外细胞实验对结果加以验证。结果 黄芪-赤芍药对中44个有效成分作用于COPD,核心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丁子香萜、芍药苷、(2R,3R)-4-methoxyl-distylin、二氢异黄酮;黄芪-赤芍药对通过IL6、PTGS2、TNF等113个靶蛋白,调控Ras、PI3KAkt、IL-17等多条信号通路治疗COPD,且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奈酚、丁子香萜、芍药苷与IL-6、PTGS2、TNF大分子蛋白有良好的结合性,体外细胞试验证实,槲皮素与山奈酚均能减少IL-8,MMP-9炎症因子的分泌,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效果;芍药苷有明显的扩血管、抗血栓之效。结论 黄芪-赤芍药对治疗COPD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初步揭示了黄芪-赤芍药对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上皮细胞生长增强保护屏障等预测出黄芪-赤芍药对治疗COPD的潜在作用机制,以期为其活性成分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理论研究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脯氨酸肽酶(PEPD)、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sTim3)、γ-干扰素(IFN-γ)与肺结核患者肺部受累及化疗预后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传染病科确诊的98例初治肺结核患者(病例组)、90例健康体检对象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的血清TIMP-1、PEPD、sTim3、IFN-γ水平;并根据病例组患者影像学资料分为单肺受累组/双肺受累组、化疗结局进行分层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PEPD、sTim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患者的血清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血清TIMP水平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肺受累的肺结核患者的血清TIMP-1、PEPD、sTim3水平显著高于单肺受累组(P<0.05),双肺受累的肺结核患者血清IFN-γ水平显著低于单肺受累组(P<0.05);治疗6个月后,治愈组的血清TIMP-1、PEPD、sTim3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失败组(P<0.05),治愈组的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失败组(P<0.05)。结论检测血清TIMP-1、PEPD、sTim3、IFN-γ水平对于肺结核的辅助诊断、肺部受累病情及治疗结果判断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虽然作用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配体 1(PD-1/PD-L)和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抗原4(CT- LA4)的抗体已成功应用于晚期实体瘤的治疗,但其疗效仍不够高。需寻找新的免疫靶点以便为难治性肿瘤患者寻求替代治疗。根据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发挥的作用,可将免疫靶点分为共刺激分子和共抑制分子,共抑制分子包括∶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M-3)、含免疫球蛋白及 ITM 结构域的T 细胞免疫受体(TGIT)、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T细胞激活抑制物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结构域(VISTA)以及 B7家族的 B7-H3 和 B7-H4;共刺激分子包括 CD27、OX40、4-1BB、CD40,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和诱导共刺激因子(ICOS)等。本文就新兴的免疫靶点在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石菖蒲抗癫痫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及分析平台检索石菖蒲有效成分及主要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癫痫疾病的相关潜在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3.7.1和 String绘制石菖蒲-癫痫靶点互作关系图,运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 Vina 1.1.2软件对石菖蒲主要有效成分与癫痫相关靶标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构建戊四唑诱导的癫痫模型初步评价石菖蒲提取物及潜在有效成分的抗癫痫作用。结果 由 TCMSP 筛选得到4个有效成分及76个主要靶点。癫痫疾病以“Score”大于1.5分进行筛选得到3685个靶标。GO富集分析得到BP条目10个,细胞CC条目9个,MF条目10个(P<0.01),主要涉及核受体活性、离子通道活性、激素结合、神经递质受体活性、蛋白激酶活性、钙调蛋白结合等。KEGG 富集得到14条通路,主要涉及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Ca2+信号通路、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桉脂素、山奈酚和8-异戊烯基山奈酚与癫痫关键靶标GABRA2、PPARG等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石菖蒲水提取物及主要潜在有效成分桉脂素和山奈酚在PTZ致小鼠癫痫模型上显示出较好的抗癫痫活性。结论 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了石菖蒲提取物和潜在有效成分的抗癫痫活性,并且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了其抗癫痫作用机制,发现石菖蒲可通过多个成分如桉脂素、山奈酚、8-异戊烯基山奈酚,多靶点如GABAA、PPARG等,多条通路如雌激素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对机体产生协调效应从而抑制癫痫的发作。该研究提示石菖蒲治疗癫痫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特点,为石菖蒲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寻复方一枝蒿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TCMSP数据库、BATMAN-TCM数据库及文献收集复方一枝蒿颗粒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通过TTD、GeneCards和OMMI数据库检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的靶点。将复方一枝蒿颗粒药物靶点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基因取交集,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Cytoscape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基因–疾病”网络。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_vina软件对活性成分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筛选92个活性成分,1 627个靶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靶点464个,两者取交集筛选出87个潜在靶点。GO功能富集得到2 040个条目(P<0.05),与病毒过程、参与共生相互作用的生物过程、活性氧代谢过程的调节、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生物过程、病毒生命周期、炎症反应的调节等生物学过程有关。KEGG通路分析共得到150条通路,与新冠肺炎密切相关的有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结核、COVID-19、IL-17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证实,筛选的靶点受体蛋白与活性成分可以较好地结合。结论 复方一枝蒿颗粒可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的方式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黄连解毒汤抗Hp感染的主要有效成分、靶点及信号通路,挖掘其潜在作用机制,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TCMSP筛选黄连解毒汤中黄连、黄芩、黄柏、栀子4味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其潜在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筛选Hp感染相关靶点,并取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将交集靶点导入Cytoscape 3.7.2构建有效成分和Hp感染相关靶点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应用STRING在线分析平台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分析。运用R语言在线检索Bioconductor平台对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通过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黄连解毒汤中共筛选出85个有效成分,主要包括槲皮素、小檗碱、山柰酚、汉黄芩素、黄芩素等。对应靶点112个,疾病相关靶点1960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71个。网络中度值最高的有效成分为槲皮素,度值最高的靶点为环加氧酶1(PTGS1)。PPI网络中69个节点中度值较高的靶蛋白包括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IL6、MAPK8、原癌基因(MYC)、VEGF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GO功能富集分析共获得89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筛选12条存在显著差异的信号通路,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有癌症通路、ErbB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凋亡、黏附斑等。结论黄连解毒汤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对Hp的治疗作用,可通过抗肿瘤机制调控胃癌进程,本研究可为其有效成分研究和抗Hp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益肾健骨方治疗绝经后乳腺癌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和中医综合数据库(TCMID)获取益肾健骨方的活性成分和靶点,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为阈值进行潜在活性成分筛选。通过药物靶标数据库(TTD)、药物数据库(DrugBank)、疾病相关的基因与突变位点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收集疾病靶点,筛选出与益肾健骨方的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3.7.2构建疾病-化合物-靶点网络,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采用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将关键靶点和潜在靶点与活性成分的相互作用进行验证。结果 益肾健骨方中共筛选到药代动力学较好的活性成分β-谷甾醇、谷甾醇、豆甾醇、槲皮苷、山柰酚等113种,得到GO富集条目(P<0.05)1048条,KEGG通路富集得到84条信号通路(P<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苷与核心靶点和潜在靶点结合稳定,涉及肿瘤通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大鼠体内实验验证益肾健骨方可以增加骨小梁密度及骨组织胶原溶剂比,改善大鼠骨质疏松状态。结论 益肾健骨方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乳腺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人参-陈皮配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从TCMSP数据库中获取人参、陈皮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疾病靶点利用DrugBank、TTD、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药物-化合物-靶点”互作网络可视化由Cytoscape3.6.1软件完成。通过绘制韦恩图得到人参、陈皮和COPD的共有靶点,运用Cytoscape平台获取共有靶点相互作用关系。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GO、KEGG富集分析。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的分子对接由autodock vina实现,并采用体外抗炎活性实验进行验证。结果 从人参和陈皮中共筛选得到27个活性成分,800个疾病靶点,药物和疾病共有靶点70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213个(P<0.01),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99条信号通路(P<0.0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甾醇类成分和黄酮类成分与关键靶点有较高的结合性。体外抗炎活性验证结果表明,川陈皮素、山奈酚、柚皮素、人参皂苷rh2能够减少炎症因子的分泌。结论 人参-陈皮配伍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调控炎症因子释放,达到治疗COPD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形态和分子特征鉴定速生薄口螨休眠体。方法 从采集到的生姜样本中分离出速生薄口螨休眠体,分别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外部形态和超微形态并进行拍照鉴定。同时提取基因组DNA对cox1和ITS基因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 速生薄口螨休眠体足4对,背面躯体呈扁平状,表皮骨化,前足体呈三角状,足三表皮内突相连,形成一条拱线,分隔开胸板和腹板。足爪和前跗节发达,有刚毛附着,躯体末端吸盘板发达,板上有八个吸盘呈2-4-2分布。经PCR扩增得到cox1基因片段大小为487 bp,ITS全序列长度为1667 bp。结论 根据光镜和电镜下速生薄口螨休眠体的形态,结合cox1和ITS基因序列,为速生薄口螨休眠体的鉴定和生物学分类提供了依据,也可为控制速生薄口螨及其引起的过敏性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