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86篇
  免费   600篇
  国内免费   282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93篇
妇产科学   68篇
基础医学   428篇
口腔科学   219篇
临床医学   1562篇
内科学   582篇
皮肤病学   45篇
神经病学   131篇
特种医学   5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419篇
综合类   2638篇
预防医学   1627篇
眼科学   226篇
药学   1469篇
  7篇
中国医学   624篇
肿瘤学   143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317篇
  2019年   307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317篇
  2015年   381篇
  2014年   579篇
  2013年   489篇
  2012年   640篇
  2011年   598篇
  2010年   546篇
  2009年   443篇
  2008年   680篇
  2007年   502篇
  2006年   383篇
  2005年   701篇
  2004年   356篇
  2003年   307篇
  2002年   297篇
  2001年   270篇
  2000年   272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158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符合要求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 201例,收集患者及地区信息,基于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3L)测量健康效用值反映其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采用K-W检验对患者和地区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以患者水平为水平1,地区水平为水平2,建立两水平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和地区因素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 结果 健康效用值平均值为0.749±0.16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是否患有高血压、是否患有心脏病、是否患有中风、睡眠时长、吸烟状况、饮酒状况、每周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时间、社交活动频率、体质量指数(BMI)、所在地区(P<0.05)。多水平模型结果显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性别、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是否患有高血压病、是否患有血脂异常、是否患有心脏病、是否患有中风、吸烟状况、每周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时间、社交活动频率、BMI以及地区水平的地区因素(P<0.05)。 结论 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既要考虑受教育水平、吸烟状况、BMI等个体因素,还应考虑不同地区患者的异质性,从而制定不同地区的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哈尔滨市农村癫痫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随机选取哈尔滨市236例惊厥型癫痫患者,基于中国人群的EQ-5D效应值积分体系计算癫痫患者健康效应值,采用秩和检验和Tobit回归模型方法对癫痫患者健康水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的236名癫痫患者在5个维度有困难者占比排序为:焦虑或沮丧(42.74%)、疼痛或不适(30.77%)、日常活动(28.63%)、自己照顾自己(18.80%)、行动(16.67%),基于中国积分体系计算癫痫患者健康效应值为0.85,Tobit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职业(95%CI = 0.004~0.313,P = 0.045)、体育运动(95%CI = 0.001~0.438,P = 0.049)、最近一次发作时间(95%CI = - 0.316~- 0.020,P = 0.027)、总病程(95%CI = - 0.051~- 0.387,P = 0.011)对癫痫患者的健康效用值得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癫痫对患者心理方面的影响程度大于生理方面,应加大对癫痫患者心理方面的关注。脑力劳动者、体育运动的癫痫患者健康效用值相对较高,发作时间在0~3个月内、总病程较长的癫痫患者健康效用值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3.
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排印。加工时应注明“英大斜”“英小斜”等:常用:(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分(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v;(9)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  相似文献   
14.
本刊采用国际通用的结构式摘要。中文摘要250字左右,英文摘要可比中文摘要稍详些。结构式摘要分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可以连续排列。现将各部分的撰写要求分述如下。(1)目的(Objective):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说明提出问题的缘由,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英文版早泄诊断量表(PEDT)进行汉化,并评价PEDT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其在早泄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首先对PEDT量表进行翻译、回译和审议修订,在全国15家泌尿外科或者男科门诊选取早泄患者填写受试者的一般情况、PEDT量表和阴道内射精潜伏时间(IELT),并以性功能正常男性填写此量表作为对照。采用Cronbach's alpha检验PEDT量表内部一致性,采用test-retest检验评价PEDT量表的重测信度和稳定性,并分析PEDT量表与IELT的相关性以及PEDT量表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本研究共有570例早泄患者[年龄(30.66±7.11)岁]和226例正常男性[年龄(33.01±5.41)岁]参与,其中早泄组和正常组的IELT分别为(1.34±0.54)min和(11.09±7.5)min。PEDT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79,重测信度为0.75(P0.01);PEDT量表评分与IELT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Spearman'sρ=-0.52,P0.01);当诊断早泄的切点值为7.5时,PEDT量表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0和0.78;当诊断早泄的切点为8.5时,PEDT量表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2和0.89。结论:PEDT量表中文汉化版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效度,对我国早泄患者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为早泄的临床评估应用提供了一个可靠、简便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金菊利咽饮在脑卒中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不同口腔护理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45)给予金菊利咽饮护理,对照组(n=45)给予常规口腔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口腔异味好转率和口腔唾液pH值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口腔异味好转率86.67%vs55.5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口腔唾液pH值≤6.6、≥7.2比例6.67%、2.22%明显低于对照组20.0%、17.78%,口腔唾液pH值6.6~7.1比例91.11%明显大于对照组6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提升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菊利咽饮可有效去除口腔异味,平衡口腔唾液pH值,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对比养老机构与居家失能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需求未满足状况的差异,为失能老年人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便利抽取南京市11所养老机构的258名失能老年人与15个社区的303名居家失能老年人,使用Barthel指数和功能活动问卷对其进行失能鉴定。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未满足需求评估表对失能老年人进行调查,采用倾向值匹配法平衡养老机构与居家失能老年人的一般资料后,分析两者日常生活活动需求未满足状况的差异。结果居家失能老年人总的日常生活活动需求未满足数量与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需求未满足数量均少于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养老机构与居家失能老年人在穿衣、如厕、平地行走、上下楼梯、平衡收支、琐事、做饭等方面需求未满足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居家养老模式在满足失能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需求方面更具优势,养老机构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自身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学龄期近视进展儿童进行调节功能的客观检查与分析,观察调节功能与近视进展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至2018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视光学门诊定期就诊的71名学龄期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受试者近年的屈光度进展速度,按≤0.50 D·a-1、>0.50~1.00 D·a-1、>1.00~1.50 D·a-1、>1.50 D·a-1分为4组,使用人眼调节分析仪对受试者进行调节功能的客观测量与分析,记录不同调节刺激视标下4组的客观调节反应值和客观调节微波动值,并作对比。结果 在所有调节视标上,各组随着调节刺激幅度增加,客观调节反应值也逐渐增加,4组在不同调节刺激视标下的客观调节反应值及平均的客观调节反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0.50 D·a-1、>0.50~1.00 D·a-1、>1.00~1.50 D·a-1、>1.50 D·a-1近视进展速度组调节微波动值分别为(62.2±5.6)D、(62.5±5.3)D、(66.5±6.0)D和(58.0±6.5)D,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24,P=0.001),在+0.50~-0.50 D、-2.00 D调节刺激视标下,4组的客观调节微波动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其余调节刺激视标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对于学龄期儿童的近视进展速度,客观调节微波动值相对于客观调节反应值可能是一个更为敏感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