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80篇
  免费   555篇
  国内免费   53篇
耳鼻咽喉   37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71篇
基础医学   169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516篇
内科学   97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99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175篇
综合类   1049篇
预防医学   11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17篇
  9篇
中国医学   7028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286篇
  2021年   362篇
  2020年   421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263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988篇
  2013年   547篇
  2012年   956篇
  2011年   879篇
  2010年   726篇
  2009年   497篇
  2008年   382篇
  2007年   371篇
  2006年   369篇
  2005年   367篇
  2004年   327篇
  2003年   351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评价“通督调神法”针刺加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频率1 Hz、运动阈值90%的rTM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rTMS治疗基础上加“通督调神法”针刺治疗。穴位取百会、神庭、印堂、风府、四神聪、神门、三阴交、申脉和照海。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d后休息2d,共治疗4周。现察两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测量表(SAS)和抑部自测量表(SDS)评分改善情况,并进行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PSQK SAS及SDS评分均降低,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治疗后三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01),现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法”针刺加rTMS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疗效优于单独rTMS治疗,且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焦虑、抑耶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针刀与针灸配合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针灸康复科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取64例,并严格按照系统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针灸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刀与针灸配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和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腰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ugl-Meyer、VAS、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VAS评分高于观察组,Fugl-Meyer、JOA评分低于观察组,且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对照组腰骶疼痛评分和腿疼痛评分均低于观察组,直腿抬高度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针刀与针灸配合治疗效果显著,效果优于单一使用针灸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分经论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的揿针疗法,观察组采用分经辨证取穴的揿针疗法.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临床症状评分进行评价,并观察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经辨证取穴的揿针疗法能够降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评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常规揿针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离子导入联合穴位按摩应用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西宁市城北区中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离子导入与穴位按摩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肢体麻木评分(1.53±0.11)分,肢体疼痛评分(1.34±0.12)分,倦怠乏力评分(1.23±0.14)分,手足畏寒评分(1.33±0.14)分;对照组疗后肢体麻木评分(2.06±0.38)分,肢体疼痛评分(1.96±0.34)分,倦怠乏力评分(1.84±0.37)分,手足畏寒评分(1.85±0.3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尺神经传导速度(51.68±3.75)m/s,胫神经传导速度(39.96±2.98)m/s,腓总神经传导速度(38.43±2.88)m/s;对照组治疗后尺神经传导速度(45.32±2.86)m/s,胫神经传导速度(37.04±2.41)m/s,腓总神经传导速度(35.06±2.19)m/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联合穴位按摩应用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提升临床疗效,改善神经传导素,减轻临床症状评分,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Two reports of trials investigating the potenti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 increasing live birth rate (LBR) in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 or those underg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 were published by 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in 2017 and 2018 respectively. The trial investigators did not recommend acupuncture for the women with PCOS or IVF based on their findings. This paper raises the concern that the findings that acupuncture did not increase LBR for women with PCOS or undergoing IVF may be the result of methodological flaws in the studies and unintended bias such as use of an invalid control intervention and underestimation of the true acupuncture effect. Therefore, their findings may not be a valid reflection of acupuncture’s effect in improving LBR in women with these clini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风池穴不同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8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短刺法针刺风池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风池穴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ESCV、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以及TCD相关指标,TCD指标观察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血管搏动指数(PI)和血管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两组ESCV、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椎动脉、基底动脉的Vs、Vm较治疗前明显减慢,且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风池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且短刺法优于平补平泻法。  相似文献   
17.
鲁秀蕾  戴萌萌  陈华德 《新中医》2020,52(6):117-120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急性乳腺炎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1999年1月-2019年3月中国知网、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针灸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报道和临床研究,分析总结针灸治疗该病的取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53篇,常用穴位53个,总共频次282次,最常用的5个穴位是肩井、膻中、乳根、期门、足三里;涉及经脉12条,除手少阴心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外均有涉及,其中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任脉出现频次最多。特定穴以交会穴、募穴、八会穴使用频次较高。穴位分布主要集中在胸腹部、腰背部及四肢。结论:针灸治疗急性乳腺炎以胸腹部局部取穴及四肢循经取穴、选用特定穴为主,经络选取主要为胃经、胆经、任脉。  相似文献   
18.
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现象制备的生物传感技术具有无标记、灵敏度高、通量大、特异性强,样品耗损少等优点,在生命科学等众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近年来该技术也被运用在不少中医药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简要介绍了表面等离子共振原理,总结并评述了在中医药新靶标发现、优效小分子寻找等方向的研究进展和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糖皮质激素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进行性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埋线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10米步行时间和登梯时间及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及随访10米步行时间和登梯时间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及随访10米步行时间和登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及随访血清CPK、LDH水平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血清CPK和LD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作为临床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方案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双重围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中治疗频次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盐酸伐昔洛韦和甲钴胺,联合双重围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试验组双重围刺法配合刺络拔罐的治疗频次为每日2次,对照组双重围刺法配合刺络拔罐的治疗频次为每日1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止疱、结痂、脱痂时间,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疼痛缓解程度,每疗程末疼痛持续时间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0%;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止疱、结痂、脱痂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疼痛缓解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前3个疗程末日疼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18.0%。结论西药口服联合每日2次的双重围刺配合刺络拔罐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疼痛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缩短病程,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