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79篇
  免费   556篇
  国内免费   53篇
耳鼻咽喉   37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71篇
基础医学   169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516篇
内科学   97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99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175篇
综合类   1049篇
预防医学   11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17篇
  9篇
中国医学   7028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286篇
  2021年   362篇
  2020年   421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263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988篇
  2013年   547篇
  2012年   956篇
  2011年   879篇
  2010年   726篇
  2009年   497篇
  2008年   382篇
  2007年   371篇
  2006年   369篇
  2005年   367篇
  2004年   327篇
  2003年   351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海马参与电针胃俞募配穴调节胃扩张模型大鼠胃运动的中枢机制。 方法 将40只7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胃俞组、中脘组、中脘+胃俞组、非经非穴组,每组8只。采用胃内球囊扩张法复制胃扩张模型。模型组不予针刺,其余各组进行电针干预,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干预7 d。采用压力换能器检测大鼠胃内压,用双导智能胃肠电图仪测定大鼠体表胃电。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海马c-fos的表达水平,采用微阵列电极技术记录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放电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中脘组、胃俞组及中脘+胃俞组大鼠胃内压、胃电振幅均显著升高(P<0.05),海马CA1区c-fos表达水平及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放电频率均显著增加(P<0.05),但非经非穴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中脘组、胃俞组比较,中脘+胃俞组大鼠胃内压、胃电振值均显著上升(P<0.05),海马CA1区c-fos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放电频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 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参与电针胃俞募配穴对胃运动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92.
本文将本院需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非针灸专业硕士研究生60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人.对照组采取传统方式授课,观察组采取新的教学方法教学.1个月轮转结束后进行考评,采用SPSS17.0对2组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针灸科新教学方案对非针灸专业硕士研究生在针灸科规培中的学习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病种诊治率及调查问卷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针灸科新教学方案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为针灸学教学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评价穴位注射加温针灸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CRP、IL-1β和IL-6水平,采用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检测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评价临床疗效,观察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42/43)、对照组为81.4%(35/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1,P=0.014).治疗后,治疗组血清CRP[(7.53±3.44)mg/L比(10.11±3.02)mg/L,t=-3.696]、IL-1β[(26.37±13.98)pg/mL比(36.33±4.02)pg/mL,t=-4.490]和IL-6[(23.31±10.11)pg/mL比(29.56±4.27)pg/mL,t=-3.73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痛[(2.13±0.55)分比(2.71±0.62)分,t=-4.589]、疲乏无力[(1.07±0.98)分比(2.53±0.52)分,t=-8.630]、肢体寒冷[(1.51±0.51)分比(2.21±0.67)分,t=-5.451]、月经期间症状[(1.27±0.97)分比(2.29±0.78)分,t=-5.374]评分及总分[(6.13±3.94)分比(8.55±1.82)分,t=-3.656]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浆黏度[(1.13±0.25)mPa·s比(1.41±0.32)mPa·s,t=-4.521]及红细胞压积[(0.27±0.08)%比(0.41±0.07)%,t=-8.636]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11.4%(4/35)、治疗组未见复发病例,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3,P=0.024).结论 穴位注射加温针灸配合中药灌肠可降低慢性盆腔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血液微循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西安市高陵区中医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针灸组和针药组,每组52,针灸组仅给予针灸疗法,针药组同时给予针灸和中药治疗。比较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不同时间2组患者面神经功能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结果:治疗后针药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6.15%,明显高于针灸组的81.0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灸组治疗后2~4周H-B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针药组治疗后1~4周H-B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明显高于针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gA、IgG及IgM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针药组明显低于针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灸结合中药可迅速缓解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文献治疗鼻渊的"同功穴"选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1959—2015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鼻渊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梳理,得到相关文献38篇,分析现代针灸治疗鼻渊"同功穴"的选用规律。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现代文献针灸治疗鼻渊"同功穴"主要为迎香、印堂、合谷和风池;"同功穴"所属经脉主要为手阳明大肠经,其次督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阴肺经;"同功穴"所在部位主要是头颈部、下肢部和上肢部;"同功穴"的特定穴类别选用主要是五腧穴、原穴和络穴。结论:针灸治疗鼻渊,选取主治功效相同或相近的"同功穴",使腧穴配伍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可起到增强针灸治疗鼻渊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针灸、电针联合小针刀综合治疗颈性眩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医医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为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电针联合小针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针灸治疗,比较2组总有效率、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比治疗前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眩晕、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颈肩痛、头痛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电针联合小针刀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可提高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缓解眩晕症状,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
程海英教授擅长以多种针刺方法相结合治疗内科杂病。本文仅从程师对咳嗽病症的认识、对穴位的选取和对刺法的选择几方面将老师治疗咳嗽的经验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出老师重视特定穴、强调循经论治、多种针法联合使用的三大特点,希望能对广大针灸从业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8.
作者以针刺和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进行检索,筛选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针刺可调节多囊卵巢综合征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清雄激素水平、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临床研究发现单纯针刺、电针、针药结合等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都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
大部分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都患有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而胰岛素抵抗又与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治疗PCO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对患者的预后以及生命质量有着很大帮助。随着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刺治疗PCOS的效果日益凸显,但由于疾病的复杂性,针刺治疗PCOS合并IR的效果以及机制仍在探索中。因此,现总结了近年来针刺治疗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以为临床治疗PCOS合并IR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不同针刺干预时机对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及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行全麻腹腔镜手术的女性患者10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B、C、D组,每组26例.A组于麻醉前0.5h针刺,B组于术中针刺,C组于术后针刺,D组不针刺.分别于麻醉诱导前0.5h(T0)、手术结束(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3天(T3)检测总T淋巴细胞(CD3+)、T辅助细胞(CD4+)和T抑制细胞(CD8+),并计算CD4+/CD8+比值;采用混悬计检法检测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分别于术后6h(T4)、术后12h(T5)和术后48h(T6)观察患者PONV发生情况并进行评分.术后1周,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T3时,A组CD3+[(62.12±8.37)%比(58.15±3.92)%、(57.15±7.83)%、(55.32±7.66)%,F=132.238]、CD4+[(37.99±6.92)%比(34.03±6.32)%、(34.00±6.49)%、(33.85±6.73)%,F=2.794]、CD8+[(25.07±5.06)%比(22.89±1.32)%、(22.91±1.24)%、(22.78±1.75)%,F=2.849]、CD4+/CD8+[(1.30±0.34)比(1.27±0.34)、(1.29±0.31)、(1.25±0.27),F=5.413]、IgA[(151.15±36.83)IU/ml比(135.24±15.17)IU/ml、(135.16±16.09)IU/ml、(132.05±17.37)IU/ml,F=3.044]、IgM[(169.35±53.69)IU/ml比(146.26±23.06)IU/ml、(145.73±24.66)IU/ml、(143.12±21.43)IU/ml,F=2.839]、IgG[(131.89±28.13)IU/ml比(118.88±15.35)IU/ml、(116.92±20.25)IU/ml、(115.06±20.55)IU/ml,F=3.165]水平均高于B、C、D组(P<0.05).T5时,A组患者PONV评分[(1.76±0.24)分比(1.98±0.31)分、(1.96±0.37)分、(2.09±0.33)分,F=4.918]低于B、C、D组(P<0.05);T6时,PONV评分[(1.33±0.36)分比(1.52±0.26)分、(1.54±0.28)分、(1.73±0.35)分,F=6.984]低于B、C、D组(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1.5%(3/26)比38.5%(10/26),χ2=5.026]低于D组(P<0.05).结论 术前针刺可有效改善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抑制状态,降低PONV发生率及PONV评分,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