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51篇
中国医学   8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间的差异.方法 将16株同一亲本来源、对氟康唑敏感性不同的白念珠菌(CA-1~CA-9、CA-11~CA-17)进行菌丝相与酵母相培养后,分别抽提基因组DNA,设计引物扩增ERG11基因,扩增产物分别用Acc I、Mun I、Afl Ⅱ消化,电泳后比较两相细胞RFLP图谱,同时用下游引物P2对ERG11基因扩增产物进行反向测序.结果 Acc I、Mun I、Afl Ⅱ RFLP图谱及基因测序结果均显示菌株CA-7、CA-8、CA-14、CA-16、CA-17的菌丝相与酵母相间存在差异,两相细胞ERG11基因在1547、1587、1617三位点存在差异,位点编号按照基因库中ERG11基因序列编号(登录号X13296).结论 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间存在差异,在进行白念珠菌体外研究时,选用其菌丝相更能反映体内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寻找白念珠菌菌丝相理想的体外培养条件.方法 分别采用RPMI1640和DMEM培养基,在37℃条件下培养对氟康唑敏感性不同的16株白念珠菌,计算并比较白念珠菌菌丝相在两种培养基中的形成率.结果 在DMEM培养基中白念珠菌菌丝相的形成率低于在RPMI 1640培养基中的形成率.RPMI 1640培养基(pH7.5),37℃传代培养7d(转种12次)后,16株白念珠菌菌丝相细胞形成率均达99%以上.在DMEM培养基中,于同一观察时间,氟康唑剂量依赖性敏感和耐药株的菌丝相形成率低于氟康唑敏感株.结论 RPMI1640培养基(pH7.5),37℃传代培养7d(转种12次)是获得白念珠菌菌丝相的理想条件.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明胶酶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与MMP-9在兔真菌性角膜炎病理改变中的作用。方法8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其中3组为实验组,兔右眼分别注入100μl茄病镰刀菌、烟曲霉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悬液;另1组为对照组,兔右眼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MMP-2与MMP-9的来源,明胶酶谱法检测其活性。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炎性细胞的浸润、角膜细胞外基质(ECMs)的降解以及真菌菌丝在角膜内的生长方式与入侵深度。结果MMP-2主要由角膜基质细胞产生,真菌感染后5d检测出活性,8d活性升高。MMP-9主要来源于嗜中性粒细胞,接种后1d即检测到活性,3d活性升高,之后逐渐下降。茄病镰刀菌感染后3d,角膜内散在嗜中性粒细胞,浅层ECMs被降解,菌丝平行于角膜基质纤维生长。烟曲霉菌和白色念珠菌感染后3d,角膜内可见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周围ECMs降解明显,菌丝表现为垂直生长。接种后8d,茄病镰刀菌和白色念珠菌感染的角膜内炎性细胞和菌丝明显减少,而烟曲霉菌感染的角膜变化不明显。结论茄病镰刀菌、烟曲霉菌及白色念珠菌感染兔角膜后,产生的明胶酶活性明显不同;明胶酶对降解角膜ECMs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ECMs降解程度的不同,菌丝在角膜内的生长方式、入侵深度等病理改变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104.
虫草多糖抗免疫损伤性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牛血清白蛋白免疫损伤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虫草菌丝和秋水仙碱为对照,通过肝组织病理学与Ⅰ、Ⅲ、Ⅳ型胶原及TGFβ1、TGFβR1、Dm阳性细胞免疫组化观察,肝Hyp含量与肝胶原酶活性检测,观察虫草多糖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与机制.结果显示,虫草多糖与虫草菌丝及秋水仙碱均能减轻肝纤维化程度,降低Hyp含量,减少胶原及TGFβ1生成与分泌,降低TGFβR1表达,减少Dm阳性细胞,其中虫草多糖对Ⅳ型胶原与TGFβR1表达的影响更为明显.提示虫草多糖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是虫草菌丝抗肝纤维化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及其TGFβ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5.
特比萘芬对白念珠菌酵母相和菌丝相抗菌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特比萘芬( terbinafine)属丙烯胺类抗真菌药,可特异性地阻断真菌细胞膜角鲨烯环氧化酶的活性,从而造成角鲨烯在膜内的堆积和麦角固醇的耗竭。此双重作用的结果产生了杀菌效应。但并非所有的病原真菌均对该药高度敏感,有报道除对近平滑念珠菌外,特比萘芬对其它致病念珠菌均为抑菌效应 [1]。众所周知,作为致病念珠菌中的优势菌种, 白念珠菌的形态有双 相性,其致病状态主要呈菌丝相 [2],这是该菌的重要致病力之一。明确这两相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有无差异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这方面做了初步探讨。 一、 材料和方法 …  相似文献   
106.
虫草菌丝治疗慢性肾脏疾病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冬虫夏草具有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脏病发展等作用早已被临床所证实 ,但其详细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 ,我们近年来选用人工培养的虫草丝菌治疗慢性肾衰竭 96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就其作用机制探讨如下。临床资料按 1 991年全国肾小球疾病诊断及分型标准 ,选择肾衰竭Ⅰ期、Ⅱ期病人 1 89例 ,其中男 1 0 2例 ,女 87例 ;年龄 1 8岁~ 79岁 ,平均 (32 .8± 5.7)岁 ;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92例 ,慢性肾盂肾炎 2 0例 ,糖尿病肾病 2 5例 ,高血压性肾损害 1 6例 ,狼疮性肾炎 2 3例 ,紫癜性肾炎 7例 ,多囊肾 6例。将1 89例病人随机分为虫草…  相似文献   
107.
<正>在科技论文中,对连续性数据如质量、长度、温度、时间、直径、年龄等分组的情况极其常见,但能正确表示者却不多。例如:"发病豆荚分级标准为:0级,豆荚无病;Ⅰ级,豆荚上有0.5cm2以下浸润斑点;Ⅱ级,豆荚上有0.5~1.0cm2浸润斑,生有少量白色菌丝;Ⅲ级,浸润斑面积1.0~2.0cm2,其上密生白色菌丝;Ⅳ级,病斑面积2.0cm2以上,或整个豆荚发病……"中对发病豆荚的分级就存在数据重叠的问题:病斑面积刚好1.0cm2属于Ⅱ级还是Ⅲ级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蝉花菌丝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管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表达及肾小管损伤的影响,探讨蝉花菌丝延缓 DN 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高血糖,糖尿病所致肾损伤的大鼠模型(DN)与正常大鼠一起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蝉花组、DN 组、DN +蝉花组,饲养24周。观察 DN 大鼠肾间质α- SMA、SIRT1表达及纤维化程度,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白蛋白、24 h 尿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肌酐清除率(Ccr)、肾脏指数。结果:DN 大鼠肾小管 SIRT1表达显著下降,α- SMA 表达明显上调,肾小管纤维化加速,BUN、尿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 尿蛋白等均显著增加;蝉花菌丝治疗能显著提高 DN 大鼠肾小管 SIRT1表达,延缓肾小管纤维化进程,降低 BUN、尿白蛋白、尿蛋白及尿白蛋白肌酐比;蝉花菌丝对非糖尿病大鼠上述指标无显著影响。结论:蝉花菌丝可改善DN 肾小管病理损伤、延缓 DN 进展,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肾小管 SIRT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9.
农训学 《现代养生》2012,(19):17-18
在我国的安徽、湖北、云南、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区的松树林中,生长着这么一种中药:它没有种子,而靠孢子或菌丝进行繁殖;它本身不能独立生活,而以其独特的方式寄生在松科植物或马尾松等几种松属植物的树根上。当它的孢子或菌丝侵入树体以后,就长出很多菌丝,并吸收  相似文献   
110.
1956年Gold等发现了两性霉素B(AMPHB),并用于深度和浅表真菌病的治疗。AMPH B具有广的杀真菌谱和有效性,其耐药性获得也非常缓慢。然而,AMPH B尚存在某些缺点:对一些组织包括肾有毒性;它难溶于水,口服时很少进入血液;AMPH B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相当高,小鼠静注时ED_(50)。为11~15mg/kg;当人静注AMPH B可观察到呕吐、寒战和血尿,因此尽可能减少剂量以降低毒性。尽管四环素(TC)没有抗真菌作用,但是它能阻止70S核糖体或氨酰-t-RNA30S亚基的结合而抑制细菌生长。不过,Franklin等曾阐明TC抑制真菌构成真核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