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93篇
  免费   1408篇
  国内免费   1346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85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1089篇
口腔科学   72篇
临床医学   2244篇
内科学   5755篇
皮肤病学   60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7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1263篇
综合类   7298篇
预防医学   944篇
眼科学   102篇
药学   2855篇
  22篇
中国医学   4389篇
肿瘤学   153篇
  2024年   244篇
  2023年   781篇
  2022年   631篇
  2021年   701篇
  2020年   669篇
  2019年   782篇
  2018年   418篇
  2017年   631篇
  2016年   682篇
  2015年   742篇
  2014年   1114篇
  2013年   1147篇
  2012年   1575篇
  2011年   1502篇
  2010年   1402篇
  2009年   1537篇
  2008年   1605篇
  2007年   1574篇
  2006年   1502篇
  2005年   1501篇
  2004年   1223篇
  2003年   1082篇
  2002年   899篇
  2001年   779篇
  2000年   543篇
  1999年   412篇
  1998年   391篇
  1997年   290篇
  1996年   248篇
  1995年   181篇
  1994年   155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71.
李林智 《当代医学》2010,16(34):147-148
中医体质辨证运用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明确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体质类型对于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引发的并发症以及提高治疗疗效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对不同体质的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保健及临床用药具有指导作用,最终达到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红背叶根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流变和微循环变化的影响,从"络病学说"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中医病机。方法制备猪血清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红背叶根对该模型动物的全血黏度15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切变率、1/s切变率、红细胞压积、舌下及耳廓的脉络变化的影响。结果红背叶根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的全血黏度15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切变率、1/s切变率、红细胞压积、透明质酸酶(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IV)、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指数,改善纤维化大鼠舌下和耳廓脉络的循环状态。结论红背叶根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流变和微循环变化的改善,提示"活血通络"可能是其抗肝纤维的主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73.
叶军  薛冬英  张洁  陈蓓  孙琳 《肝脏》2007,12(4):294-295
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是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增殖、转化为成纤维样细胞并合成、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沉积于肝组织.  相似文献   
74.
为了探索移植肾脏不同时期纤维化进展的病理特点,笔者对本院近十几年出现的移植肾肾纤维化标本的病变特点进行病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5.
中药结合基因工程药(干扰素)对抗乙肝纤维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化是指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综合症,若造成肝小叶结构改建。假小叶形成的则为肝硬化。任何病因造成的肝脏损害和炎症均可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并在肝内沉积,而形成肝纤维化。近年来,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在肝硬化患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明  相似文献   
76.
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中间环节.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肝星状细胞激活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通常被认为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肝损伤是引发肝纤维化的始动环节.  相似文献   
77.
清纤方抗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清纤方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机制。方法:利用CCl4制备肝纤维化Wistar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清纤方组、秋水仙碱组。治疗8周后,用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的形成,免疫组化检测Ⅰ、Ⅲ胶原,RT-PCR检测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Ⅰ、Ⅲ胶原和TGF-β1mRNA的表达在治疗组均明显减少。结论:清纤方能有效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内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8.
药物所致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肝纤维化是细胞外基质在肝内过度沉积的病变,是发展为肝硬化的重要中间环节。目前认为,肝纤维化是可逆的,但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最终发展为不可逆转的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肝纤维化,阻断其进展,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为了研究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并筛选出有效的治疗药物,需要建立良好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9.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eure,CRF)是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病的共同转归,是一种持续进行性的、不可逆的临床综合征。CRF组织学改变的特点是不同程度的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近年的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是参与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的关键性细胞因子,TGF—β1的过度表达可导致肾的纤维化,加速肾功能恶化。本研究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大黄治疗CRF,观察治疗前后血、尿TGF—β1及肾功能的变化,探讨大黄治疗CRF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