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9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151篇
耳鼻咽喉   57篇
儿科学   59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175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188篇
内科学   629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90篇
特种医学   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615篇
综合类   534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70篇
眼科学   92篇
药学   116篇
  5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2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老年性黄斑变性(AMD)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吻合(RCA)与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的关系。 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0月~2003年12月诊治的渗出型AMD患者70例75只眼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资料,观察有无RCA形成以及与PED 发生的关系。 结果 75只渗出型AMD患眼中,34只眼有RCA形成,占45.3% ;41只眼未见RCA ,占54.7%。有RCA形成同时存在PED者30只,占88.2%;不伴有PED者4只眼,占11.8%。无RCA 形成但存在PED者33只眼,占80.5%;不伴有PED者8只眼,占19.5%。有无RCA形成的患眼PED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χ2=0.83,P=0.5290)。无RCA形成的33只PED患眼中,发生PED裂孔者17只眼,占51.5%;有RCA形成的30只PED患眼中,发生PED裂孔者26只眼,占8 6.7%,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χ2=8.9612,P=0.0030)。 结论 RCA形成在渗出 型AMD患眼中并不少见;RCA多与PED并存,但两者之间无直接的因果关系;PED裂孔发生与RCA形成密切相关。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295-298)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2003年10月45例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肺部感染2例,伤口感染6例,无吻合口瘘37例,并发症总发生率17.8%。结论一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是可行的,而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正确的术中操作和围手术期处理对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3.
目的从临床角度分析胆管空肠吻合术后患者采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患者恢复的差别,评价肠内营养的作用。方法在行胆管空肠吻合术后的患者中,通过72例肠内营养组和67例肠外营养组之间的术后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平均费用等的比较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术后营养状态、免疫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平均费用肠内营养组均明显少于肠外组(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是胆管空肠吻合术后的首选营养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胰腺-空肠端端套入式间断U型缝合法吻合在胰腺外科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1月到2006年4月间施行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83例。比较不同胰肠吻合方法对胰瘘发生的影响。结果:胰瘘总发生率为27%(22/83)。胰肠端端套入式间断U型缝合法吻合术后恢复良好,无胰瘘发生。端端吻合的胰瘘发生率为40%(10/25);端侧吻合的胰瘘发生率为27%(12/44)。比较各种吻合方式,端端套入式间断U型缝合法吻合的胰瘘发生率显著低于端端吻合(P<0.01)和端侧吻合(P<0.05),而端端吻合和端侧吻合之间胰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胰腺-空肠端端套入式间断U型缝合法吻合降低手术所致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效果满意。但因临床例数较少,其安全可靠性、实用合理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证实。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结肠癌切除术中吻合器吻合与手法缝合的疗效。方法1998~2005年收治91例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梗阻组(观察组)41例,无梗阻组(对照组)50例,术中肠道灌洗后各组均分别进行吻合器吻合和手法缝合。结果两组均未发生吻合口漏。观察组:吻合器吻合出现2例切口感染,手法缝合出现4例吻合口狭窄。对照组:吻合器吻合出现1例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出血;手法缝合出现2例吻合口狭窄,3例切口感染。结论手法缝合与吻合器吻合均安全可靠,但前者更经济实惠,易被广大普通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猪胰腺移植术中不同的血管吻合重建对术后移植胰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小型猪18头体重30~50Kg,雌雄各半,随机分成A、B两组,均作带十二指肠袢的同种异体节段性胰腺移植。A组采用传统血管重建术;B组采用边灌注边吻合、先静脉后动脉的血管重建术。测定各组术后不同天数的胰液淀粉酶小时分泌量平均值、血清C-肽水平,了解移植胰的功能状况。结果:A组术后第5天始血清C-肽、AM分泌量低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移植术中采用改进后的血管吻合重建术可明显改善术后移植胰的功能。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一种彻底快速而毫不污染手术野的术中肠减压方法,以便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游离系膜后,钳夹下将拟切除肠段的下端先切断,将其近侧断端置入并固定于粘附在手术床边的塑料袋中;松开肠钳,肠内容物自由流入袋内;双手交替推挤膨胀的肠段,由近而远,由小肠向大肠,直至大、小肠的内容物彻底排空。钳夹下切断上端,移除切下的肠段和充满粪便的塑料袋。结果使用本法行肠减压术,一期切除急性梗阻的左结肠癌31例,均未发生吻合口漏,创口一期愈合。另有6例肝段切除同时切除未作肠道准备的结肠癌亦取得同样结果。同法亦用于各种急性小肠梗阻,均未造成腹腔污染。结论本法可推荐为术中肠减压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8.
目的评价胸内食管黏膜延长不同平面与胃、食管分层吻合术,探讨预防食管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的吻合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85年5月-2002年12月共进行胸腔内食管黏膜延长不同平面与胃、食管分层吻合术2 240例,统计手术后和出院后随访资料发生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情况。结果所有手术病例均未发生吻合口瘘和吻合口严重狭窄。结论食管、胃黏膜延长不同平面分层吻合术是预防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有效吻合方法。  相似文献   
79.
Coeliac trunk (CT) is a ventral branch of abdominal aorta (AA) supplying the foregut through its three main branches, left gastric (LGA), common hepatic (CHA) and splenic artery (Standring et al., 2009). Branching pattern of CT may vary from above mentioned classical three to four, five or six. Additional branches include inferior phrenic artery, dorsal pancreatic artery, middle colic or accessory middle colic artery (Hamilton and Mossman, 1972; Amonoo‐Kuofi et al., 1995). Anastmosis between CT an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MA) which supplies the midgut derivatives in the form of Bühler's arcade (1‐2%) is present posterior to the body of pancreas (Douard et al., 2006; McNulty et al., 2001). Anastomoses between SMA and 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 (IMA) which supplies hindgut derivatives are also documented (Lange et al, 2007; Van Damme and Bonte, 1990). Until recently no communications between arteries of foregut and hindgut were reported (Manoharan et al., 2010; Patel et al., 2010; Stimec et al., 2011). We report the first cadaveric finding demonstrating a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tems of CT and left colic artery (LCA) via a fourth anomalous CT branch in the absence of any co‐existing stenosis or aneurysm in the main vessels. Clin. Anat. 26:984–986, 2013. © 2012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80.
张中骥 《中国当代医药》2014,(18):173-174,177
目的:探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逆行性胆管感染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选择本院收治并实施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患者134例,分析糖尿病病史(有或无)、吻合口直径(≤2 cm或>2 cm)、吻合方式(侧侧吻合、端侧吻合)、术前黄疸持续时间(≤7 d或>7 d)、术前胆红素水平(≤171μmol/L或>171μmol/L)、术中抗菌药物(有或无)对术后逆行性胆管感染的影响。结果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逆行性胆管感染发生率高于无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直径≤2 cm患者发生逆行性胆管感染发生率高于吻合口直径>2 c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侧吻合患者的逆行性胆管感染发生率高于端侧吻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逆行性胆管感染与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吻合口大小及吻合方式有关,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