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1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203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224篇
口腔科学   121篇
临床医学   260篇
内科学   253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40篇
综合类   760篇
预防医学   185篇
眼科学   41篇
药学   823篇
  1篇
中国医学   594篇
肿瘤学   1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322篇
  2012年   501篇
  2011年   384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骨代谢标志物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方法: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股骨的骨密度(BMD),计算其BMD与正常年轻人的骨峰值比值(以t值表示),并按照骨密度值将120例患者分为63例非骨质疏松组和57例骨质疏松组.选用瑞士罗氏诊断公司COBAS600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骨代谢标志物总骨I型前胶原N端肽(PINP)、血清骨钙素(N-MID)和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的水平.结果:PINP、N-MID和β-crosslaps水平骨质疏松组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两组患者的BMD、PINP、N-MID和β-crosslaps水平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的骨代谢标志物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关系密切,血清中P1NP、N-MID、B-Crosslaps可作为诊断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理想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转化生长因子β亚单位(TGF-β)及转化生长因子β亚单位受体Ⅰ (TβR-Ⅰ)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手术切除为初次治疗的卵巢上皮性癌石蜡标本6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标本40例和正常卵巢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β-hCG、TGF-β及TβR-Ⅰ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相比,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β-hCG、TGF-β和TβR-Ⅰ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β-hCG的阳性表达率与其手术病理分期及病理类型密切相关(P<0.05),而TβR-Ⅰ及TGF-β的阳性表达率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P<0.05);β-hCG与TGF-β及TβR-Ⅰ的阳性表达率均呈负相关(r=-0.568,P<0.01;r=-0.673,P<0.01),TGF-β与TβR-Ⅰ的阳性表达率无相关性(r=0.128,P>0.01).结论:β-hCG、TGF-β和TβR-Ⅰ对卵巢良性肿瘤和卵巢上皮性癌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中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且经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40例(观察组),r-AFS Ⅰ~Ⅱ期19例,Ⅲ~Ⅳ期21例;设产同期收治并经术后组织病学诊断为卵巢成熟畸胎瘤的良性囊肿的患者40例(观察组),于术前采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IGF-Ⅰ、VEGF的水平,并分析其水平变化与EMs发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GF-Ⅰ、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r AFS分期Ⅲ~Ⅳ期患者血清IGF-Ⅰ、VEGF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Ms患者血清VEGF和IGF-Ⅰ呈正相关性(r=0.508,P<0.05).结论:IGF-Ⅰ、VEGF在EMs发病过程中起协助作用,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以IGF-Ⅰ、VEGF为治疗靶点来阻断EMs病灶新生血管的生成,可能成为治疗EMs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4.
65.
地奥心血康胶囊中甾体皂苷类成分的HPLC-ELSD指纹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地奥心血康胶囊中甾体皂苷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采用Inersil ODS-3 C18柱,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使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共检测11批地奥心血康胶囊,建立其甾体皂苷成分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相似度为0.934~0.998.确定8个共有峰,并利用对照品对照法指认其中的2个共有峰成分,即原薯蓣皂苷和薯蓣皂苷.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效果及临床药师在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分别调取干预前、第1阶段干预后、第2阶段干预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对用药进行合理性评价,并对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干预前比较,第2阶段干预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98.56%下降至28.95%,降幅达70.63%;第2阶段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96.31 DDDs/(100人·d)降至32.18 DDDs/(100人·d),降幅达66.59%;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给药时间、用药疗程等均趋于合理。结论:临床药师参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可有效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高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细胞膜galectin-1抗体阻断对黏附LST-R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galectin-1在LST-R1细胞的表达。galectin-1抗体预孵LST-R1细胞后种植于Ⅰ型胶原(20μL/孔)包被的48孔板中,流式细胞仪检测黏附LST-R1细胞凋亡变化。结果galectin-1表达于LST-R1细胞膜表面,galectin-1抗体预孵LST-R1细胞后结合率为(67.2±6.73)%。galectin-1抗体阻断组黏附细胞呈不规则角形,而对照组黏附细胞呈圆形或类圆形;黏附LST-R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46±0.89)%和(8.61±1.23)%。结论LST细胞黏附至细胞外基质后,膜表面galectin-1可促进黏附细胞凋亡增加,表明膜表面galectin-1可能参与了LST病变侧向扩散非侵袭性生长特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68.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丁蔻理中丸中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Ⅰ、丁香酚、6-姜辣素、8-姜酚、10-姜酚6种成分的含量。方法:以白术内酯Ⅰ为内标物,建立白术内酯Ⅰ与白术内酯Ⅲ、丁香酚、6-姜辣素、8-姜酚、10-姜酚之间的校正因子,计算待测成分含量,并将外标法测定值与一测多评法计算值进行对比,验证所建立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结果: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Ⅰ、丁香酚、6-姜辣素、8-姜酚和10-姜酚分别在1.09~21.80μg·mL-1、0.71~14.20μg·mL-1、13.67~273.40μg·mL-1、6.04~120.80μg·mL-1、1.46~29.20μg·mL-1、1.78~35.6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各成分一测多评法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利用校正因子对丁蔻理中丸中6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是可行的,一测多评法可以用于丁蔻理中丸的质量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69.
目的调查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某院2148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对其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品种选择分布情况、给药时机、用药时间以及联合用药情况等。结果 2148例患者中, 467例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占21.74%。467例患者中,抗菌药物品种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注射用头孢唑啉,占比为39.61%(185/467),其次为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头孢甲肟,占比为22.91%(107/467),以及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占比为10.49%(49/467);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格率为39.61%(185/467)。467例患者中,术前>1.0 h给药341例,占73.02%;术前0.5~1.0 h给药28例,仅占6.00%;术后给药98例,占20.99%。467例患者中,总预防用药时间≤24 h 121例,占25.91%;总预防用药时间>24 h 346例,占74.09%。467例患者中,单独使用抗菌药物462例,占98.93%;二联使用抗菌药物5例,占1.07%。结论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仍存在预防用药品种选择不当、给药时机不当、用药时间过长等不合理情况,须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0.
Synergism and antagonism impact of different plant metabolites present in crude fruit extract of Tribulus terrestris ‘the herbal Viagra’ have been studied. Variability in plant composition, biomass and metabolites concentration in different modules was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by spatial factor. However the edhaphic parameters also changes with both spatial and temporal factors significantly. Fruit is the officinal part and the fruit production significantly related with soil nitrogen (P<0.01), whereas the soil nitrogen and pH also influenced the alkaloid content in fruit (P<0.05). The linear relation between fruit protein and fruit alkaloid (P<0.01) also observed and the relationship in between different soil parameters were established. Bioassay work confirmed its aphrodisiac properties, and site III is suggested for maximum biomass and high concentration of different metaboli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