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8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目的 研究刺五加皂苷联合冬凌草甲素对体外培养的Eca-109细胞的增殖、细胞生长周期和诱导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浓度0.75 g/L的刺五加皂苷与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Eca-109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率.结果 两药联用时可明显的抑制Eca-109细胞的生长,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各实验组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G0~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细胞被阻滞于S期,细胞凋亡率升高.结论 刺五加皂苷与冬凌草甲素联合应用对Eca-109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其细胞周期的影响及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2.
冬凌草甲素芳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冬凌草甲素进行结构改造,合成其芳胺衍生物,并初步评价其抗肿瘤活性.方法:冬凌草甲素分别与4种芳胺发生迈克尔反应,所获产物采用IR、1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结构,以冬凌草甲素为阳性对照,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产物对KB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与结论:合成了4个冬凌草甲素的芳胺类衍生物,初步药理试验表明该类化合物对KB细胞株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建立冬凌草甲素固态类脂纳米粒在小鼠肝赃中药物浓度的HPLC 方法小鼠肝脏匀浆液用醋酸乙酯提取,氮气挥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后进样采用Phenomenex-ODS柱(150mm×4.60mm,5μm),以甲醇-水(60:4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39nm,外标法定量结果冬凌草甲素的线性范围为0.5~90μg·g-1(r=0.997 7);最低检测限为20ng; 低、中、高3个浓度的萃取回收率为73.76%~79.08%,方法回收率为85.14%~90.58%,日内精密度≤7.30%,日间精密度≤13.63%,n=5 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适用于冬凌草甲素肝靶向制剂的肝脏药物浓度测定及肝脏靶向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4.
邢洁  张典瑞  张学顺  高磊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23):1804-1806
 目的建立冬凌草甲素的提取和分离新工艺。方法用正交实验优化超临界CO2萃取冬凌草甲素的工艺条件,并进行 中试放大实验,用HPLC测定冬凌草甲素的含量。将萃取所得产物用硅胶柱色谱进一步分离,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核磁共 振光谱等手段鉴定所得结晶。结果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工艺务件为压力38.5 MPa,温度40℃,夹带剂用量1.5 mL·g-1。 柱色谱进一步分离可制备高纯度冬凌草甲素。结论超临界CO2萃取与柱色谱分离技术联用使冬凌草甲素的制备工艺大大 简化,效果理想,可向工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5.
冬凌草甲素自微乳给药系统的体外释放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颖  张萍  冯年平  张欣  许洁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8):2049-2052
目的:研究冬凌草甲素自微乳给药系统的体外释放特性,探讨释药机制。方法:利用HPLC测定冬凌草甲素的含量,以反向透析法进行冬凌草甲素自微乳的体外释放实验,考察释放介质、搅拌速度和处方因素对药物释放的影响。采用相似因子法比较释药曲线的相似性,利用药物释放模型方程拟合释放曲线。结果:释放介质对药物释放无显著影响;在50~100 r·min-1药物释放曲线具有相似性;冬凌草甲素自微乳与乙醇溶液的释放曲线相似;冬凌草甲素自微乳在pH 7.8 PBS中,30 min释放达65%,释放曲线符合Hixson-Crowell方程。结论:冬凌草甲素自微乳释药较快,在水性环境中自发形成的微小乳滴在释药过程中粒径和表面积均发生改变,药物分子透膜为被动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冬凌草甲素促进U937人淋巴瘤细胞分化的巨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的机制。方法光学显微镜下计数检测吞噬率,PKC活力检测盒测定PKC活力,吖啶橙染色,Hoechst 33258染色及W estern b lot法。结果酪氨酸蛋白激酶(PTK)抑制剂gen iste in和蛋白激酶C(PKC)广泛的抑制剂stauroporine均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冬凌草甲素诱导U937分化的巨噬细胞对凋亡小体的吞噬增强效果。2.7μmol.L-1的冬凌草甲素处理U937细胞后,时间依赖性地增加了PKC活力。ERK磷酸化抑制剂PD98059阻断了冬凌草甲素的吞噬增强作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冬凌草甲素作用U937细胞后,ERK磷酸化程度增加,而PD98059逆转了ERK磷酸化。结论冬凌草甲素增强U937细胞对凋亡小体的吞噬作用,其吞噬机制是通过激活PTK和PKC激酶,导致下游ERK途径活化,从而增强吞噬过程。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对神经胶质瘤U87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是否涉及抑制YAP-c-Myc信号通路。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冬凌草甲素对U87细胞活力的影响;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aspase-3、Bcl-2、Bax、YAP、c-Myc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Bcl-2、Bax、YAP、p-YAP(Ser127)、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冬凌草甲素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神经胶质瘤U87细胞增殖(P<0.05)及迁移(P<0.01);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高(P<0.05),Bcl-2/Bax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YAP、c-Myc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YAP的蛋白表达增高(P<0.05)。结论冬凌草甲素可促进神经胶质瘤U87细胞增殖、迁移并促进胶质瘤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YAP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08.
In this study, folate receptor (FR) targeted liposome microbubbles loaded with oridonin (ORI) (F-LMB-ORI), liposome loaded with ORI (L-ORI) and liposome microbubbles loaded with ORI (LMB-ORI) were prepared. In vitro release properties, cellular uptake and cytotoxicity in HepG-2 cells as well as in vivo antitumor effects in HepG-2 cells tumor-bearing mice of F-LMB-ORI, L-ORI and LMB-ORI were evaluated upon ultrasound exposure. Results showed cytotoxicity assay on F-LMB-ORI gave IC50 of 0.508?±?0.018?µmol/mL on HepG-2 cells and LMB-ORI; L-ORI gave IC50 of 2.424?±?0.116?µmol/mL, 3.031?±?0.122?µmol/mL in vitro, respectively. These drug delivery carriers were able to control the release of ORI. F-LMB-ORI exhibited higher binding to HepG-2 cells in comparison to LMB-ORI and L-ORI. F-LMB-ORI improved antitumor activity of ORI obviously in comparison to L-ORI, LMB-ORI under in vivo ultrasound. After the treatment for 14 d, the tumor inhibition ratio for F-LMB-ORI (the dose of ORI: 1.5?×?10?2?g·kg?1, once a day) was 87.6%,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LMB-ORI group, L-ORI group and free ORI (the dose of ORI: 1.5?×?10?2?g·kg?1, once a day) which were 71.5%, 64.3% and 43.4%,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目的 :研究冬凌草甲素 (ORI)对K5 62细胞端粒酶活性及其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ORI对K5 62细胞增殖的影响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了端粒酶活性变化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各时相百分比。结果 ORI可明显抑制K5 62细胞增殖 ;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ORI可下调K5 62细胞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 ,经ORI处理的K5 62细胞 ,细胞周期各时相分布发生变化 ,G2 /M期细胞增多 ,S期细胞减少。结论 ORI可下调K5 62细胞的端粒酶活性 ,其机制可能与其细胞周期阻滞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制备载冬凌草甲素和黄芪多糖-丝素蛋白-甲基纤维素(oridonin&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silk fibroin-methyl cellulose,Ori&APS-SF-MC)复合伤口敷料,并评价其对皮肤伤口愈合的效果。方法 采用冷冻干燥法成功制备了Ori&APSSF-MC复合伤口敷料,通过红外光谱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复合伤口敷料的相容性,并对其外观形态、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表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为菌种,利用抑菌圈法和涂布平板法检测复合伤口敷料的抑菌性能。最后通过小鼠背部全层皮肤厚度伤口模型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与伤口组织学形态以评价Ori&APS-SF-MC复合伤口敷料对皮肤伤口愈合的效果。结果 冬凌草甲素、黄芪多糖及丝素蛋白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成功制备Ori&APS-SF-MC复合伤口敷料;其冬凌草甲素的包封率为(99.70±0.04)%,载药量为(3.66±0.05)%;黄芪多糖的包封率为(92.47±0.14)%,载药量为(83.57±0.12)%;体外释药性能优异。随着冬凌草甲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