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38篇
  免费   3419篇
  国内免费   1253篇
耳鼻咽喉   649篇
儿科学   301篇
妇产科学   707篇
基础医学   3692篇
口腔科学   581篇
临床医学   2595篇
内科学   3531篇
皮肤病学   573篇
神经病学   368篇
特种医学   15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48篇
外科学   7064篇
综合类   4812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预防医学   544篇
眼科学   246篇
药学   1493篇
  12篇
中国医学   427篇
肿瘤学   11509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551篇
  2022年   832篇
  2021年   1528篇
  2020年   1346篇
  2019年   1257篇
  2018年   1226篇
  2017年   1259篇
  2016年   1396篇
  2015年   1689篇
  2014年   2320篇
  2013年   2092篇
  2012年   2030篇
  2011年   2223篇
  2010年   1860篇
  2009年   1894篇
  2008年   1947篇
  2007年   1964篇
  2006年   1792篇
  2005年   1656篇
  2004年   1403篇
  2003年   1237篇
  2002年   1056篇
  2001年   845篇
  2000年   757篇
  1999年   660篇
  1998年   622篇
  1997年   474篇
  1996年   367篇
  1995年   306篇
  1994年   292篇
  1993年   225篇
  1992年   201篇
  1991年   176篇
  1990年   139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124篇
  1987年   128篇
  1986年   95篇
  1985年   99篇
  1984年   91篇
  1983年   63篇
  1982年   69篇
  1981年   58篇
  1980年   51篇
  1979年   40篇
  1978年   31篇
  1977年   29篇
  1976年   18篇
  197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目的:回顾性地探讨CT与肿瘤标记物结合能否提高对非小细胞性肺癌N2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率。方法:将1996~1999年支气管肺癌、CT诊断为N0-1淋巴结转移并行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后根据病理结果重新分期为N0-1和N2;根据两组中血清β2-MG、CEA水平变化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肿瘤的大小、β2-MG、CEA对CT诊断有一定的补充作用;结论:CT扫描对N2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预测作用,当不能确认N2转移时,肿瘤的大小、β2-MG、CEA是一种有效的补充。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区域淋巴结中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48例,术前1周内行18^F—FDG PET/CT检查,同期行CT增强扫描,术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析PET/CT诊断NSCLC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与假阳性因素。结果48例患者共切除区域淋巴结313枚,转移淋巴结51枚,PET/CT结果7枚假阴性。8枚假阳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97%,高于CT(57%,94%;P=0.002,0.045)。3枚假阴性淋巴结内的癌灶较小;2枚淋巴结短径约为0.4mm,小于PET/CT的空间分辨率;2枚紧邻原发灶的淋巴结,图像无法区分而视为原发灶。8枚假阳性淋巴结为患者在原发病灶基础上并发不同程度的肺部疾病和淋巴结炎症,使其糖代谢率增高。结论假阳性出于(1)淋巴结的短径小于PET/CT的空间分辨率;(2)淋巴结内的小癌灶糖代谢率较低;(3)紧邻原发灶的淋巴结与原发灶无法区分。原发肿瘤合并肺部疾病是导致PET/CT出现假阳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全乳切除加低腋淋巴结清除术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随访1988一1992年本院98例乳腺癌行全乳切除加低腋淋巴结清除术患者,并以同期156例乳腺癌行根治术患者做对照。结果:两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68.4%(67/98)和72、4%(113/156),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l0年生存率分别为26.5%(26/98)和55.1%(86/156),总复发率分别为61.2%(60/98)和l7.3%(27/56),平均淋巴结检出数6一15个,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滥用全乳切除加低腋窝淋巴结清除术对乳腺癌预后有影响,尤其l0年生存率、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  相似文献   
94.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 131I治疗对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DTC术后随访患者 3组 :1组 2 98例 ,均为术后复发患者 ,分析首诊年龄、性别、术式、病理类型等因素对复发的影响 ;2组10 8例 ,为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的患者 ;3组 12 4例 ,为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 1 31 I清除甲状腺剩余组织治疗的患者。进行后两组间年复发率对照分析。结果 ① 1组DTC复发患者性别男、女之比(1∶1 5 )和病理类型滤泡状、乳头状癌之比 (1∶4 )均高于文献 (1∶2~ 3和 1∶8) ;原发灶甲状腺癌肿块切除、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和双侧腺叶切除者复发百分率依次降低 (分别为 4 7 3%、34 2 %和 18 5 % ) ;复发多出现于术后 5年内 (6 5 1% ) ;复发部位以颈淋巴结居多 (2 3 5 % )。② 2组DTC术后 1、5和 10年复发率分别为 4 6 3%、8 33%和 12 0 4 % ,5 3 85 % (7 13例 )发生在术后 2年内 ,近端和远端复发分别占 5 3 84 %和 30 77% ;3组 1、5、10年复发率分别为 0 81%、4 0 3%和 7 2 6 % ,5 9例发生在术后 4年内 ,近端和远端复发分别为 5 9例和 2 9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DTC首诊年龄、性别、术式、病理类型等对术后复发有一定影响 ;DTC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 1 31 I清除甲状腺剩余组织治疗可改善DTC预后 (延  相似文献   
95.
Olfactory neuroblastoma is a rare, malignant neoplasm arising from the olfactory epithelium. It has an aggressive biological behavior 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local recurrence, atypical distant metastasis, and poor long-term prognosis. The incidence of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olfactory neuroblastoma is variable, and treatment modalities are controversial. Moreover, few reports have been published concerning retropharynge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from olfactory neuroblastoma. We present two cases of olfactory neuroblastoma with retropharynge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addition, we provided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 regarding olfactory neuroblastoma and retropharynge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from olfactory neuroblastoma.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探讨胃癌前哨淋巴结(SLN)定位技术的可行性,并比较术中、术后不同方法定位SLN技术的利弊。方法使用亚甲蓝染料,对68例胃癌D2根治术标本分组进行术中、术后SLN定位。结果术中SLN的阳性判断值、阴性判断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8/8)、91.7%(22/24)、80.0(8/10)和100%(22/22);术后SLN的阳性判断值、阴性判断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10/10)、98.9%(22/23)、90.9(10/11)和100%(22/22)。结论胃癌SLN定位技术是可行的,对提高胃癌临床病理分期的精确性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8.
颈部淋巴结超声特征的计算机提取及相关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计算机所提取的颈部淋巴结超声特征与医生的经验判断的相关性,以预测能否实现颈部淋巴结超声图像计算机辅助诊断。材料和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43例患者的106个淋巴结的超声特征,包括大小、形态、边界、纵横比、淋巴门、皮髓质分布及比例、淋巴结内部回声、血流分布等。将超声医生判断分级的结果与计算机提取的淋巴结超声特征的参数定量结果作相关分析。结果:相关性较好的参数为NRL过零率(r=0.304,P=0.002)、凸包深度(r=0.32,P=0.001)、长/短径比率(r=-0.318,P=0.001)、血流像素点数(r=0.702,P〈0.001)、投影轮廓点分布的熵(r=0.719,P〈0.001)。结论:通过对颈部淋巴结超声图像提取量化特征参数,初步实现了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疾病的计算机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评价外科治疗对Ⅳ期胃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至2004年12月外科治疗Ⅳ期胃癌患者200例,手术后随访时间为4-116个月,随访率为93.5%,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曲线分析,LogRank进行生存曲线显著性检验。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率为80%,根治性切除105例,姑息性切除55例。淋巴结清扫范围D12例,D278例,D3及D3^+26例。Ⅳ期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1.5±2.3)个月。根治性切除与姑息性切除者较仅行手术探查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可以提高术后生存率。局部因素P1H0T1-3N0-2,P0H1N0-2T1-3、T4N2-3、T1-3N3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全身因素P2-3、H2-3、P1-3,H1-3、TnNnM1的胃癌患者。对于P1H0T1-3N0-2、P0H1N0-2T1-3和T4N2-3,T1-3N3病例的根治性切除和联合脏器切除和D3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行姑息性切除及手术探查、单纯切除以及D2淋巴结清扫的患者。结论对可以达到根治性切除的Ⅳ期胃癌进行根治性切除、D2以上淋巴结清扫和联合脏器切除可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房室结逆向传导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分析在我院行电生理检查和/或射频消融的成年患者中电生理资料比较完整的300例患者的房室结逆传电生理特点。结果射频消融术后有161例(54%)有房室结逆传。有逆传患者的前传功能要好于无逆传的患者,对于术后存在室房逆传的患者,逆传功能均明显差于前传功能。射频消融术后有28例(17%)经房室结逆传最早激动冠状静脉窦口,其逆传功能较最早激动希氏束电图的病例相比要差,而两者的前传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消融术后54%的患者存在房室结逆传,可能是正常人群中室房逆传的真实反映。有室房逆传患者的房室结前传功能优于无室房逆传者,也优于其本身的逆传功能。房室结逆传冲动进入心房可能存在两条不同的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