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0篇
  免费   666篇
  国内免费   208篇
耳鼻咽喉   1187篇
儿科学   56篇
妇产科学   92篇
基础医学   521篇
口腔科学   90篇
临床医学   510篇
内科学   201篇
皮肤病学   100篇
神经病学   148篇
特种医学   1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220篇
综合类   1263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263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298篇
  8篇
中国医学   72篇
肿瘤学   75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262篇
  2016年   317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475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472篇
  2011年   396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喉鳞癌组织中Bcl—2和P53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bcl-2,P53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预后的意义,我们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53例喉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进行bcl-2,P53基因蛋白表达的测定。结果显示:(1)47.17%的喉癌中检出突变型P53蛋白,在部分喉癌旁不典型增生上皮中可见P53蛋白表达,癌旁组织细胞已发生P53基因突变可能是术后复发的根源,突变型P53蛋白过度表达是喉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flk-1在不典型增生及鳞癌中的表达,用图象分析系统定量的方法观察flk-1与喉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用抗flk-1抗体,在经过微波处理组织暴露抗原后,进行标准化的EliteABC染色,并通过图象分析系统确定flk-1在不典型增生、鳞癌中的表达。结果:在不典型增生及鳞癌中flk-1均有表达。在组织中,flk-1不仅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在部分浆细胞和巨噬细胞中也呈阳性反应。鳞癌组中的flk-1的表达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组(P<0.05)。在鳞癌中,随着分化程度的下降,flk-1表达有逐渐递增的趋势。在鳞癌组中发生转移的病变flk-1的表达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flk-1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VEGF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途径影响肿瘤细胞生长及间质中新生血管的形成,肿瘤细胞的生长与血管的发生相互依赖。flk-1与喉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flk-1可能作为一个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TIMP-1和TIMP-2在喉鳞癌中的mRNA表达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35例喉鳞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非癌组织中TIMP-1和TIMP-2的表达,并观察其表达水平与喉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TIMP-1和TIMP-2在喉鳞癌中表达阳性率为74.3%和68.6%,分别高于癌旁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5.7%和11.4%(P<0.01)。TIMP-1和TIMP-2的mRNA表达与喉鳞癌淋巴结转移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TIMP-1和TIMP-2随喉鳞癌进展表达下降,人工上调其表达可能成为喉鳞癌生物学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282例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6例。结论熟悉喉返神经的正常解剖和变异,仔细操作,灵活掌握显露喉返神经的方法和指征,是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喉神经肌电位综合指标对声带麻痹预后的估价作用。方法 检测91例甲状腺手术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喉神经电图及肌电位,按病程分成4组;分析各组恢复与未恢复声带运动的患者喉神经肌电位特征,以“95%可信区间”计算神经肌电位预后评估标准。结果 病程2个月内组最大诱发电位幅度明显低于2个月以上的其他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2-4个月与4-6个月组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故将病程2-6个月计为一组。2个月内组自然恢复与未恢复患者分别为2、11例,以引出诱发电位且无错向再生电位作为预后良好判断指标,准确率为92%(12/13)。2-6个月组恢复与未恢复患者各为11、48例,恢复者最大诱发电位幅度明显大于未恢复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以引出诱发电位且电位幅度大于26.4%作为预后良好的判断标准,准确率90%(53/59);结合无错向再生电位综合判断预后,准确率为93%(55/59)。6个月以上组19例无论神经肌电位检查结果如何,声带运动均无恢复。结论 将神经肌电位进行综合分析,分别判断不同病程的声带麻痹的预后,可提高预后判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6.
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规律及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的规律及中早期神经减压的疗效。方法 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单侧声带麻痹87例,其中行喉返神经探查65例,非手术治疗22例。探查术中观察喉返神经损伤部位、类型、程度及神经肌肉形态;对缝扎、粘连伤行神经减压治疗14例。治疗前后以喉镜、嗓音声学参数、肌电图检查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探查发现喉返神经被缝线结扎、瘢痕粘连压迫、断离分别占43%(28/65)、9%(6/65)、48%(31/65)。损伤部位以近环甲关节处多见,占75%(49/65);甲状腺中下部占25%(16/65)。病程半年以内者喉内肌及损伤处远端神经干萎缩并不严重,病程越长萎缩变性越明显。神经切断伤上述改变较缝扎伤及压迫伤更为明显;但病程18个月喉内肌仍可见肌纤维组织结构。病程3个月内神经减压10例中9例声带恢复了不同程度的内收及外展功能;病程3个月以内1例、3-5个月4例神经减压术后声带未恢复运动,但均恢复了正常的肌张力、肌体积,声带振动及黏膜波对称,嗓音亦恢复正常。非手术治疗组声嘶有改善,但嗓音未恢复正常,声带亦未恢复运动。结论 通过喉返神经探查初步揭示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的规律,中早期喉返神经减压术能恢复声带生理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7.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in laryngeal and laryngopharyngeal cance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igh-resolution sonography has improved in the past few years and has become a very valuable tool in the diagnosis of diseases of the head and neck. Ultrasonography (US) is commonly the first imaging modality after clinical examination. It is inexpensive, noninvasive and is easily tolerated by patients. It provides valuable diagnostic information with a high degree of diagnostic accuracy. This article provides the most up-to-date information about the indications, findings and limitations of high-resolution sonography in the evaluation of laryngeal and laryngopharyngeal cancers.  相似文献   
108.
梁莉  陈萍  陈晓 《热带医学杂志》2006,6(4):438-439
目的探讨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996年10月至2005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96例宫颈癌患者的发病年龄进行分析,并对其肿瘤组织或宫颈分泌物进行HPV检测。结果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与同期宫颈癌的构成比从1996年的11%上升至2005年的42%。≤35岁宫颈癌患者的HPV阳性率为65%,较>35岁者明显升高,后者为32%。宫颈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逐年减小,HPV感染率逐渐升高。结论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HPV感染有相关性。故应加强对HPV感染高危人群的监测、随访,做好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比较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和标准型喉罩(SLMA)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应用,观察通气效果及气腹前、中、后呼吸力学的变化,为临床安全有效地使用喉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PLMA组和SLMA组,两组均应用4号喉罩;PLMA组沿食管引流孔插入14号胃管。观察两组喉罩一次置入的成功率、漏气率、呼吸道密封压及胃胀气情况。以BicoreCP100多功能呼吸监护仪监测气腹前、后10 min及放气腹后5 min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气道峰压(PIP)、气道阻力(Raw)和胸肺顺应性(CL)。结果SLMA组一次置入的成功率为96.7%,PLMA组为93.3%。插入时间SLMA组为(28±10)s,PLMA组为(39±15)s;呼吸道密封压SLMA组为(16±3)cm H_2O,PLMA组为(26±4)cm H_2O。PLMA组均成功插入胃管。SLMA组8例患者出现胃胀气,PLMA组无一例出现胃胀气。SLMA组漏气率明显高于PLMA组(P<0.05),但气腹前、后漏气率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气腹后PETCO_2、PIP、Raw均较气腹前明显升高(P<0.05),CL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LMA完全适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且与SLMA相比密封性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53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分析喉返神经损伤与病变类型、手术方式及甲状腺手术的次数等的关系。结果单侧喉返神经损伤8例(1.5%),其中永久性损1例(0.2%)。结论术中恰当的喉返神经区域保护或暴露喉返神经、娴熟的操作以及对喉返神经解剖变异的掌握是减少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