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5篇
  免费   499篇
  国内免费   253篇
耳鼻咽喉   38篇
儿科学   78篇
妇产科学   66篇
基础医学   922篇
口腔科学   115篇
临床医学   697篇
内科学   656篇
皮肤病学   103篇
神经病学   356篇
特种医学   36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52篇
综合类   1033篇
预防医学   233篇
眼科学   83篇
药学   597篇
  1篇
中国医学   267篇
肿瘤学   49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289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192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320篇
  2012年   320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胎盘部位过度反应及胎盘部位结节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胎盘部位过度反应及胎盘部位结节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5例胎盘部位过度反应及4例胎盘部位结节的临床及病理表现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应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人胎盘催乳素(hPL)、细胞角蛋白(CK)18、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α-抑制素(inhibin),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5例胎盘部位过度反应患者的年龄为25~40岁(平均31.5岁),4例胎盘部位结节患者年龄为26~39岁(平均34.3岁)。15例胎盘部位过度反应的组织学特征为:在子宫内膜、子宫肌层及螺旋动脉中有索条状及片状种植部位中间滋养细胞浸润,子宫内膜及肌层的结构没有破坏。4例胎盘部位结节在子宫内膜组织及变性坏死的绒毛间有多个以致密的嗜酸性玻璃样物质为背景的结节性病变,结节内为绒毛膜型中间滋养细胞。15例胎盘部位过度反应对hPL及CK18均呈阳性反应;4例胎盘部位结节均对CK18、α-抑制素及PLAP均呈阳性反应。所有15例胎盘部位过度反应Ki-67增生指数均≤5%。4例胎盘部位结节Ki-67增生指数均为0。结论胎盘部位过度反应及胎盘部位结节的临床及病理形态学特征不同于滋养细胞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92.
桥粒斑蛋白II(DPII)是一种新的上皮和上皮性肿瘤标记物。我们应用针对石蜡切片的抗DPII单抗和抗细胞角蛋白(CK)单抗对2l7例肿瘤作了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的研究,结果:在163例上皮性肿瘤和双向分化的肿瘤中,147例表达DPII,占90.7%,92例表达CK,占56.4%。CK阳性染色全部位于细胞浆内,DPII阳性染色则同时分布在细胞交界面上和细胞浆中。其他54例不含桥粒的肿瘤均无DPII和CK表达。结果表明,DPII单抗是有用的含桥粒肿瘤的免疫组化探针。因DPII不存在于一切含桥粒肿瘤,故在鉴别上皮性肿瘤时,DPII单抗尚需与其他上皮标记物的抗体合并使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小儿恶性淋巴瘤早期诊断的临床线索,争取早期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小儿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和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发病至明确诊断时间平均82天。发病和入院检查有不规则发热、贫血、出血、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有的甚至有腹痛、下肢疼痛。经病理证实,非霍奇金淋巴瘤19例,霍奇金淋巴瘤3例。结论:小儿恶性淋巴瘤临床早期诊断较困难。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体征,再进一步作淋巴结活检和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94.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超声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继发甲旁亢)的超声图像与其他颈部病变的区别。方法:比较继发甲旁亢与结节性甲状腺肿、肿大淋巴结的超声图像。结果:53例继发甲旁亢患者中,39例甲状旁腺增生,31例有结节性甲状腺肿,32例检出肿大淋巴结。结论:继发性甲状旁腺增生、结节性甲状腺肿、颈部淋巴结的超声图像在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及彩色血注等方面各有特点,运用超声技术可以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 (Dubin Johnsonsyndrome ,DJS)的诊断和鉴别方法。 方法 :对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196 0~1998年确诊的 10例DJS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 :DJS以慢性持续或间歇性黄疸为主要特征 ,血清胆红素一般轻度升高且以结合胆红素为主 ,ALT及AST正常 ;但并发病毒性肝炎或其它肝病时可升高。口服胆囊造影不显影 ;BSP试验呈典型双峰曲线 ,该方法已被淘汰。腹腔镜下肝脏呈特征性“黑肝”改变 ;肝活检细胞内有棕色或棕黄色色素颗粒沉着。结论 :腹腔镜检查和 /或肝活检是DJS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6.
鼻腔、咽部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腔、咽部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 NHL)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1 986年~ 1 996年住院的 2 4例鼻腔、咽部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2 4例临床表现差异较大 ,缺乏特征性的表现。首次诊断 NHL6例 ,其余 1 8例初诊时诊断 :慢性鼻炎 8例 ,恶性肉芽肿3例 ,鼻息肉 2例 ,鼻中隔粘膜肥厚 2例 ,扁桃体炎 2例 ,慢性咽炎 1例。 2 4例均经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确诊。结论 :鼻腔、咽部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临床表现复杂 ,缺乏特征性 ,早期易误诊。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反复活检及免疫组化等方法有利于本病的确诊。  相似文献   
97.
微矩阵基因芯片筛选喉鳞癌相关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应用基因微矩阵方法筛选喉鳞癌相关基因。方法:按一步法抽提喉鳞癌和对照喉正常组织的总DNA并纯化mRNA;将4096种人类基因PCR产物用CartesianPixsys7500点样仪按微矩阵排列点样于化学涂层的载玻片上,制成基因芯片;将等量的对照组织和喉鳞癌组织mRNA分别逆转录合成荧光分子掺入的cNDA-链做探针,混合后杂交上述基因芯片,经严格洗片后用ScanArray3000扫描仪扫描芯片  相似文献   
98.
冷应激大鼠肾上腺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离常温生活SD大鼠和-10℃冷应激4h大鼠肾上腺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取同一祖父母的近效系Ⅲ组SD大鼠,将实验组在-10℃冷应激4h,取大鼠肾上腺采用mRNA差异展示技术分离差异表达条带。将差异条带克隆、测共分离出差异条带162条,59条为新表达的差异片段,47条为高表达的差异带162条,59条为新表达的差异片段,47条为高表达的差异片段,36条为弱表达的差异片段,20条为实验组未表达条带  相似文献   
99.
分期辨治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中医分期辨治为主的综合疗法并与山莨菪碱(654-2)作对照,观察6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足患者(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的临床疗效及血脂和载脂蛋白变化。结果治疗组可明显降低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治疗前后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载脂蛋白A  相似文献   
100.
Gastrodia elata is an achlorophyllous and fully mycoheterotrophic orchid which obtains carbon and other nutrients from Armillaria species in its life cycle. Many researchers suggested that plant hormones, as signing molecules, play a central role in the plant–fungi interaction. In the process of Armillaria gallica 012 m cultivation, both exogenous indole-3-acetic acid (IAA) and indole-3-butyric acid (IBA) distinctly stimulated the growth of mycelia in solid media. The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s (DEGs) of A. gallica 012 m with IAA versus blank control (BK) and IBA versus BK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re than 80% of DEGs of the IAA group were coincident with the DEGs of the IBA group, and more than half of upregulated DEGs and most of the downregulated DEGs of the IAA group coincided with those DEGs of the IBA group. Above research implied that A. gallica 012 m could perceive IAA and IBA, and possess similar responses and signaling pathways to IAA and IBA. The overlapping differential genes of the IAA group and IBA group were analyzed by GO term,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everal DEGs identified were related to biological processes including positive regulation of the biological process and biological process. The downregulated NmrA-like and FKBP_C genes might be benefit to the growth of mycelia. Those results can explain that exiguous IAA and IBA improved the growth of A. gallica to some extent. We speculate that IAA and IBA are signaling molecules, and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growth-related genes of A. gallica 012 m by the same signaling pathw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