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25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2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FHIT基因是一种与凋亡有关的肿瘤抑制基因,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凋亡系统中,在多种肿瘤及细胞系中失活,其启动子部位CpG岛甲基化是FHIT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之一。本研究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对不同宫颈鳞癌细胞系FHIT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在分子水平上了解FHIT异常甲基化与宫颈癌的相关性,为宫颈癌去甲基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将FHIT基因导入该基因表达缺失的人胃癌细胞株MGC-803,探讨胃癌中FHIT基因表达对阿霉素(ADM)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载有人外源性FHIT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RcCMV-FHIT用脂质体介导转入FHIT蛋白表达缺失的胃癌细胞株MGC-803,筛选阳性克隆,同时以空载体pRcCMV转染的胃癌细胞及未转染的胃癌细胞株作为对照,以ADM作用于三组细胞,用MT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DM处理前后各组胃癌细胞的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经ADM处理后,转染FHIT基因的MGC-803细胞的凋亡水平(40.66%)与空质粒转染组(13.94%)及胃癌细胞株组(15.81%)相比明显增高(P<0.01),并且FHIT基因与ADM有轻度的协同促进凋亡作用(P<0.05);同时ADM处理前后实验组胃癌细胞的生长周期较对照组均出现了明显的G0/G1期阻滞(74.43% vs 56.30%,99.27% vs 95.10%),且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存在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外源性FHIT基因表达与ADM协同促进MGC-803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FHIT基因可增加胃癌细胞对ADM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3.
FHIT是在染色体3p14.2上找到的一个肿瘤抑制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表达减少和缺失。本文结合FHIT的结构和功能对FHIT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4.
抑癌基因WWOX 和FHIT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抑癌基因-包含WW域的氧化还原酶(WWOX)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在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两者表达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通用型二步法检测75例结直肠癌和30例癌旁正常大肠组织中WWOX和FHIT、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在结直肠癌组织中WWOX和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大肠组织(P<0.05),且这种表达状态与组织学分级、Dukes分期及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而与部位和年龄无显著相关.WWOX和FHIT蛋白表达之间有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可能与常见脆性位点对DNA损伤的易感性相一致有关.结论:WWOX和FHIT基因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并可能联合预测结直肠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5.
FHIT、MLH1及Ki67与宫颈癌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FHIT、MLH1及Ki67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宫颈癌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FHIT,Ki67和MLH1蛋白的表达。结果:MLH1蛋白的表达随病理分级的升高而降低(P〈0.05),与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FHIT蛋白的表达与MLH1的表达成正相关(rs=0.340,P〉0.05),与Ki67的表达成负相关(rs=-0.292,P〈0.05)。结论:FHIL、MLH1及Ki67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可作为预后指标;三者有协同作用,共同检测有助于预测宫颈癌的侵袭、转移、预后。  相似文献   
106.
目的:通过测定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及p21waf1/cip1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探讨FHIT基因以及p21waf1/cip1基因与膀胱癌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及14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FHIT基因及p21waf1/cip1基因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FHIT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分级无相关性(P〉0.05)而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与之有相关性(P〈0.05);FHIT蛋白的表达在GI肿瘤、浅表性肿瘤中明显低于在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P〈0.05)而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在上述组织比较中无差别(P〉0.05);FHIT蛋白的表达在初发肿瘤中与复发肿瘤中无明显差别(P〉0.05)而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在上述两种组织比较有明显差别(P〈0.05)。FHIT蛋白与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FHIT基因可能成为早期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指标。p21waf1/cip1基因可能成为估计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及肿瘤侵袭性、预后的指标。FHIT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p21waf1/cip1基因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FHIT、SLIT2、EDNRB基因3个微卫星位点D3S1287、 D4S1593、D13S160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以确定侯选的抑癌基因。方法:应用PCR-变性 PAGE-银染方法分别对3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对应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在FHIT、SLIT2、EDNRB基因3个微卫星位点D3S1287、D4S1593、D13S160 行LOH检测。结果:LOH总检出率为54.3%,D3S1287、D4S1593、D13S160位点分别为34.5%、20.5%、19.3%。FHIT、SLIT2、EDNRB基因的3个微卫星位点发生LOH率与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组织在FHIT、SLIT2、及EDNRB基因的微卫星位点D3S1287、D4S1593、D13S160 均有LOH。FHIT、SLIT2及EDNRB基因为抑癌基因,其失活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FHIT和突变型P5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两者潜在的相互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icTureTM通用型二步法,检测FHIT和突变型P53蛋白在63例NSCLC和12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NSCLC组织FHIT阳性率(42.9%)低于肺良性病变组织(75.0%);FHIT表达与病理分级(r=0.358, P<0.05), TNM分期(r=0.314, P<0.05)及淋巴结转移(r=0.380, P<0.05)相关. 突变型P53在NSCLC组织中阳性率(52.4%)高于正常肺组织(8.3%);突变型P53表达与TNM分期(r=0.391, P<0.05)及淋巴结转移(r=0.250, P<0.05)相关,与病理分级无关联性. FHIT与突变型P53蛋白在63例NSCLC中表达相关(r=0.258, P<0.05). 结论: P53突变和FHIT表达下调对NSCLC发生、发展均可能起重要作用, 在其病变过程中可能同时存在两条途径, 并可能相互交叉.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FHIT基因微卫星变异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选取FHIT基因的两个微卫星多态标记,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对50例宫颈癌及4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进行杂合性丢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I)的检测。[结果]在D3S1234位点上宫颈癌的LOH发生率为46%(23/50),CIN的LOH发生率为40%(16/40),宫颈癌与CIN的LOH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的MI发生率为18%(9/50),CIN的MI发生率为12.5%(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D3S4103位点上宫颈癌的LOH发生率为40%(20/50),CIN的LOH发生率为37.5%(1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的MI发生率为14%(7/50),CIN的MI发生率为7.5%(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宫颈癌在两位点上LOH和MI发生频率均高于CIN,且高级别CIN发生率高于低级别CIN。[结论]FHIT基因的变异发生在宫颈癌变的晚期;FHIT基因的LOH与MI对于宫颈癌的筛查、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可能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构建人抑癌基因FHIT真核细胞表达载体。[方法]采用PCR方法,从人胎脑组织的总cDNA中扩增出444bp的人FHIT cDNA片段,然后定向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B中,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BamHⅠ双酶切后酶切分析和DNA序列分析鉴定重组质粒;用该表达质粒转染COS-7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人FHIT基因cDNA以正确方向插入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DcDNA3.1/myc-His(-)B中;转染COS-7细胞后,可见转染细胞有Fhit蛋白的表达。[结论]本实验成功地构建了人抑癌基因FHIT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myc-His(-)B-FHIT,为研究FHIT基因在肿瘤的发生中的作用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