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34篇
  免费   4435篇
  国内免费   3655篇
耳鼻咽喉   266篇
儿科学   830篇
妇产科学   433篇
基础医学   4183篇
口腔科学   369篇
临床医学   6451篇
内科学   5250篇
皮肤病学   1219篇
神经病学   1202篇
特种医学   11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1篇
外科学   2643篇
综合类   15979篇
预防医学   5134篇
眼科学   741篇
药学   9036篇
  70篇
中国医学   5953篇
肿瘤学   2962篇
  2024年   643篇
  2023年   2232篇
  2022年   1861篇
  2021年   2266篇
  2020年   2110篇
  2019年   2172篇
  2018年   1291篇
  2017年   1893篇
  2016年   2115篇
  2015年   2279篇
  2014年   2943篇
  2013年   2902篇
  2012年   3580篇
  2011年   3885篇
  2010年   3578篇
  2009年   3213篇
  2008年   3112篇
  2007年   2803篇
  2006年   2687篇
  2005年   2723篇
  2004年   2185篇
  2003年   2074篇
  2002年   1728篇
  2001年   1497篇
  2000年   1090篇
  1999年   859篇
  1998年   695篇
  1997年   648篇
  1996年   574篇
  1995年   472篇
  1994年   409篇
  1993年   295篇
  1992年   251篇
  1991年   215篇
  1990年   237篇
  1989年   177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土槿皮乙酸体外诱导A375-S2细胞凋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土槿皮乙酸 (pseudolaricacidB)诱导A375 S2细胞凋亡的作用 ,探讨其抗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噻唑蓝 (MTT)法、形态学观察、DNA凝胶电泳及Westernblot检测法。结果 :土槿皮乙酸可剂量 时间依赖性的诱导A375 S2细胞凋亡 ,5 μmol·L-1土槿皮乙酸处理 36h的细胞 ,Hoechst 332 5 8荧光染色后有明显的凋亡小体出现 ;凝胶电泳法显示有明显的DNAladder出现。细胞内抑制凋亡蛋白Bcl 2 ,Bcl xL和caspase激活的DNA酶抑制物(ICAD)表达量时间依赖性地减少 ,而促凋亡蛋白Bax表达量增加。结论 :土槿皮乙酸对A375 S2细胞的杀伤作用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 ,降低Bcl 2 ,Bcl xL和ICAD蛋白的表达 ,增加Bax蛋白表达为其诱发A375 S2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2.
毛茛科植物石龙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对毛茛科植物石龙芮Ranunculussceleratus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和各种色谱法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运用多种波谱技术 (EI-MS ,1H-NMR ,13C-NMR ,DEPT谱 ,NOE差谱 )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4-烯 3,6-二酮 (stigmasta-4- ene 3,6 dione ,Ⅰ )、豆甾醇 (stigmasterol,Ⅱ )、6 羟基 7 甲氧基香豆素 (isoscopoletin ,Ⅲ )、七叶内酯二甲醚 (scoparone,Ⅳ )、原儿茶醛 (protocatechuicaldehyde ,Ⅴ )和原儿茶酸 (protocatechuicacid ,Ⅵ )。结论 :化合物Ⅰ ,Ⅲ ,Ⅳ ,Ⅴ ,Ⅵ为首次从毛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川芎内酯A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方法,在恒温恒压条件下,以0.5mL.min-1的灌流速度给药,剂量分别为0.05,0.025,0.0125g.L-1与K-H灌流液同时灌流心脏10min;全心停灌30min,再灌60min。结果:川芎内酯A预处理能提高大鼠离体心脏停灌再灌期的冠脉流量;降低冠脉流出液中IL-1β浓度和TXB2/6-Keto-PGF的比值;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颤动(VF)的发生率降低,VT,VF持续时间缩短;心肌匀浆液乳酸脱氢酶、丙二醛的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结论:川芎内酯A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停灌再灌注损伤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红花黄色素A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L·的干燥花,本品味甘、微苦,性凉;有清肝热,调经,活血,止血,止痛,消肿,滋养正精之功效。用于肝肿大,肝损伤,目黄,肝血热盛等新陈疾患[1]。据统计在蒙医常用成方中出现频率为34·95%,在最常用蒙药材中排名第三[2]。红花黄色素(safflor yellow,SY)是红花的主要成分,属查耳酮类化合物[3];SY可增加离体家兔心脏和心肌缺氧时的冠脉流量[4];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改善损伤及坏死型心电图变化[5];  相似文献   
995.
环糊精辅助提取丹参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振海  刘力  徐德生 《中成药》2005,27(3):264-266
目的:研究环糊精辅助提取丹参的工艺.方法:以丹参酮ⅡA、丹参素、干浸膏为指标,对β-环糊精辅助提取丹参工艺与水提丹参工艺进行比较.结果:β-环糊精辅助提取工艺的提取物中丹参酮ⅡA指标明显优于水提提取物,丹参素和干浸膏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环糊精辅助提取工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6.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A83突变检测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扩增抗拒突变系统 (AmplificationrefractorymutationssystemARMS)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A83突变 ,同时应用基因测序法评价其可行性 ,并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A83突变与患者临床病情及血清中HBeAg表达的关系。 方法 采用ARMS对 13 9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中HBVDNA前C区nt1896位点进行检测 ,并对其中 62例标本采用巢式PCR扩增HBVDNA前C区基因片段后直接测序。 结果  62例标本中 ,ARMS检测出A83突变3 5例 ,基因测序法检测出A83突变 41例 ,A83突变例数差异无显著性 ( χ2 =1.2 3 ,P >0 .0 5 ) ;在ARMS检测的 13 9例标本中 ,HBeAg阳性标本 5 7例 ,有 5例A83突变 ,占 8.8% ,HBeAg阴性的 82例标本中有 5 6例A83突变 ,占 68.3 % ( χ2 =48.4,P <0 .0 1) ;2 2例急性肝炎 (AH )患者未检测到A83位点突变 ,79例慢性肝炎患者 (CH )有 3 1例A83位点突变( 3 9.2 % ) ,2 9例肝硬化患者 (HLC)中有 2 1例A83位点突变 ( 72 .4% ) ,9例肝癌患者 (HCC)均有A83位点突变 ( 10 0 % )。 结论 HBeAg阴性患者病毒前C区A83突变率明显高于HBeAg阳性患者 ;前C区A83突变与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的慢性化有关 ;ARMS检测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可靠 ,可以满足临床对乙肝病毒前C区A83突变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7.
青石棉诱导A549细胞ERK1/2及E1k1激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在青石棉致肺部疾病的作用。方法 用Western免疫印迹、免疫沉淀等对石棉刺激A5 4 9细胞后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及其下游Elk1蛋白磷酸化等进行了研究。结果 石棉刺激细胞后 ,磷酸化ERK1 2、Elk1等高表达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ERK1 2、Elk1磷酸化可能参与青石棉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筛选 7,8 二羟 9,10 环氧苯并芘 (BPDE)转化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 以BPDE转化支气管上皮细胞 (16HBE)细胞为检测子 (tester) ,正常 16HBE细胞为驱动子 (driver)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构建cDNA消减文库 ,经 2次消减杂交和 2次PCR后 ,将巢式PCR产物插入TA载体克隆 ,随机挑选克隆进行鉴定和测序 ,并用斑点杂交法验证其同源性 ,将所得序列进行GenBank的BLAST分析。结果 发现了 7个在BPDE转化细胞中高表达的基因 ,为翻译延长因子 1α1、线粒体基因、溶解物载体家族 2 5、EphA2、酪氨酸 3 加单氧酶 色氨酸 - 5 -加单氧酶活化蛋白、乳酸脱氢酶A、TRIM2 8等 ,尚有一条在GenBank的已知基因中找不到对应序列 ,在EST序列中找到全长对应序列。结论 发现的高表达基因可能在BPDE的致癌机制中起作用 ,另外 ,可能有未知基因与BPDE的恶性转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9.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临床试验--安全性观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安全性。方法 :于 2 0 0 2年 10月~ 2 0 0 3年 1月 ,在江苏省射阳县对 3~ 4月龄的健康婴幼儿接种 3针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 ,以多糖疫苗为对照组 ,进行安全性观察 , 期临床观察4 7人、 ~ 期临床观察 2 36人。结果 :接种 A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各针次的副反应均以弱发热反应为主 ,发生率最高为 7.33%、最低为 0 .80 % ,对照组的弱发热反应发生率最高为 1.72 % ,最低为 0 .86 %。结论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00.
陈军  朱群 《上海预防医学》2004,16(7):343-344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因其引起出血性肠炎而得名,O157:H7是最主要的血清型之一。O157:H7是一种较新的致病菌,除出血性肠炎外还能引起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甚至死亡。该菌主要通过食物传播,动物是其主要的宿主。自1982年首次在美国爆发的出血性肠炎(HC)中分离到病原菌以来,在北欧、日本、加拿大、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