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166篇
  免费   5635篇
  国内免费   8946篇
耳鼻咽喉   209篇
儿科学   851篇
妇产科学   258篇
基础医学   7416篇
口腔科学   1468篇
临床医学   16257篇
内科学   8405篇
皮肤病学   266篇
神经病学   3077篇
特种医学   22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2篇
外科学   8097篇
综合类   25795篇
预防医学   3759篇
眼科学   1052篇
药学   7770篇
  147篇
中国医学   4292篇
肿瘤学   9255篇
  2024年   606篇
  2023年   2061篇
  2022年   1927篇
  2021年   2520篇
  2020年   2362篇
  2019年   2553篇
  2018年   1399篇
  2017年   2408篇
  2016年   2900篇
  2015年   3359篇
  2014年   5008篇
  2013年   5402篇
  2012年   6732篇
  2011年   8200篇
  2010年   6651篇
  2009年   6482篇
  2008年   6117篇
  2007年   5646篇
  2006年   5070篇
  2005年   4641篇
  2004年   3952篇
  2003年   3449篇
  2002年   2611篇
  2001年   2146篇
  2000年   1452篇
  1999年   1052篇
  1998年   796篇
  1997年   594篇
  1996年   576篇
  1995年   389篇
  1994年   313篇
  1993年   191篇
  1992年   164篇
  1991年   224篇
  1990年   285篇
  1989年   318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5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小鼠胚胎干细胞植入大鼠脑内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述  谢瑶  陈系古  姚志彬 《神经解剖学杂志》2002,18(4):298-300,T059
观察小鼠胚胎干细胞植入大鼠隔区和海马内之后的分化状况。以 SD大鼠为宿主 ,将胚胎干细胞移植入宿主隔区和海马内 ,移植后在 l、2、3、4和 8周取脑 ,冰冻切片 ,进行 Nissl染色和 M6、NSE、GFAP免疫组织化学反应。胚胎干细胞移植入大鼠隔区和海马之后 ,从第 2周开始表达 M6、GFAP、NSE等抗原 ,持续至第 4周 ,主要位于移植区内 ,较少迁移。小鼠胚胎干细胞移植入大鼠隔区和海马内之后 ,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992.
PI3-K/Akt信号通路对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诱导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MCSCs)向心肌细胞分化中的调控作用,探讨MC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利用单克隆培养技术从SD大鼠骨髓中筛选MCSCs,用BMP-2诱导其向心肌细胞定向分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标记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BMP-2诱导后细胞内p-Akt水平的变化,并通过RT-PCR检测心肌早期转录因子和心肌特异基因的表达。结果BMP-2诱导前MCSCs内p-Akt水平较低,诱导后渐增强,20~30min达高峰,1h后逐渐降低。用PI3-K抑制剂Ly294002预处理细胞后,p-Akt水平明显降低。RT-PCR检测显示,诱导前MCSCs的Nkx2.5和GATA-4呈低表达,诱导后2周表达增强,4周表达更加明显。cTnT和Cx-43 mRNA在诱导前未见表达,诱导后2周表达明显,4周表达增强。用Ly294002处理后,细胞的Nkx2.5、GATA-4和cTnT、Cx-43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结论BMP-2能诱导MCSCs向心肌细胞分化,PI3-K/Akt信号通路在BMP-2诱导MCSCs向心肌细胞分化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与自体腹膜桥接管联合移植修复盆腔自主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建立比格犬盆腔自主神经损伤模型,实验组以自体腹膜管填充胶原蛋白海绵+BMSC桥接于缺损神经两端;对照组改BMSC为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为自体神经移植.术后12周取材,标本切片行HE染色和神经纤维(NF)免疫组化染色.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选定数据进行测量.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超微结构.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再生神经纤维总数[(1742±185)根比(1131±262)根,P<0.01]、密度[(168±14)根/104μm2比(124±17)根/104μm2,P<0.01]、直径[3.83±0.22)μm比(3.28±0.41)μm,P<0.05]、面积百分比(0.32±0.07比0.21±0.0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结构清晰,形态接近正常.结论 BMSC与自体腹膜桥接管联合移植修复盆腔自主神经缺损再生神经纤维生长好,方法可行,与自体神经移植修复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来自胎儿血管壁内的CD105+细胞是否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地塞米松是否促进其向脂肪细胞分化。方法:免疫组化检测CD105阳性的细胞在胎儿主动脉分布,分离主动脉血管的成纤维样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并接种在脂肪分化和成骨分化的诱导培养液中培养,油红O和VonKossa染色及透射电镜鉴定脂滴和钙化基质沉淀的形成。结果:CD105阳性的细胞分布在主动脉血管内膜的内皮细胞,部分中膜和外膜。分离到的细胞CD105、CD106、CD29、CD44阳性,CD34、CD31、CD11a、CD11b、HLA-DR为阴性。油红O和VonKossa染色分别显示脂滴和钙化基质形成。电镜下诱导的脂肪细胞胞浆中可见有包膜脂滴,诱导的成骨细胞胞浆内外电子密度高的钙盐沉积。诱导液中无地塞米松,未见含大脂滴的脂肪细胞。结论:分离到主动脉壁CD105+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并且地塞米松促进其向脂肪细胞分化,提示血管内的细胞可以向脂肪分化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发生过程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995.
放线菌素D/TNF-α诱导大鼠肝干细胞凋亡及HGF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TNF-α、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肝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调控及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用大鼠肝干细胞系WB F-344细胞进行实验,用MTT法检测细胞毒作用;用DNA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磷酸化MAPK及PI3K蛋白的表达。结果 发现TNF-α单独对WB F-344细胞无明显作用;而TNF-α对放线菌素D(ActD)致敏的WB F-344细胞有明显细胞毒作用。进一步,发现TNF-α能够诱导ActD致敏的WB F-344细胞发生凋亡,在作用9h即出现细胞凋亡(13.60%),48h达高峰(51%),并且这种凋亡呈剂量效应关系。我们还发现,HGF可以明显拮抗ActD/TNF-α诱导的WB F-344细胞凋亡,并且呈剂量效应关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GF刺激后,磷酸化MAPK蛋白高表达,表明HGF激活了MAPK途径。我们进一步用PI3K特异的抑制剂WT阻断PI3K途径,发现HGF的抗凋亡作用被阻断;然而,用MAPK特异抑制剂U0126阻断MAPK途径后,却并不影响HGF的抗凋亡作用。结论 TNF-α能诱导ActD致敏的肝干细胞发生凋亡,而HGF则对这种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虽然HGF能够激活PI3K及MAPK 2条途径,但其抗凋亡作用是由PI3K途径传导的。  相似文献   
996.
人胚胎干细胞原代克隆生长及其传代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人胚胎干细胞建系与囊胚质量、原代克隆生长的关系。方法 D3废弃胚胎成组共培养获得不同质量的囊胚,免疫刀去除囊胚滋养外胚层细胞后,将内细胞团(ICM)接种到饲养细胞层上生长、传代。结果 从质量好的囊胚得到的人胚胎干细胞传代的代数更多;原代克隆生长快的人胚胎干细胞传代效率更高。结论 人胚胎干细胞建系与囊胚质量、原代克隆生长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7.
自从1992年Roybholds从成年鼠脑纹状体中首次分离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后,其重要性逐渐被人们认识。神经干细胞为多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分化成为多种类型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能力。对神经系统的修复,神经干细胞有巨大的治疗前景,其逐步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由于神经干细胞是良好的靶细胞及转基因治疗载体,  相似文献   
998.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方法分离纯化了恒河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from bone marrow of Rhesus monkey,RhBMSCs);通过表面抗原检测和核型分析对细胞进行了初步鉴定;通过生长曲线的绘制和细胞凋亡的检测探讨了细胞的生长特点。本实验获得的RhBMSCs形态以梭型为主,核型正常,CD29表达率为99.2%,CD34、CD45、HLA-DR表达率均低于3.2%,RhBMSCs表型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特点,且纯度较高,细胞生长旺盛,但倍增时间有随传代数的增加而逐渐延长的趋势。本实验探讨了RhBMSCs的体外分离、扩增培养及鉴定的方法,并对其生长特点进行了初步观察,这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与之近似的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特性,而且为以猕猴为对象的BMSC定向分化和组织修复等动物体内实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其免疫抑制作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大量资料表明,MSC能在同种异基因,甚至异种基因的环境中长期存活,并且保持它的多向分化潜能。这一特性使MSC异体移植预防和治疗免疫性疾病成为可能。因此有必要从问充质干细胞的低免疫原性、灯免疫细胞及补体系统的调节和诱导抑制性免疫微环境等方面探讨BMSC避免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为探讨胃癌组织p53、c-erbB-2、p21、nm23联合基因表达产物对胃癌诊断与治疗方面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手术切除胃癌组织p53、c-erbB-2、p21、nm23基因产物表达。结果:p53蛋白表达阳性率37.6%-46.2%,c-erbB-2为34.6%-56.8%,p21为37.8%。61.5%,nm23为30.8%-70.3%;非胃癌组织(胃、十二指肠溃疡、胃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未见c-erbB-2、p21、nm23基因表达。c-erbB-2、p21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21、nm23基因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转移程度有关。p53、c-erbB-2、p21、nm23四种肿瘤蛋白在胃镜活检标本和手术切除标本中表达是一致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胃癌组织检测p53、c-erbB-2、p21、nm23基因表达产物在胃部的良恶性肿瘤鉴别、非手术临床分期的判断及指导胃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