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07篇
  免费   1425篇
  国内免费   628篇
耳鼻咽喉   32篇
儿科学   46篇
妇产科学   207篇
基础医学   662篇
口腔科学   84篇
临床医学   6423篇
内科学   2203篇
皮肤病学   60篇
神经病学   586篇
特种医学   11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5444篇
综合类   18297篇
预防医学   2456篇
眼科学   200篇
药学   7286篇
  95篇
中国医学   2468篇
肿瘤学   449篇
  2024年   233篇
  2023年   841篇
  2022年   722篇
  2021年   1110篇
  2020年   1143篇
  2019年   1080篇
  2018年   440篇
  2017年   859篇
  2016年   877篇
  2015年   966篇
  2014年   1804篇
  2013年   1767篇
  2012年   2345篇
  2011年   2657篇
  2010年   2612篇
  2009年   2585篇
  2008年   2875篇
  2007年   2834篇
  2006年   2480篇
  2005年   2797篇
  2004年   2506篇
  2003年   2594篇
  2002年   2239篇
  2001年   1895篇
  2000年   1283篇
  1999年   1008篇
  1998年   723篇
  1997年   637篇
  1996年   542篇
  1995年   493篇
  1994年   348篇
  1993年   197篇
  1992年   174篇
  1991年   142篇
  1990年   137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61.
颈部硬膜外腔注药治疗颈性眩晕症313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宽 《中国临床康复》2003,7(4):626-627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1:20万肾上腺素对3%盐酸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阻滞患者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者2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10):盐酸氯普鲁卡因组(C组)和盐酸氯普鲁卡因加肾上腺素组(CE组)。分别用3%氯普鲁卡因6 mg·kg-1(C组)和含 1:20万肾上腺素3%氯普鲁卡因6 mg·kg-1(CE组)硬膜外阻滞,记录局麻药的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给药后20min时运动阻滞程度;分别在给药前及给药后3、6、9、11、13、15、17、20、30、45、60、 90min采取桡动脉血1.5ml,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氯普鲁卡因浓度,经计算机软件拟合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并计算各项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两组局麻药的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E组血药浓度峰值(Cmax)分别为0.49±0.47、(0.32±0.22)mg· L-1,达峰值时间(Tmax)分别为8±3、(9±4)min;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0±6、(7±4)μg· min·ml-1;清除速率常数(K)分别为0.32±0.21、(0.36±0.32)min-1;两组间Cmax、Tmax、AUC及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0万肾上腺素对3%盐酸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阻滞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3.
镇痛泵是利用微量输液泵将吗啡、度冷丁、曲吗多等镇痛药物定时、均速注入硬膜外腔或静脉而达到止痛目的。镇痛效果好,镇痛作用持久,成瘾机会少。术后病人使用镇痛泵的过程中应细致观察及护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2岁(38~73岁),均为子宫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64.
对于上肢前臂手术中,我们通常采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法以达到完善的区域麻醉效果。传统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我们都是采用针刺法在腋动脉搏动周围寻获鞘膜的落空感和穿刺针的搏动来确定针已进入鞘内,此时病人若有异感可更明确。该方法优点是所需器材简单;但由于该方法属于盲探性的穿刺,在病人具有个体差异的情况下,并不能确保鞘膜的落空感和穿刺针搏动的完全寻获;而要寻获异感以确保穿刺针位置的准确又需要病人的准确配合。这些都影响了该方法的穿刺容易度和准确性,从而导致了该方法麻醉效果的不确定性。而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将穿刺针最大限度的接近臂丛神经的神经刺激仪法则有效的避免了传统针刺法的局限性,显示出了良好的麻醉效果和操作的简单化。  相似文献   
65.
目的评价肾移植术患者连续腰麻(CSA)的效果。方法择期肾移植术患者24例,ASAⅢ级,随机分为3组(n=8),DCEA组:L1-2与L3-4间隙硬膜外穿刺,注入2%利多卡因试验剂量5ml,初始剂量10—20ml(0.75%布比卡因+2%利多卡因,1:1混合液);CSEA组:L1-2间隙硬膜外穿刺,L3.4间隙经硬膜外针行腰麻穿刺,注入重比重0.5%布比卡因10~13mg,调节体位和硬膜外给药量(0.75%布比卡因+2%利多卡因,1:1混合液);CSA组:L3.4间隙经硬膜外针行腰麻穿刺,注入重比重0.5%布比卡因10~13mg,根据阻滞平面给药2—4mg,次。3组目标阻滞平面k,记录入手术室后(基础值)和首剂量局麻药注入后1、5、10、15minSP、DP、MAP、HR。于麻醉前(T1)、移植肾植入髂窝后即刻(T2)、手术结束(T3)测血糖;记录开始注入局麻药至出现满意阻滞平面的时间、肌松程度、肾脏植入髂窝后患者不适感和局麻药总量。结果与CSEA组比较,阻滞平面达T6时间DCEA组延长(P〈0.05),局麻药总量DCEA组增多,CSA组减少(P〈0.05)。3组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效应及肌松程度CSA组优于DCEA组和CSEA组。结论与硬膜外阻滞和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相比,肾移植术患者连续腰麻产生较好的镇痛、肌松效果,且局麻药用量较少。  相似文献   
66.
在口腔颌面外科中,局部麻醉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局部麻醉简称局麻,是用药物暂时阻断局部的痛觉传导,使之达到无痛状态。局部麻醉的特点是: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术者可以独立操作,术前不需要特殊准备,术后不需要特殊护理,病员保持清醒安全性大,但是局部麻醉不适用于不合作的病员,以及局部有炎症的部位。局部麻醉的方法主要有冷冻麻醉、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以及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67.
硬膜外导管在输卵管吻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玮娜 《当代护士》2004,(12):95-95
输卵管吻合术中传统常用马尾做为支架进行吻合,但由于其取材不便,且需经过严格消毒灭菌后方可使用,已逐渐被临床淘汰.目前我院采用一次性灭菌硬膜外导管取代马尾作为支架应用于输卵管吻合术中,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8.
胃肠道择期手术患者术前需要留置胃管,以往均在手术日晨,病房护士于患者清醒状态下置胃管,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还会经常导致插管失败,加重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2004年4月以来,我室对628例胃肠道择期手术患者采取在硬膜外腔置管术后,咪唑安定静脉注射后插胃管,明显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刺激,提高了插管的成功率,且患者术后对插胃管及手术过程产生了明显的顺行性遗忘,患者没有痛苦的感觉,收到非常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9.
联合阻滞麻醉中腰穿失败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具有许多优点。但随着其推广应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缺点,如影响硬膜外麻醉试验剂量的判断、可能产生金属微粒污染、CSF回流困难、腰麻后硬膜外置管困难或误入蛛网膜下腔等。现将我们联合阻滞麻醉中腰穿失败3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0.
痔疮,《坛韵》谓“隐疮也”。中医认为痔疮多由饮食失调,起居失慎,以及久泻久痢或长期便秘等导致风燥温热侵袭,气血不调,经络阻滞,瘀血浊气下注肛门而形成本病。目前认为成痔的原因与解剖、感染、便秘、不良的排便习惯、饮食习惯、遗传、职业、疾病、妊娠和分娩等各种因素有关。常见有以下几种原因:①习惯性便秘,腹压增加;②经常吃刺激性食物及饮酒;③慢性腹泻;④门静脉压力增高;⑤妊娠、盆腔肿瘤、排尿困难等;⑥年老体弱、肌肉无力、组织松弛。我国采用草药治疗痔疮已有悠久历史,且疗效显著,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