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6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173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38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93篇
内科学   200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707篇
预防医学   137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541篇
中国医学   484篇
肿瘤学   6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31.
白藜芦醇及其类似物的合成及抗TPA促癌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设计合成白藜芦醇类似物 ,并测试其抗佛波酯 (TPA)促癌作用。方法以 3,5 二羟基苯甲酸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 ,采用TPA致小鼠耳肿胀促癌法确定目标化合物抗TPA促癌作用。结果所有合成的目标化合物通过1H NMR确认其结构 ,大部分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TPA促癌作用。结论白藜芦醇及其类似物具有较强抗TPA促癌作用。  相似文献   
32.
白藜芦醇苷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月雁  李笑宏  商丽 《海南医学》2006,17(9):143-144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苷对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血流动力学、纤溶系统及肺功能的作用.方法建立猪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观察静脉注射白藜芦醇苷前后的血液动力学、肺功能及血中纤溶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用白藜芦醇苷后肺动脉压与用药前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1);心搏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所增加(P<0.05);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与用药前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有所增加(P<0.05),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的含量(PAI)与用药前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有所下降(P<0.05).结论白藜芦醇苷可明显降低缺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增加心输出量,增强纤溶系统活性.  相似文献   
33.
不同采收期虎杖中白藜芦醇苷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采收时间虎杖药材中白藜芦醇苷的含量差异,以指导药材最佳采收时间.方法 以C18化学键合硅胶柱为固定相,乙腈-水(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05mm,柱温为30℃,流速1 ml/min.结果 白藜芦醇苷在3.52~56.32μg/ml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0%,RSD%为1.60.结论 不同采收期虎杖中白藜芦醇苷的含量差异较大.含量最高达到3.65%,最低为1.12%.  相似文献   
34.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细胞模型,用于筛选过氧化物酶增殖剂激活受体γ(PPARγ)的新配体激动剂.方法在U937细胞中,共转染PPARγ表达和报告质粒,构建PPARγ激动剂筛选模型,单独转染PPARγ报告质粒作为阴性对照.转染细胞中加入候选药物,24 h后裂解细胞,测定细胞内报告质粒所表达虫荧光素酶的活性,该活性大小即代表药物激动PPARγ的能力. 结果已知的PPARγ配体激动剂吡格列酮使虫荧光素酶活性增强了4.48倍(P<0.001),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高密度脂蛋白(HDL)不能激动PPARγ,而氧化后随剂量增加,使虫荧光素酶活性增强1.33倍(25 μg/mL)和1.78倍(50 μg/mL),但没有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8,P=0.054);白藜芦醇使虫荧光素酶强度增加了1.78倍和2.47倍(P=0.033, P=0.01).结论通过细胞共转染PPARγ表达质粒和编码虫荧光素酶的报告质粒,可以建立简便的PPARγ激动剂筛选模型.HDL氧化后可能会产生激动PPARγ的成份,而白藜芦醇具有较强的PPARγ激动能力.  相似文献   
35.
白藜芦醇抑制胆囊癌细胞生长与诱导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胜利  安利峰  何烨  范桂香  袁育康 《中药材》2005,28(6):489-491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胆囊癌细胞(GBC)和正常成纤维细胞(3T3)体外增殖的影响,进而观察Res对GBC和3T3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测定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检测细胞凋亡;SABC法检测细胞bcl-2、c-myc、p53蛋白表达.结果:Res呈浓度依赖性抑制GBC细胞的生长与增殖(P<0.01),抑制率最高可达54%.Res能明显诱导GBC细胞凋亡,凋亡率最高为30.52%;处理组较对照组G1期细胞由34.88%上升至55.47±3.95%,S期细胞减少8.41%~17.54%,呈明显的G0/G1期阻滞现象.GBC细胞的bcl-2、c-myc基因蛋白表达降低,而p53基因蛋白表达增强.结论:Res能通过诱导GBC细胞凋亡而抑制其生长与增殖,但对3T3细胞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36.
不同产地虎杖药材中自藜芦醇苷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旭徐江平  杨雪梅 《中药材》2005,28(12):1071-107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虎杖中白藜芦醇苷的含量。结果表明,虎杖中白藜芦醇苷含量最高达到4.54%,最低为0.86%,不同产地虎杖的品质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7.
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抗乙型肝炎病毒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反式3,4′,5-三羟基-二苯乙烯)及其衍生物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及相关 的量效关系与构效关系。方法 将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作用于HepG2.2.15细胞系,MTT法检测样品对HepG2.2.15细胞的毒 性,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HBsAg,HBeAg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与其上清中总HBV DNA含量,流式细胞仪 检测白藜芦醇时HepG2.2.15的凋亡作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白藜芦醇对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治疗指 数(TI)分别为(3.26±0.39),(2.91±0.12);在低毒或无毒浓度(0.11 mol·L-1)下降低DNA拷贝数;呈浓度依赖性诱导 HepG2.2.15细胞凋亡。结论 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在体外有一定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HBV DNA复制, 诱导感染HBV的HepG2.2.15细胞凋亡而发挥抗病毒活性。综合评价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的活性,即白藜芦醇苷(Rn1)、甲氧 基取代羟基的苷[4′-甲氧基-3,3′,5-二苯乙烯-3-葡萄糖苷(Rn3)]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8.
HPLC法测定藜芦中虎杖苷和白藜芦醇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由甲醇加热回流和甲醇超声两种方法提取的藜芦中虎杖苷和白藜芦醇的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pherigel C18色谱柱(150mm&;#215;4.6mm,5μm),流动相为四氢呋喃-乙腈-水(40:40:220),流速1.0mL&;#183;min^-1,检测波长303nm。结果:虎杖苷在0~50mg&;#183;L^-1内成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甲醇加热回流提取102.4%,RSD1.1%;甲醇超声提取97.2%,RSD1.1%。白藜芦醇在0~100mg&;#183;L^-1内成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甲醇加热回流提取96.6%,RSD1.5%;甲醇超声提取96.6%,RSD1.2%。结论:本法可作为藜芦质量控制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苷(PD)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肺组织中磷脂酶A2(PLA2)的影响。方法 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单纯手术组(A)、内毒素休克组(B)、PD治疗组(C)和PD预防组(D)。采用酸式滴定法检测肺组织中PLA2活性,RT-PCR法检测SPLA2-ⅡA的基因表达。结果 PD可抑制内毒素所致的PLA2活性增高及sPLA2-ⅡAmRNA表达增强,减轻肺损伤的程度,并且预防性应用的效果优于治疗效果。结论 PD可通过抑制PLA2的活性增高和基因表达增强,从而对内毒素休克大鼠的肺脏具有保护作用。PD可能是一种PLA2抑制剂。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究大鼠血浆中白藜芦醇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液 -液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对大鼠血浆样品中的白藜芦醇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因为血浆中白藜芦醇在 0 .0 0 35~1.4 0 0mg·L-1线性范围内关系良好 (r =0 .9998) ,最低定量限为 0 .0 35mg·L-1;低、中、高三种浓度下的回收率、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均符合方法学要求。故用本法测定大鼠一次性灌服虎杖提取物后白藜芦醇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 ,半衰期t1 2 =11.5min ,达峰时间tmax=10 .0min ,达峰浓度Cmax=1.93mg·L-1。结论 :本法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 ,可用于体内白藜芦醇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