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50篇
  免费   665篇
  国内免费   421篇
耳鼻咽喉   137篇
儿科学   357篇
妇产科学   204篇
基础医学   495篇
口腔科学   96篇
临床医学   3152篇
内科学   1532篇
皮肤病学   107篇
神经病学   490篇
特种医学   5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974篇
综合类   4602篇
预防医学   2419篇
眼科学   308篇
药学   1728篇
  11篇
中国医学   560篇
肿瘤学   462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274篇
  2022年   273篇
  2021年   305篇
  2020年   341篇
  2019年   307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279篇
  2016年   386篇
  2015年   494篇
  2014年   932篇
  2013年   892篇
  2012年   1152篇
  2011年   1178篇
  2010年   1130篇
  2009年   987篇
  2008年   2312篇
  2007年   1721篇
  2006年   927篇
  2005年   1519篇
  2004年   806篇
  2003年   659篇
  2002年   371篇
  2001年   352篇
  2000年   211篇
  1999年   233篇
  1998年   224篇
  1997年   204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对5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引发急腹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其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6年5月我院收治的5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引发急腹症的病例,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例均为经病理、免疫组化等检查确诊的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肠梗阻2例,肠套叠3例(其中回结型2例,节结型1例);病理免疫类型:5例均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5例均急诊行手术治疗,1例术中死亡,术后辅以联合化疗,方案为COP或CHOP.4例可随访,随访率80%.结论:小儿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以B细胞性最多见,本病术前诊断率较低,往往以急腹症就诊.完整手术切除是NHL的治疗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生物化疗在肾癌根治术后的治疗作用.方法:对69例行肾癌根治术后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A、B两组,A组术后用a-干扰素和5-氟尿嘧啶,B组用白细胞介素-2、a-干扰素和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生存率.结果:通过随访比较,两组早期(Ⅱ-Ⅲ期)肾癌根治术后患者1年-3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晚期(Ⅲ期)肾癌根治术后患者3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没有发生严重毒副反应.结论:白细胞介素-2、a-干扰素联合5-氟尿嘧啶对晚期肾癌有效,疗效优于仅用a-干扰素和5-氟尿嘧啶.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COX-2特异性抑制剂塞来昔布,联合多西紫杉醇 顺铂(TP)方案用于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乳腺癌转移瘤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35例乳腺癌转移瘤采用TP方案治疗:多西紫杉醇75mg/m2,d1,顺铂30mg/m2, d1-d3,静脉注射;塞来昔布400mg,口服,2次/日,d1-d21.3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及毒性反应.结果: 35例患者共接受122周期化疗,中位化疗周期4个(2-6个周期),总有效率(overall remission rate, RR)为65.71%(23/35),其中临床完全缓解(clinical complete remission, cCR) 6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 PR) 17例,稳定(stable disease, SD) 11例,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 1例.全组随访6-30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 TTP)为8.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结论: 塞来昔布联合TP方案治疗蒽环类耐药乳腺癌转移瘤效果良好,毒性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 2例)和对照组(38例),前者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后者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术后对两组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上臂感觉障碍发生率为11.9%,而对照组高达42.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复发率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乳腺癌需行腋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不影响手术的根治性 .  相似文献   
995.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根治性手术,手术后的复发及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复发性结直肠癌的再手术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主要方法.本文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原因、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35例复发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结果:手术后1年内复发者9例 (26%),3年内复发者26例(74 %).本组35例复发或转移性结直肠癌均行再次手术,7例复发性直肠癌再切除4例,造瘘3例,28例复发性结肠癌中,根治性切除8例(包括5例肝转移灶切除),姑息性切除10例,盲肠或横结肠造瘘10例.总切除率为63 %(22/35),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55%(12/22),姑息性切除45%(10/22).术后随访6~36个月,2例失访,12例根治性切除组中,9例无瘤生存,1例肺转移,2例肝转移;23例姑息治疗组中,5例死亡,4例肝转移,其余14例带瘤生存.结论:结肠癌的手术治疗,应根据其生物学特点,采取规范的手术方式、彻底清除原发灶、转移的肠系膜及淋巴结,术中注意无瘤操作,术后酌情辅以化疗或放疗,定期随访,是预防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主要措施.而对复发和转移病例,应根据其部位、临床特征,选择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酌情达到根治或姑息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6.
背景与目的:资料表明,小肾癌可行保留肾单位手术,其效果与根治性肾切除术相同.本研究拟探讨局限性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对63例局限性肾癌患者行保留肾单位手术.肿瘤平均直径3.4cm.23例阻断肾蒂,其中冰泥降温8例;切缘多点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21例.评价手术时间、肾蒂阻断时间、出血量、并发症、肿瘤控制情况.结果:6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平均肾蒂阻断时间15 min.21例切缘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均为阴性.术后病理报告显示透明细胞癌53例、颗粒细胞癌3例、错构瘤7例.术后出血2例,尿漏1例.平均随访42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局限性肾癌患者在密切随诊的基础上,应以行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胰管空肠端侧粘膜对粘膜及胰管空肠套入式吻合方式,以其预防术后胰瘘发生。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月回顾性分析25例PD的临床资料,残胰的重建方式分别按胰管空肠粘膜对粘膜套入式端侧吻合,胰管支撑管胰液体外引流。结果:PD24例术后恢复顺利,未发生胰瘘;1例术后腹腔创面广泛渗血,多器官功能衰竭围手术期死亡,其余随访无远期并发症。结论:PD胰管空肠端侧粘膜对粘膜套入式吻合有明显避免胰瘘及并发症的发生,真正临床应用价值有待更大量的对照随机前瞻性大样本研究才能作出正确可靠的评价。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疗效.方法对2002年9月至2006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干细胞移植后并发难治性GVHD和PRCA的10例患者应用血浆置换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预处理方案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BU/CY方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TBI/CY方案.回输单个核细胞中位数为8.1×10S/kg,CD34 细胞中位数为9.2×106/kg.应用环孢菌素A、霉酚酸酯和短程甲氨喋呤预防GVHD.采用美国Baxter 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行血浆置换治疗.每次置换新鲜冰冻血浆2 500~3 000ml.每例患者置换2~4次.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经短串联重复序列DNA位点分析,10例患者移植后血细胞的DNA与供者血细胞DNA完全一致.7例GVHD患者血浆置换后白细胞介素2受体、白细胞介素6、8、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血浆置换前(P均<0.05),其中6例临床症状减轻,中位随访时间39个月(11~50个月),均无疾病进展而生存;1例患者移植后14个月死于慢性GVHD.4例PRCA患者经治疗后红细胞恢复,血红蛋白在100g/L以上,血型均转为供者血型.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免疫抑制剂是治疗干细胞移植后GVHD和PRCA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占位病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甲状旁腺占位病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男12例,女15例,男女比例为11.25;平均年龄(47±11.3)岁.其中甲状旁腺腺瘤12例,甲状旁腺癌5例,甲状旁腺囊肿10例.临床表现有颈部肿物、骨关节疼痛、骨质疏松、脊柱侧弯、局部骨肿物、泌尿系结石、恶心呕吐、口渴乏力、多尿多饮、声嘶、胸闷咳嗽等.术前定性检查为血清钙离子及血甲状旁腺素检测.术前定位检查为B超、99mTc-MIBI、CT、MRI.甲状旁腺腺瘤12例(1例多发性腺瘤)、甲状旁腺囊肿10例均经手术治疗,症状缓解,随访未见复发.甲状旁腺癌5例均经手术治疗,3例分别于随诊9、13、14个月后死亡,1例随诊2年3个月无瘤生存,1例随诊1年6个月无瘤生存.结论 血清钙离子及血甲状旁腺素检测结合B超、99mTcMIBI、CT、MRI有助于甲状旁腺占位的诊断.手术为甲状旁腺占位病变的治疗手段.甲状旁腺癌的首次手术应为根治性手术,如有颈淋巴结肿大须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单纯肿瘤切除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分析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地总结自1990年2月至2005年10月我科收住的肺母细胞瘤4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肺母细胞瘤由原始的上皮成分和原始的间叶成分共同组成.4例肺母细胞瘤主要症状为咳嗽、血丝痰等,X线及CT均表现为周围型、单发、病灶密度不均、边缘清楚,病灶大小在3~7 cm.本组4例术前均未确诊,均为术后病理确诊.3例患者术后1至2年出现转移或复发.3例随访至今,2例仍生存(分别为4年和2年),1例术后生存2年.结论 肺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含有原始上皮成分和原始间叶成分的双向性肿瘤,主要见于成人,术前确诊困难,预后差,外科手术是其主要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