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42篇
  免费   1515篇
  国内免费   672篇
耳鼻咽喉   38篇
儿科学   274篇
妇产科学   145篇
基础医学   711篇
口腔科学   189篇
临床医学   5333篇
内科学   1922篇
皮肤病学   247篇
神经病学   127篇
特种医学   5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653篇
综合类   8995篇
预防医学   7208篇
眼科学   46篇
药学   7273篇
  36篇
中国医学   2256篇
肿瘤学   735篇
  2024年   150篇
  2023年   636篇
  2022年   514篇
  2021年   771篇
  2020年   715篇
  2019年   863篇
  2018年   504篇
  2017年   851篇
  2016年   898篇
  2015年   1292篇
  2014年   1880篇
  2013年   1945篇
  2012年   2711篇
  2011年   2682篇
  2010年   2252篇
  2009年   2112篇
  2008年   2214篇
  2007年   2050篇
  2006年   1839篇
  2005年   1862篇
  2004年   1541篇
  2003年   1443篇
  2002年   1035篇
  2001年   995篇
  2000年   768篇
  1999年   538篇
  1998年   395篇
  1997年   303篇
  1996年   177篇
  1995年   165篇
  1994年   166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中国药房》2019,(7):1004-1008
目的:综述天然药物基于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为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NF-κB""天然药物""中药""民族药""类风湿性关节炎""Natural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thnomedicine""Rheumatoid arthriti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13年1月-2018年11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Elservier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从组方制剂、单味药材提取物、中药活性成分三个方面总结天然药物基于NF-κB信号通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45篇,其中有效文献54篇。组方制剂如双藤痹痛酊、仙方活命饮、二妙散、桂枝芍药知母汤、龙钻通痹方、金乌健骨汤,单味药材如龙须藤、类叶牡丹、黑骨藤、天麻,中药活性成分如雷公藤红素、青藤碱、姜黄素、黄芩苷、芍药苷等均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如NF-κB蛋白、NF-κB抑制蛋白(IκB)]和酶[如IκB激酶(IKK)]的表达,阻断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等多种促炎细胞因子的生成,改善炎症反应,进而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变化。由于天然药物成分复杂,其药理活性一般是多种活性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建议在后续的研究中,应进一步通过实验明确天然药物基于NF-κB信号通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及药效基础,为研发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新型药物提供新的思路与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2.
抗生素的定义,首先来自于20世纪40年代链霉素的发现。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家族被大量发现并广泛应用,一度成为抗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但由于其毒副作用较大,并且细菌对其不断产生耐药性,加上其他结构类别的新型抗生素的不断发现,使其一度几乎退出历史舞台。然而随着多重耐药细菌引起的感染率急剧上升,人们开始关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作为几种重要的治疗革兰阴性病原体的方案之一,并且发掘了其在治疗感染性疾病、艾滋病和遗传性疾病的潜力,使这个“老牌”抗生素重焕生机。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真菌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特征,为真菌血流感染的早期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真菌性血流感染者的菌群、科室分布以及耐药性。 结果入组192例真菌血流感染者的血培养样本中共分离192株真菌,其中白色念珠菌检出率为31.77%(61/192),其次热带念珠菌检出率为18.75%(36/192);重症医学科检出率最高为33.85%(65/192)。所有菌株均对两性霉素B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5-氟胞嘧啶4.49%(9/192)、伊曲康唑5.73%(11/192)、氟康唑10.94%(21/192)和伏立康唑11.46%(22/192);除两性霉素B外,2016至2018年真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逐年上升,其中2018年所分离192株光滑念珠菌对伊曲康唑耐药菌率达46.7%。 结论真菌血流感染病原菌以念珠菌属为主,对目前抗真菌药物具有较高敏感性,但耐药率逐年上升,加强监测血培养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对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生物标本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分型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住院患者送检痰液、血液、尿液、分泌物、胸腹水、引流液、肺泡灌洗液等标本中分离出的22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肠毒素SEA~SEE分型;仪器法进行药敏试验,纸片扩散法(K-B法)验证。结果 22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92株(40.71%),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134株(59.29%);其中184株细菌检出肠毒素,阳性率为81.42%,其中MRSA85株(92.39%)检出肠毒素,MSSA99株(73.88%)检出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红霉素等抗菌药物整体耐药率超过了5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100%。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别是MRSA肠毒素检出率高,对多种抗菌药物呈现高耐药性,临床重点科室应加强措施,防止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胃造口周围皮下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菌,进行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降低胃造口周围皮下感染率。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5年5月在医院行胃造口术发生周围皮下感染的300例患者,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Compact细菌鉴定进行细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分析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300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1株占27.0%,溶血性链球菌60株占20.0%,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率50.0%,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率70.0,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以及头孢唑林的耐药率60.0%;革兰阳性菌中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均最高,70.0%,溶血性链球菌对红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均最高,均为75.0%,肠球菌属对青霉素、氯霉素、阿奇霉素以及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较低,尤其是阿奇霉素,耐药率为0。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溶血性链球菌检出率最高,需根据病原菌的药敏,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感染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状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
27.
抗生素是人类 2 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由于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人类寿命至少延长了 1 0岁 ,但是随着抗生素广泛应用 ,特别是不合理滥用 ,细菌耐药不断出现并在全球流行 ,迄今为止 ,既不存在无耐药菌的抗生素 ,也不存在对抗生素完全敏感的细菌 ,当人类自豪的回首上世纪取得科学技术成就 ,憧憬 2 1世纪美好未来的瞬间 ,在抗感染领域 ,我们看到的是另类景象 ,威胁人类的重大感染性疾病尚未得到控制、新的感染性疾病不断出现 ,其中由于细菌耐药有可能再次使人类面临各种感染的威胁 ,部分医学家惊呼 ,人类即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 (post -antibiot…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产SHV型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其基因类型。方法 :采用NCCLS推荐的酶抑制剂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最低抑菌浓度 (MIC)法、NCCLS推荐的ESBLs表型确证法、双纸片协同法、酶抑制剂增强纸片扩散法及E test检测ESBLs,并进行比较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7株ESBLs标准产酶株对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的水解活性 ;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产ESBLs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 1 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使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扩增 2 0株产ESBLs不动杆菌blashv…  相似文献   
29.
翟文海  刘汉丹  张燕 《中国药业》2006,15(18):47-48
目的调查支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FQs)的耐药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05年国内公开发表的53篇文献报道的支原体对6种FQs的耐药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统计涉及国内13个省市共计30832株支原体,左氧氟沙星(LEV)、氧氟沙星(OFL)、环丙沙星(CIP)、司帕沙星(SPA)在各省之间最高和最低耐药率分别有极显著差异(P〈0.005),耐药率范围分别是4.6%~68%,17、2%~82.7%,10.3%~65、3%,8.2%~60%,最高耐药率都已达到或超过60%;4种药物的耐药率男女之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05),在2000—2004年5年中均有不同程度增长;总的平均耐药率LOM接近1/5,LEV超过1/4,OFL和SPA将近1/3,CIP和NOR则超过1/2。结论CIP和NOR耐药率较高,临床应放弃这两种药物对支原体的经验治疗,加强药物敏感监测,选择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30.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珠江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分析ICU院内感染的发生原因,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应用法国VITEKⅡ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病原菌,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药敏结果。结果神经外科ICU菌群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71.6%)为主,鲍曼不动杆菌占16.7%,大肠埃希菌占15.7%,铜绿假单胞菌占13.7%,肺炎克雷伯菌占13.7%等。但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阳性球菌(28.4%)也有增加的趋势。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仍保持最高抗菌活性,细菌的耐药率分别为15.3%和30.6%。结论我院神经外科ICU感染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但革兰阳性球菌所占比例呈增高趋势。控制第二、三代头孢菌素以及制酸剂(质子泵抑制剂)的预防性用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是控制危重病人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