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50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34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132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55篇
  2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生活质量的评判标准有哪些呢?包括疼痛、虚弱、恶心、呕吐、吞咽困难、,呼吸困难、便秘、大便失禁、睡眠差等方面,在各种肿瘤的末期,多数会出现虚弱、厌食、恶心、呕吐、癌痛、便秘、大便失禁、睡眠差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大大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令其在:生命的最后旅程走得痛苦、艰辛,而又令人同情,同时也是无奈、无助的,那么我们能有什么措施能减轻这些病状,而提高其生存质量呢?  相似文献   
53.
儿童神经性大便失禁原因是因中枢神经系统缺陷或损伤后造成的,往往都合并有相关肌肉发育障碍。在儿外科领域中可见于隐性脊柱裂、脑脊膜膨出、脊髓及骶神经损伤、感染、肿瘤和肛门直肠先天性畸形等病,这是构成儿童大便失禁最主要的原因。仅举先天性神经管缺陷中最多见的脑脊膜膨出,其发病率几乎约占出生存活儿中1‰(Freeman1974年,Elwood1980年报道),而此病90%的患儿有程度不等的肛门失禁(Brocklehurst1976年)。上海新华医院1996年1月至1997年10月,仅22个月即收治了因先天…  相似文献   
54.
目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观察结肠次全切除联合改良Duhamel术与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重度功能性便秘(severe functional constipation,SFC)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04年6月至2006年7月间31例经过严格非手术治疗后效果欠佳的SFC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结肠切除组(n=10)和联合切除组(n=21),经过对结肠镜、结肠传输试验和排粪造影等检查结果的分析,分别行结肠次全切除和结肠次全切除联合改良Duhamel术治疗。均随访1年以上,对比两组术后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手术成功。联合切除组随访1年后胃肠生活质量指标评分[(107.6±8.2)对(92.1±9.6)分]、便秘症状指标改善度[(73.6±8.2)%对(60.3±8.5)%]和便秘复发率(9.5%对60.0%)等方面明显好于结肠切除组。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术后早期并发症和大便失禁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结肠次全切除联合改良Duhamel术治疗SFC较结肠次全切除术对于胃肠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是较为合理、疗效较好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55.
大便失禁是肛肠科的难治病,极大影响了患者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文章基于中医“脏腑虚寒”理论,探讨大便失禁的病因病机及治法。其基本病机是脏腑有虚,因虚致寒,病位以大肠、肛门为主,涉及脾、肾、肺三脏。治疗原则以益气升提、温补固涩为主,内治法和外治法并用,以期为其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6.
直肠拖出单吻合器技术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超低位直肠癌经直肠拖出采用单吻合器技术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近8年来收治的31例超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缘距肛缘≤5 cm)患者,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直肠拖出、双荷包、单吻合器技术行结肠肛管吻合术。结果: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直肠癌保肛根治切除手术,且均未行预防性回肠或结肠造口。术后发生吻合口瘘5例(16.1%),吻合口狭窄2例(6.5%),局部复发2例(6.5%),无大便失禁及围手术期死亡。5年的生存率为78.6% (11/14)。结论:对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采用直肠拖出单吻合器技术一期手术,安全可行,且费用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57.
大便失禁是由于各种器质性病变或支配肛门括约肌的控制功能发生障碍,排便不受患者意志支配,使大便不自主地溢出肛门[1].大便失禁是危重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它容易导致患者肛门周围皮肤炎症反应,极大地增加护理工作量及难度.我院ICU成立后,危重患者多,在2007年6月至2008年3月期间采用一次性气囊导管用于11例大便失禁患者,有效降低患者大便失禁患者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8.
张林英  夏国珍 《护理研究》2008,22(19):1762-1762
中署是以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重症中暑昏迷病人常伴有大便失禁,大便稀薄且伴有恶臭,不仅加重了病人的痛苦,亦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59.
人工肛门括约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便失禁(Fecal Incontinence)是指肛门括约肌不同程度上失去对粪便及气体排出的控制能力。美国的一项大规模调查显示普通人群中高达7.1%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大便失禁大便失禁虽然不能致命,但却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活不便和身心痛苦,甚至造成人格变化。为了恢复肛门正常功能,有效控制失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作了多方面的探索,特别是试图通过肌肉移植来重建肛门括约肌功能。虽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手术方式,但肛门功能的恢复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人工肛袋防治消化道大出血、大便失禁病人肛周皮肤破损的效果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将70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使用人工肛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两组肛周皮肤情况。结果实验组肛周皮肤保持完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肛周皮肤破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工肛袋用于下消化道大出血、大便失禁病人,可降低肛周皮肤破损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