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巴贝虫病是一种新发寄生虫病,在全球包括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及澳洲等地区均有流行,美国是巴贝虫病病例数最多的国家。我国巴贝虫病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其次是西南地区。作为一种新发虫媒传染病,该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但研究基础相对薄弱,应引起足够重视。巴贝虫病相关研究重点主要包括巴贝虫病诊断抗原筛选、巴贝虫与宿主及其他病原体共感染互作机制。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巴贝虫病流行分布情况、巴贝虫病诊断抗原筛选、宿主免疫应答机制及共感染现象等研究热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分析探讨HCV对HIV感染者免疫功能和病毒载量的影响,为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指导治疗方案提供思路。方法对单纯感染HIV病毒长期不进展、HIV和HCV共感染、单纯感染HIV病毒正常进展和感染HIV病毒14年以上免疫水平极度低下但身体健康的艾滋病感染者分4组,进行2年的CD_4~+、CD_8~+T淋巴细胞检测和HIV病毒载量检测。结果 HCV有促进CD_4~+T细胞下降和CD_8~+T细胞增加的趋势,而长期不进展者CD_4~+T、CD_8~+T细胞和病毒载量2年来基本稳定,单纯感染HIV病毒正常进展组CD_4~+T细胞略有下降,CD_8~+T细胞基本不变,感染HIV病毒14年以上免疫水平极度低下但身体健康的艾滋病感染者组,CD_4~+T细胞低下≤200个/mm~3,但CD_8~+T细胞≥800个/mm~3,病毒载量水平变化不大。结论 HCV的感染对HIV感染者影响复杂,HCV感染可能加速了病人免疫机能的破坏可能,但感染HIV病毒14年以上免疫水平极度低下但身体健康的艾滋病感染者组,10例中有8例为HCV共感染,提示我们HCV是否促进这些感染者体内出现高水平的CD_8~+T细胞。  相似文献   
93.
分析和评估HCV与HBV共感染对HBV临床指征的影响。采集152例有静脉吸毒史HBV感染者血浆,其中HBV/HCV共感染组52例,HBV单感染组100例。检测分析包括ALT和AST、HBV表面抗原(HBsAg)、e抗原、e抗体、HBV DNA及anti-HCV IgG与HCV RNA。结果显示,两组样本的ALT和AST水平无显著差异(P=0.097, P=0.184);HBV/HCV共感染组HBsAg水平显著低于HBV单感染组HBsAg水平(P=0.020);共感染组HBV DNA阳性率显著低于HBV单感染组HBV DNA阳性率(P=0.004),且共感染组中HBV DNA载量也显著低于HBV单感染组HBV DNA载量(P=0.031)。进一步分析发现:在HBV单感染患者中的HBV DNA和HBsAg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r=0.752, P<0.001),但在HBV/HCV共感染患者中相关性减弱(r=0.387, P=0.042)。本研究显示HCV共感染可能与HBV存在竞争关系,从而影响HBV病毒复制水平及表面抗原分泌。  相似文献   
94.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在山东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中的感染状况,分析HIV、HCV共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0-2010年底,山东省报告的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确证时的血样进行HCV检测,选取现在存活的、年龄≥18岁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对象HIV确证后的首次随访调查表,收集流行病学信息,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IV与HCV共感染率为41.7%(842/2 021)。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别、籍贯和传染途径、不同民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籍贯和感染途径是HIV/HCV共感染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不同性别、籍贯和传染途径中HIV、HCV共感染率不同,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5.
目的:对一株从中国河南省一名艾滋病患者体内分离的、可在MT4细胞上稳定传代的未知病毒29A进行鉴定,确定该病毒种类及型别。方法:用从该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的病毒株感染MT4细胞,获得可在该细胞上稳定传代的病毒株29A。通过细胞病变特征、电镜观察结果、HIV-1 p24抗原检测以及HIV-1 pol区基因扩增结果,对该毒株是否为HIV-1进行鉴别。在电镜下对病毒感染细胞的超薄切片进行观察,发现该病毒呈现疱疹病毒形态特征,因此设计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U69、U16/U17、U60/U66三个不同基因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并进行巢式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结果分析。结果:该毒株HIV-1 p24抗原检测为阴性;用HIV-1 pol区特异性引物未扩增出目的片段;细胞病变形态不同于HIV-1引起的病变;电镜观察该病毒直径为160~200nm,明显大于HIV—1,表明该传代株不是HIV-1。用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U69、U16/U17、U60/U66等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均扩增出了目的片段,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毒株为HHV-6病毒B亚型。结论:在国内首次从艾滋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分离出HHV-6,为进一步研究HHV-6和HIV-1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
据医业网6月28日报道(原载Clin Infect Dis2007;45:241-249),在HIV感染的女性,分娩后不久发生结核病与产后第一年母亲和婴儿死亡率的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97.
宋晓丹  马玉梅  李永红 《肿瘤学杂志》2017,23(11):1016-1018
摘 要:[目的] 研究慢性丙型肝炎(CHC)与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CV/HIV)共感染者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抗病毒治疗疗效的观察。[方法] 治疗前后定期采集30例CHC(HCV组)、30例HCV/HBV共感染者的外周血,检测HCV RNA、血常规和肝功酶谱指标。[结果] 治疗后HCV组的HCV-RNA阴转率(73.33%)和PLT(227.13±79.34)均高于共感染组(20%、177.73±66.05),ALT、AST及APRI评分分别为(57.90±24.67、61.60±25.27、0.80±0.54)均低于共感染组(77.90±30.20、76.33±28.60、1.20±0.58)。[结论] PEG-IFNα-2a抗病毒治疗HCV/HIV共感染者疗效较单纯丙型肝炎患者差,并且对造血系统的影响较大,建议有条件的患者应用直接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98.
99.
目的 分析陕西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TP)共感染情况,为陕西省HIV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陕西省HIV/AIDS病人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肝五项、抗-HCV及抗-TP检测。结果 018例HIV/AIDS病人中,112例(11.0%)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共发现19种血清模式,其中以HBsAb单阳最高,446例(43.8%),其次为HBV标志物全阴,307例(30.2%),乙肝“大三阳”(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16例(1.6%);抗-HCV阳性119例(11.1%);抗-TP阳性265例(26.0%);抗-HCV+抗-TP阳性22例(2.2%),抗-HCV+HBsAg阳性17例(1.7%),抗-TP+HBsAg阳性26例(2.6%),抗-HCV+HBsAg+抗-TP阳性1例(0.1%)。结论 陕西省HIV/AIDS人群中HBV、HCV、TP合并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应加强HIV/AIDS人群宣传教育及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00.
杨松 《肝脏》2012,(7):528
【据J Hepatol 2012年1月报道】题:HDV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后外周血HDV RNA载量迅速下降但肝内HDAg可持续存在(作者Ozanne B等)德国Mederacke等最近的研究表明,HDV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移植后血中HDV RNA载量迅速下降但肝内HDAg可持续存在。对于大部分HDV相关肝脏终末期疾病患者而言,肝移植是当前唯一的治愈方法。HDV需要HBV的HBsAg作为其表面蛋白方能完成复制,故HDV感染患者体内必定存在HBV感染。对于HBV/HDV共感染患者,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患者在肝移植并清除HBsAg后,其体内是否还可检测出HD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