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38篇
  免费   3018篇
  国内免费   2232篇
耳鼻咽喉   364篇
儿科学   646篇
妇产科学   772篇
基础医学   3300篇
口腔科学   547篇
临床医学   11803篇
内科学   5183篇
皮肤病学   337篇
神经病学   866篇
特种医学   17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82篇
外科学   7740篇
综合类   22580篇
预防医学   5624篇
眼科学   707篇
药学   9369篇
  161篇
中国医学   4682篇
肿瘤学   2445篇
  2024年   536篇
  2023年   2034篇
  2022年   1598篇
  2021年   1988篇
  2020年   2011篇
  2019年   1852篇
  2018年   921篇
  2017年   1670篇
  2016年   1986篇
  2015年   2079篇
  2014年   3790篇
  2013年   3734篇
  2012年   4696篇
  2011年   5035篇
  2010年   4573篇
  2009年   4472篇
  2008年   4872篇
  2007年   4601篇
  2006年   4305篇
  2005年   4451篇
  2004年   3261篇
  2003年   3110篇
  2002年   2423篇
  2001年   1959篇
  2000年   1449篇
  1999年   1044篇
  1998年   885篇
  1997年   726篇
  1996年   665篇
  1995年   653篇
  1994年   428篇
  1993年   266篇
  1992年   203篇
  1991年   229篇
  1990年   187篇
  1989年   167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目的:探讨应用眼睛护理程序护理眼睑闭合不全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92例眼睑闭合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47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应用眼睛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将其余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对眼睑闭合不全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用眼睛护理程序,有助于大大降低患者眼部并发症率,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比较生物型与骨水泥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DFNF)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5年7月—2018年6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DFNF患者128例,男性71例,女性57例;年龄61~84岁,平均72.7岁.骨折原因:跌伤75例,撞伤32例,高处坠落伤21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物型假体THA组(BPTHA组,n=64)与骨水泥型假体THA组(CPTHA组,n=64).BPTHA组行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CPTHA组行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等围术期指标及住院时间.比较术前及术后6、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血清前列腺素缓激肽(BK)、5-羟色胺(5-HT)等疼痛因子水平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炎性反应指标水平;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PTHA组住院时间长于CPTHA组[(19.76±2.24)d vs.(15.37±1.71)d,P<0.05].术后6个月,BPTHA组Harris评分低于CPTHA组[(81.72±8.37)分vs.(86.68±8.85)分,P<0.05];术后12个月,BPTHA组Harris评分高于CPTHA组[(95.54±9.67)分vs.(90.72±9.12)分,P<0.05].术后6个月,BPTHA组血清BK、5-HT、SAA、CRP、ESR水平及VAS均高于CPTHA组(P<0.05);术后12个月,BPTHA组血清BK、5-HT、SAA、CRP、ESR水平及VAS均低于CPTHA组(P<0.05).BPTH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CPTH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THA、CPTHA均可应用于老年DFNF的临床治疗,但CPTHA近期疗效优于BPTHA,而BPTHA远期疗效优于CPTHA.  相似文献   
23.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与单髁置换术治疗老年单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将44例老年单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全膝关节置换组和单髁置换组,各2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髁置换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全膝关节置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骨关节炎指数(WOMAC指数)和数字分级法(NR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单髁置换组患者的WOMAC指数和NRS评分显著低于全膝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髁置换术治疗老年单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能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降低疼痛感。  相似文献   
24.
正【内容简介】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TEP)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疝修补术,但面临腹膜前间隙结构解剖复杂、空间狭小、手术难度大、学习曲线长等问题。该手术视频案例直观细致地剖析了腹股沟区的膜结构与弓状线、腹壁下血管、Retzius和Bogros间隙关系等,旨在通过充分熟悉腹股沟区膜结构的解剖情况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手术并发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25.
26.
27.
宋美乐 《全科护理》2021,19(27):3886-3888
目的:研究骨性关节炎病人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脱位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86例行THA骨性关节炎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发生髋关节脱位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30),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骨性关节炎THA术后脱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病人年龄、体质指数(BMI)、人工股骨头直径、麻醉方式、体位控制、手术入路、术后搬运不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BMI>30 kg/m2、人工股骨头直径<30 mm、硬膜外麻醉、体位控制不当、后外侧入路、搬运不当是骨性关节炎THA术后发生脱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人年龄、BMI、人工股骨头直径、麻醉方式、体位控制、后外侧入路、搬运不当均是骨性关节炎THA术后发生关节脱位危险因素,临床需结合对应危险因素合理选择围术期干预措施,可有利于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8.
29.
《中国医药科学》2019,(22):221-224
目的探讨HSIL全子宫切除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HSIL宫颈锥切术后病检为HSIL,切缘阴性或阳性,后行全子宫切除术后的患者3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宫颈锥切术距离全子宫切除时间进行分组。A组为从HSIL宫颈锥切术后全子宫切除的时间为锥切术后4周共13例、B组为锥切术后48h 13例、C组为锥切术后48h~7d 13例。每组收集患者的年龄、术前血常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等一般临床资料,分析HSIL全子宫切除术后感染相关因素。结果 A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与C组,而C组略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的年龄、术前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行宫颈锥切术距子宫全切时间、术前阴道分泌物清洁程度、术后血常规白细胞 12×10~9/L、术后发热 38℃以及HPV分型皆对HSIL锥切术后感染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术后住院天数与感染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SIL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后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宫颈锥切术距子宫全切时间影响较大,宫颈锥切术术后4周再行子宫全切术有利于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与此同时术前患者阴道分泌物的清洁程度以及HPV的感染类型皆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术后感染,应结合术后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以及发热情况进行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基于基因组Survey分析对刺果甘草Glycyrrhiza pallidiflora Maxim.基因组大小和杂合率进行估计,并通过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特征对其在甘草属Glycyrrhiza L.中的系统发育位置进行研究。方法 使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刺果甘草进行测序,采用K-mer方法对测序reads进行分析,估算刺果甘草基因组大小和杂合率,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叶绿体基因组组装、注释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Survey分析结果显示其基因组大小约为577.82 Mb,杂合度约为0.31%,重复序列比例约为53.72%。叶绿体基因组长度为127,267 bp,不具有典型的四分体结构,总GC含量为34.32%,包含110个基因,其中76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0个tRNA基因和4个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刺果甘草与圆果甘草G. squamulosa Franch.亲缘较接近。结论 刺果甘草存在低杂合和重复序列较多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对全基因组进行序列拼接和组装,可尝试采用三代测序结合二代测序的分析策略进行基因组组装;刺果甘草叶绿体全基因组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为后续开展甘草属遗传多样性研究和分子鉴定标记筛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