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47篇
  免费   808篇
  国内免费   631篇
耳鼻咽喉   110篇
儿科学   65篇
妇产科学   207篇
基础医学   1063篇
口腔科学   460篇
临床医学   2088篇
内科学   1224篇
皮肤病学   311篇
神经病学   372篇
特种医学   3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7篇
外科学   905篇
综合类   5893篇
预防医学   622篇
眼科学   133篇
药学   1364篇
  9篇
中国医学   432篇
肿瘤学   2773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295篇
  2016年   340篇
  2015年   473篇
  2014年   647篇
  2013年   791篇
  2012年   1118篇
  2011年   1146篇
  2010年   1101篇
  2009年   1110篇
  2008年   1360篇
  2007年   1163篇
  2006年   948篇
  2005年   1118篇
  2004年   1020篇
  2003年   919篇
  2002年   673篇
  2001年   468篇
  2000年   438篇
  1999年   436篇
  1998年   363篇
  1997年   354篇
  1996年   292篇
  1995年   191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CT结合内镜检查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均经手术病理检验证实为GIST病人的CT及内镜检查资料。结果:(1)18例GIST的CT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瘤,边界清楚,13例平扫及增强密度均匀,强化明显,5例瘤灶内有坏死液化区;肿瘤周围肠管不同程度受压移位或粘连。(2)15例源于胃、十二指肠及结肠的间质瘤均行内镜检查,4例瘤侧胃壁镜下所见黏膜呈外压性改变者未行咬检;11例伴有溃疡形成,溃疡处咬检获取病理组织。(3)18例均行手术后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查,18例CD-117均为阳性,13例CD-34阳性,10例Vimentin阳性。结论:CT与内镜相结合检查,能提高胃、十二指肠及结肠GIST定位、定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维吾尔族足月低出生体重儿(TLBW)的胎盘组织中表达的分子病理学意义,为维吾尔族TLBW的发病学及优生优育提供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为预防和治疗TLBW提供有意义的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维吾尔族TLBW的胎盘组织,各20例维吾尔族正常儿及巨大儿胎盘组织中的EGFR的表达强度及变化规律,并对比其差异.结果①三组中孕妇年龄及孕周无显著差异,胎盘重量TLBW组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巨大儿组(P<0.01),而正常组又低于巨大儿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EGFR在TLBW组中表达密度较正常组与巨大儿组增强,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正常组与巨大儿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EGFR与体重显著相关(P<0.01).结论①维吾尔族新生儿体重与胎盘重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年龄、孕周无密切关系.②EGFR与胎盘发育及胎儿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它们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导致胎盘功能不良,造成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3.
淋巴水肿性HIV相关的Kaposi肉瘤,S-100是结核样型麻风的一种有效辅助诊断,日本的皮肤淋巴细胞瘤疾病谱:一项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分类的62例研究,D2-40免疫组化分析用于鉴别Kaposi样血管内皮瘤和丛状血管瘤,光化性唇炎:组织病理学和p53[编者按]  相似文献   
74.
上皮型钙粘附蛋白(E-cd)是维持上皮细胞及上皮组织形态结构完整性和极性的重要基因.以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结肠组织E-cd表达的研究报道较多,但以ELISA法检测其血清E-c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的报道甚少,我们现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5.
目的 研究急性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与对侧缺血皮质细胞凋亡以及 HSP70与 NF-κB表达。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与模型组。用 型胶原酶立体定位法复制出血性卒中动物模型 ,术后 1、3、7d分别进行 HE染色、TUNEL染色、HSP70与 NF-к B免疫组化反应。结果 脑出血后 1 d于血肿周围缺血半暗区可见大量坏死细胞 ,HSP70与 NF-к B表达增强 ,出血对侧皮质细胞以凋亡改变为主 ,均于 3 d达高峰 ,7d仍有升高。结论 急性脑出血大鼠的缺血性损害于双侧均可见到 ,以血肿侧严重 ,损伤于 3 d达高峰 ,7d持续存在 ,脑出血后的继发性损害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76.
成年大鼠纹状体海人藻酸损伤后nestin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成年大鼠纹状体海人藻酸 (kainicacid,KA)损伤后不同时间点nestin的表达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向成年SD大鼠纹状体内立体定位注射 0 .5 μlKA(1mg/ml) ,分别于手术后第 1、3、7、14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纹状体内nestin表达的变化。结果  正常纹状体内可观察到微弱的淡染nestin样免疫活性阳性细胞 ;大鼠纹状体KA损伤后 1d ,nestin样免疫活性增强 ;第 3天nestin样免疫活性达峰值 ,nestin样免疫活性阳性细胞的胞体肥大 ,突起粗大 ,分支增加 ;此后nestin样免疫活性阳性细胞染色强度减弱 ,其胞体和突起逐渐变小变细。 结论  成年大鼠纹状体内注射海人藻酸可诱导nestin的大量表达 ,该表达可能与脑损伤后的自身修复相关。  相似文献   
77.
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技术在HPV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两种HPV检测技术DNA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进行对比观察。方法:选取本院外阴尖锐湿疣病例95例,组织经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分别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进行检测。结果:HPV—DNA阳性率为94.7%(90/95),阳性反应由鳞状上皮表层的空泡细胞核内延伸至棘层中下部近基底层的细胞核内;HPV—Ag阳性率为63.1%(60/95),阳性反应主要位于鳞状上皮表层的空泡细胞核内及角质层内。个别阳性细胞可在棘层出现。结论:原位杂交技术在敏感度、阳性率及阳性强度、背景染色等方面均优于免疫组化方法,为尖锐湿疣的确诊及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8.
79.
褪黑素受体基础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褪黑素(melatonin,Mel)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松果体分泌Mel具有昼夜节律,由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控制,与自然界的光暗周期的变化合拍,这种节律性波动表现为夜间达到高峰而白昼降至谷值。除了传统认为的调节昼夜节律和季节性节律等生理性节律的作用以外,目前大量的研究显示Mel还具有其他广泛而重要的生理、药理功能,包括调节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如:抑制多种生物的生殖功能,增强生物免疫系统功能,并能镇静、安神、催眠,对人体的血压等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