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6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1篇
临床医学   156篇
内科学   203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439篇
预防医学   28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02篇
  1篇
中国医学   75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N-( 三氘代甲氧羰基)-L-缬氨酸(1)是氘代达卡他韦的关键中间体。以N-叔丁氧羰基-L-缬氨酸(3)为起始物料,4步合成目标产物(1),总收率58%(以氘代甲醇计,收率26%)。以L-缬氨酸甲酯(5’)为起始物料,2步合成化合物(1),总收率68%(以氘代甲醇计,收率30%)。该路线成本降低了约40%,同时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52.
AIM:To conduct a multicentre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virological response rates in Asians infected with genotype 1 chronic hepatitis C(CHC) treated with combination interferon and ribavirin and then to compare their responses to that among Caucasians.
METHODS:Asian patients infected with genotype 1 CHC treated at 4 Australian centres between 2001 to 2005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hospital databases.Baselin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biochemical,virological and histological data and details of treatment were collected.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SVR) in this cohort were then compared to that in Caucasian subjects,matched by genotype,age,gender and the stage of hepatic fibrosis.
RESULTS:A total of 108 Asians with genotype 1 CHC were identified.The end of treatment response(ETR) for the cohort was 79% while the SVR was 67%.Due to the relatively advanced age of the Asian cohort,only sixty-four subjects could be matched with Caucasians.The ETR among matched Asians and Caucasians was 81% and 56% respectively(P=0.003),while the SVR rates were 73% and 36%(P 〈0.001) respectively.This difference remained significant after adjusting for other predictive variables.
CONCLUSION: Genotype 1 CHC in Asian subjects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rates of virological response compared to that in Caucasians.  相似文献   
53.
<正>直接作用抗病毒药(DAA)可抑制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1型复制,从而改善了初治和有过治疗史的丙肝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事实上,telaprevir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PR)三联疗法相比PR二联疗法,治疗HCV基因1型慢性感染初治者已显示出了疗效的优越性。因而现有指南推荐使用telaprevir或boceprevir+PR方案。虽然SVR率有所改善,但是DAA+PR方案同时也导致了某些不良反应如贫血等的发生率增加,而贫血也是过去利巴韦林相关的一种常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对丙肝患者的病毒学应答情况、抗肝纤维化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未合并肝硬化的慢性丙肝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照组40例使用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组一40例单独服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治疗。另外纳入服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的合并代偿期肝硬化的慢性丙肝患者18例为观察组二进行对比观察。对比治疗前后HCV-RNA、生化学指标、肝脏瞬时弹力成像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末病毒学应答率、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95%、95%,高于对照组的80%(P=0.043)、72.5%(P=0.006)。对比治疗前的观察组一及对照组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治疗后2组AST、ALT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停药12周后,合并肝硬化代偿期的观察组二Ⅲ型前胶原(type Ⅲ procollagen,PCⅢ)(125.616±14.683 vs. 25.783±14.006,t=22.091,P=0.000)、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329.927±66.372 vs. 163.883±55.623,t=8.066,P=0.000)、肝硬度值(19.627±3.594 vs. 15.300±3.645,t=3.456,P=0.003)较前明显下降。观察组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5%(?字2=6.373,P=0.012)。结论: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相较于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其疗效更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同时有改善肝脏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黄乙清 《海南医学》2016,(23):3935-3936
目的 比较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与间接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灵敏度和特异性,为无偿献血的血液筛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和间接ELISA法分别对1500份无偿献血者标本(经血液筛查抗-HCV阴性标本1416份,抗-HCV阳性标本84份)进行检测,记录标本结果与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的符合性,评价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结果 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84份抗-HCV阳性标本的灵敏度为97.6%(82/84),间接ELISA法的阳性检出率为85.7%(72/84),双抗原夹心ELISA法灵敏度高于间接ELIS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抗原夹心ELISA法的特异性为100.0%(1416/1416),高于间接ELISA法的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抗原夹心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优于间接法,可降低间接ELISA法引起的假阳性,减少血液不必要浪费,同时也避免了献血者淘汰.  相似文献   
56.
常规体检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尹  郭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8):711-711,713
目的 研究开展普通人群丙型肝炎(下称丙肝)病毒抗体常规体检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8 450例患者血清进行丙肝抗体检测.结果 2003年丙肝抗体阳性率为2.49%,2004年为3.14%,2005年为3.34%,2006年(1~6月)为4.26%.结论 丙肝感染情况已日趋严重,为防止疾病扩散,早发现、早治疗,针对普通人群开展丙肝病毒抗体常规体检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7.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载量在慢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丙肝相关的肝癌(HCV—HCC)患者中的变化及基因分型对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门诊及住院的1386例HCVRNA阳性且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把患者按诊断分为丙型肝炎组、丙肝肝硬化组、丙肝相关的肝癌组,采用qRT—PCR检测患者血清的HCVRNA载量与基因分型,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丙型肝炎组、丙肝肝硬化组及丙肝相关的肝癌组患者HCVRNA载量分别为(6.47±1.03)lgIU/mL,(6.18±1.09)lgIU/mL和(6.07±1.13)lgIU/mL,三组患者HCVRNA载量不同,丙型肝炎组HCVRNA明显高于其他二种,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2.80,P〈0.05),但丙肝肝硬化组与HCV—HCC组患者HCVRNA载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65,P〉0.05)。1386例患者中816例进行了HCV基因型检测,1型基因型529例(64.83%),2型基因型287例(35.17%),丙型肝炎组患者1型基因型者为400例,2型基因型者为226例,1b型基因型为主(63.10%),丙肝肝硬化组1型基因型117例,2型基因型为57例,1b型基因型为主(65.52%),HCV—HCC组1型基因型为12例,2型基因型为4例,1b型基因型为主(68.75%),三组患者基因型比例无明显差别(x^2=1.02,P=0.31)。结论HCVRNA载量在慢性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过程中减低,河南地区丙肝患者以1型基因型为主,且1型、2型基因型对疾病的进展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干扰素治疗丙肝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本院近两年收治的80例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观察组患者治疗同时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参考组患者不接受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参考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87.5%,参考组护理总有效率为67.5%,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干扰素治疗丙肝同时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有助于避免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治愈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9.
目的了解清远市清新区预防接种门诊医务人员丙型肝炎职业暴露认知现况,并对其分析,为今后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对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16个预防接种门诊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6个预防接种门诊154名医务人员,丙肝职业暴露认知知晓率为44.18%;23~29岁年龄组、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组和1~5年工作年限组知晓率低于其他组别;≥40岁组知晓率为最高80.95%,知晓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χ~2=5.72,P<0.05);本科及以上组知晓率为最高81.82%,文化程度越高水平知晓率越高(χ~2=9.34,P<0.05);≥16年组知晓率为最高90.00%,随工作年限越长知晓率越高(χ~2=9.81,P<0.05)。结论清远市清新区预防接种门诊医务人员丙型肝炎职业暴露认知不高,相关知识比较缺乏,存在不安全注射、诊断及治疗不到位等风险。今后,应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是下一步教育培训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60.
目的了解铜仁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和丙肝病毒(HCV)的感染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为评价艾滋病防治效果,采取进一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2012)》要求,对监管场所吸毒者和社区吸毒者,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及HIV、梅毒和HCV抗体检测。结果 2012年共调查检测吸毒人员800人,检出HIV阳性23例,检出率2.9%;梅毒阳性35例,检出率4.4%;HCV阳性323例,检出率40.4%。结论应加强对吸毒人员的行为干预覆盖面,阻止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防止HCV、梅毒的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