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7篇
  免费   644篇
  国内免费   189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57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498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98篇
内科学   464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136篇
外科学   308篇
综合类   1645篇
预防医学   94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31篇
  6篇
中国医学   2271篇
肿瘤学   15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314篇
  2020年   316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258篇
  2016年   266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441篇
  2013年   325篇
  2012年   380篇
  2011年   391篇
  2010年   296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14篇
  197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The effect of early splenectomy and of polychemotherapy with hydroxyurea, busulfan, and alternate bimonthly courses of arabinosyl cytosine and vincristine plus prednisone, was evaluated in 139 previously untreated patients with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 consecutively admitted to 18 hospitals from March 1973 to October 1974. Fifty-six patients were splenectomized and 83 patients were not splenectomized. Splenectomy did not influence the duration of chronic and blastic phase, and did not prolong survival. The prognosis of high risk patients was not improved. During the chronic phase, high platelet counts were more frequent in splenectomy group, and five patients developed thrombotic or thromboembolic complications, 5 to 19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median survival of the whole group was 50 months, with 32 of 139 patients (actuarial proportion 30%) remaining alive 72 months after diagnosis, but the slope of the survival curve was similar to that of historical controls. The results of this trial suggests that new strategies should be developed for the therapy of CML.  相似文献   
92.
实验性脾虚痹证的黏膜免疫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从黏膜免疫及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角度探讨脾虚痹证的发病机理。方法:选用Ⅱ型胶原诱导的小鼠关节炎(CIA)作为痹证模型;复合大黄泻下加饥饱失常造成实验动物脾虚;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7、白细胞介素-10等细胞因子含量,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小肠组织中CD4、CD8、分泌型IgA含量,并对肠道集合淋巴结(PEYER’S PATCH,PP结)计数。结果:脾虚组、脾虚痹证组肠道PP结数量明显减少,CIA组变化不明显。CIA组及脾虚痹证组血清中TNF-α、IL-6含量显著升高,CIA组及脾虚痹证组血清中IFN-γ含量显著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IA组、脾虚痹证组CD4、CD8阳性细胞均明显减少,而以脾虚痹证组CD8阳性细胞减少更为明显;正常组、CIA组SIgA阳性细胞较多,脾虚组、辟虚痹证组则明显减少。结论:脾虚时可能是通过下调机体黏膜免疫功能,相对上调全身免疫应答而加重CIA发病。  相似文献   
93.
健脾中药抗胃癌术后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研究健脾中药抗胃癌术后转移的作用及其对生存率、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70例胃癌术后患者分为 2组 :治疗组给予健脾中药治疗 ,对照组术后辅以化疗 ,观察 2组患者治疗后肿瘤复发、转移及患者生存率、生活质量、免疫功能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 ,Karnofsky评分、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免疫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健脾中药具有较好的抗胃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作用 ,并且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4.
脾胃学说与儿科临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中医古代文献对脾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论述 ,结合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总结归纳脾胃学说与儿科临床的重要意义 ,并指导儿科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95.
高欣铎 《河南中医》2003,23(7):20-21
叶桂继承并发展了李果的脾胃学说,在其《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中记述了治脾胃经验,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温中健脾法,理气和胃法,脾胃同治法,清养胃阴法,调肝治中法。  相似文献   
96.
介绍李德新教授“肝硬化腹水从脾论治”的学术观点。对肝硬化腹水的病机强调脾虚失运,水湿内停;在治疗方面注重标本兼治,以健脾益气、化湿行水为主,佐以养肝滋肾。  相似文献   
97.
颈椎病是针灸科门诊非常常见的疾病 ,近年来发病率逐渐提高 ,并且有发病年龄年轻化倾向。笔者采用腹穴为主治疗脾肾两虚型颈椎病 ,获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针灸门诊颈椎病患者 6 0人 ,中医辨证均是脾肾两虚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 2组 ,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病人都经过拍片或CT或MRI检查确诊患颈椎骨质增生、生理弧度变直、甚至颈椎间盘突出 ,并伴有临床症状 ,两组详细资料见表 1。表 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分 组例 数男 性女 性年 龄例 数伴疼痛伴眩晕伴疼痛和眩晕治疗组 3 0 13 17 <3 5 2 10 9113 5~ 5 0 16>5…  相似文献   
98.
医源性脾损伤2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医源性脾损伤的原因及有关的治疗手段。方法 回顾分析28例脾损伤和有关文献报道的病例。结果 脾损伤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食管癌、肝肿瘤手术等有关;心肺复苏和纤维结肠镜检查也可致脾损伤;自发性脾破裂可发生在白血病等疾病的发病过程中。结论 根据损伤原因及损伤分级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可提高保脾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9.
胃脘痛肝郁脾虚证相关穴皮肤微循环流量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采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流量计对73例胃脘痛肝郁脾虚证患者通过相关穴位测定其皮肤微循环流量改变,近取脾、胃经募穴、背俞穴;远取脾、胃经输穴、合穴。结果表明,胃脘痛肝郁脾虚证Ⅰ、Ⅱ型相关各穴皮肤微循环流量值均非常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提示该病证病理机制之一在于微循环流量改变方面。其中,足三里穴具有相对特异性:1.该病证足三里穴流量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脾虚为主的Ⅱ型比肝郁为主的Ⅰ型该穴流量值明显减低;3.Ⅱ型组内各穴流量值以该穴为最低。可见该穴在微循环流量改变方面最为敏感,并为针灸治疗该病证优选穴位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0.
三才注射液对小鼠红系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三才封髓丹对小鼠红系细胞造血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应用三才注射液对贫血及正常小鼠外周血的Hb、RBC、网织红细胞(Ret)、红系分裂指数、骨髓有核细胞(BMC)进行测定及采用红系造血祖细胞的培养方法,观察三才封髓丹的造血作用。结果:三才封髓丹能促进贫血小鼠的Hb、RBC、Ret、红系分裂指数、BMC的增加,在脾细胞或腹腔巨噬细胞条件下,能促进BFU-E及CFU-E的增殖。结论:三才封髓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