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3篇
  免费   1004篇
  国内免费   180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404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993篇
口腔科学   185篇
临床医学   616篇
内科学   315篇
皮肤病学   72篇
神经病学   441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1465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218篇
眼科学   126篇
药学   442篇
  6篇
中国医学   1358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350篇
  2020年   389篇
  2019年   393篇
  2018年   300篇
  2017年   377篇
  2016年   428篇
  2015年   340篇
  2014年   549篇
  2013年   743篇
  2012年   632篇
  2011年   666篇
  2010年   495篇
  2009年   467篇
  2008年   499篇
  2007年   590篇
  2006年   420篇
  2005年   300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9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探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及相关因素与高考学生家长焦虑情绪的相关关系。方法对保定市两所重点高中的236名高考学生家长共435人,进行了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LOC)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结果①高三学生家长中母亲在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t=-2.264,P〈0.05)因子分上显著高于父亲;不同受教育程度PLOC各因子差异显著(P〈0.01);经济状况良好的家庭父母PLOC中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因子分显著高于经济状况一般和经济状况较差的父母;②教育成效、父母责任、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4个因子得分与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③焦虑与PLOC及相关因素的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受教育程度、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进入了对焦虑的回归方程,对焦虑的预测作用较大。结论高考学生家长焦虑情绪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与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有关。  相似文献   
82.
近乎完美量表中文修订版在初中生中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近乎完美量表中文修订版在初中生中的适用性.方法:采用班级整群抽取,分为2个样本.对样本一的616名初中生施测近乎完美量表中文修订版、考试焦虑量表;对样本二的679名初中生施测近乎完美量表中文修订版、自尊量表、Beck抑郁问卷.结果:对样本一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各条目在所属因子的因子负荷为0.548~0.858,三个因子可解释总变异的54.44%;对样本二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为原量表的三因素结构(高标准因子、差异因子和秩序因子)提供了支持,拟合指数为:x2/df=6.653、GFI=0.907、CFI=0.901、RMSEA=0.066,模型拟合较好.利用两个样本的数据进行的信度分析表明,三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69、0.904和0.708.效标关联效度检验表明,高标准和秩序分量表均与自尊正相关(r=0.30、0.10,P<0.01或0.05),与抑郁负相关(r=-0.20、-0.12,P<0.01);高标准分量表与考试焦虑负相关(r=-0.13,P<0.01);差异分量表与自尊负相关(r=-0.57.P<0.01),与考试焦虑、抑郁正相关(r=0.34、0.78,P<0.01).结论: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用于初中生的完美主义研究.  相似文献   
83.
浙江淳安小学生流行性癔病的心理社会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对前文所述文昌乡中心小学四个流行性癔病发病班137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曾发病者36人(女31,男5)与未发病的45人(女38,男7)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发病组 EPQ 测定 N 分(神经质)高,平时情绪消极,应对能力差,依赖性强,体质较差,关系密切同学中患病者多,害怕鬼神等特点,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4.
焦虑敏感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翻译和修订焦虑敏感问卷,测试中文版的信效度。方法:翻译焦虑敏感量表,通过对中学生的三次测试,对量表的因素结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结果:修编的焦虑敏感问卷中文版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将原量表由36题缩减为15题,共包括三个因素:对生理唤醒的恐惧;对认知失控的恐惧;对社会评价的恐惧;三个因素的累积贡献率为52.29%,项目的因素负荷率在0.63~0.98之间;因素彼此之间的相关在0.37~0.53之间,因素与问卷总分之问的相关在0.72~0.84之间,因素内部的相关在0.68~0.78之间。问卷在各个因素上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3~0.78之间.分半信度在0.71~0.76之间,重测信度在0.70~0.78之间。结论:问卷的中文简化版在中学生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85.
河南省幼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河南省幼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幼师的心理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对来自河南南阳一师,洛阳一师,郑州幼师3所学校的580名幼师女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数据经t检验,q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幼师在校生中有63.81%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11.43%学生有明显心理障碍,突出表现为强迫,人际敏感,偏执,敌对,抑郁,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提示幼师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心理卫生和教育工作者必须予以重视,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86.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探讨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和EPQ对28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中等程度以上,体验到的正性情感较多,但是仍有一定比例的学生体验到较强的不幸福感。男女生在总体幸福感、家庭满意感、自我满意感、同伴交往满意感和生活条件满意感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2)总体幸福感及各因子与精神质和神经质显著负相关,与内外向显著正相关。结论: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7.
目的:考察不同社交地位小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和社交焦虑的特点及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测量法、问卷法对272名3~5年级的小学生的社交地位、自我意识和社交焦虑进行评定。结果:(1)3~5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有显著的性别、社交地位差异。女生的自我意识水平(58.0±10.7)显著高于男生(53.4±11.3)(t=-3.49,P<0.01),受欢迎组的自我意识水平(59.2±11.1)显著高于被拒绝组(51.2±12.3)和被忽视组(54.2±11.0)(P<0.05)。(2)受欢迎组儿童的社交焦虑水平(6.4±3.2)高于被拒绝组儿童的社交焦虑水平(4.8±3.5,P<0.05)。(3)综合模型中,社会喜好是通过社交自我知觉的中介作用与社交焦虑产生联系,不存在直接效应。结论:小学生的社交地位与其自我意识水平和社交焦虑水平存在一定关联性;社交自我知觉在社交地位和社交焦虑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8.
私立学校初三学生考试成败归因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私立学校初三学生考试成败的归因特点,为实际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小学生考试成败归因量表和自尊量表对236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①“失败”是影响学生进行考试结果归因的主要因素。②学生在归因时存在“自利性归因偏差”,并且有“习得性无助感”。结论 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  相似文献   
89.
An interactive CD-ROM program designed to reduce adolescent substance use was developed and evaluated. The program uses video vignettes to teach refusal skills and socially acceptable responses to substance use situations, specifically offers of marijuana. In a randomized pretest-to-posttest experiment with 74 public school students from six classes in three high schools,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observed at posttest on (1) the adolescent's personal efficacy to refuse the offer of marijuana, (2) the adolescent's intention to refuse marijuana if offered, and (3) the adolescent's perceptions of the social norms associated with substance use and the importance of respecting another's decision to refuse a drug offer. In addition, adolescents in the treatment condition were able to recall approximately 50% of the portrayed refusal strategies. Findings are discussed with regard to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an interactive multimedia approach for conducting substance use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90.
内蒙古中学生神经衰弱患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研究内蒙古不同民族中学生神经衰弱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 ,对内蒙古八所中学六个民族的中学生进行调查 ,以CCMD -2 -R中神经衰弱标准作最后医学诊断 ,所得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总患病率为 2 3 5 % ,城市学生患病率高于乡村学生 ,高中生患病率高于初中生 ,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男女生之间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回族学生患病率最低 ,鄂伦春族学生患病率最高 ,汉族与回族学生之间患病率无显著差异 ,而与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之间患病率有显著差异(P <0 0 5 )。结论 :内蒙古中学生神经衰弱患病率较高 ,对来自于城市生、高中生应作为重点防治对象 ,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