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73篇
  免费   2567篇
  国内免费   2866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546篇
妇产科学   123篇
基础医学   2584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4443篇
内科学   11415篇
皮肤病学   160篇
神经病学   215篇
特种医学   2682篇
外科学   8033篇
综合类   4609篇
预防医学   1544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2903篇
  12篇
中国医学   1247篇
肿瘤学   231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513篇
  2022年   1119篇
  2021年   1422篇
  2020年   1245篇
  2019年   1097篇
  2018年   1123篇
  2017年   965篇
  2016年   1219篇
  2015年   1372篇
  2014年   2612篇
  2013年   2253篇
  2012年   2384篇
  2011年   2465篇
  2010年   2272篇
  2009年   2335篇
  2008年   2376篇
  2007年   2303篇
  2006年   2199篇
  2005年   1791篇
  2004年   1256篇
  2003年   1114篇
  2002年   1008篇
  2001年   882篇
  2000年   751篇
  1999年   610篇
  1998年   538篇
  1997年   488篇
  1996年   414篇
  1995年   391篇
  1994年   378篇
  1993年   271篇
  1992年   242篇
  1991年   183篇
  1990年   152篇
  1989年   149篇
  1988年   135篇
  1987年   90篇
  1986年   80篇
  1985年   90篇
  1984年   66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62篇
  1981年   63篇
  1980年   47篇
  1979年   41篇
  1978年   52篇
  1977年   37篇
  1976年   35篇
  1974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评价MRCP在诊断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63例肝移植术后怀疑有胆道并发症患者的MRCP图像,并与手术、胆道造影、临床随访证实结果进行对照。所有病例均在高场强1.5T磁共振上进行。MRCP采用两种不同的成像方法:厚层块T2加权成像和薄层块多层T2加权成像。结果MRCP诊断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敏感性为95.3%(41/43),阳性预测值97.6(41/42),假阴性率为4.54%(2/44),假阳性率为2.27%(1/44)。总诊断准确率为95.2%(60/63)。MRCP作为唯一的诊断方法能为96.8%(61/63)的患者提供特异性诊断结果,仅2例患者需要ERCP和PTHC检查3.2%(2/63)。直接胆道造影作为一项治疗手段应用于22.2%(14/63)的患者中。结论MRCP是评价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复方葡萄籽提取物(GSE)对化学性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用小鼠建造四氯化碳肝损伤和乙醇肝损伤模型,观察乙醇灌胃前预先给予复方GSE及乙醇或四氯化碳灌胃后再给予复方GSE后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肝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光甘肽(GSH)、丙二醛(MDA)。结果:预先给予GSE可增强SOD活性,防止乙醇导致的肝GSH减少,有效降低小鼠血清ALT和肝细胞MDA上升程度,在乙醇或四氯化碳灌胃后再给予复方GSE,也可降低小鼠血清中ALT和肝细胞脂质过氧化产物。结论:复方GSE对乙醇肝损伤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四氯化碳肝损伤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探讨定量测定肝癌患者血清12种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蛋白芯片技术定量测定42例正常人、46例肝癌、41例肝炎和23例肝硬化患者血清12种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并对检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42例正常人CA-199(KU/L)、NSE(g/L)、CEA(g/L)、CA-242(KU/L)、Ferritin(g/L)、β-HCG(g/L)、AFP(g/L)、f-PSA(g/L)、PSA(g/L)、CA-125(KU/L)、HGH(g/L)和CA-153(KU/L)的含量分别为12.42±10.62、2.22±1.43、1.28±1.20、5.72±5.73、91.17±79.43、0.64±0.34、2.96±3.93、0.13±0.11、0.61±1.40、5.46±9.65、1.61±2.40、9.83±9.51;46例肝癌患者血清12种肿瘤标志物含量依次为:35.09±39.50、2.83±4.13、2.98±8.72、8.47±23.42、157.50±129.77、0.72±0.72、87.58±63.27、0.15±0.19、0.58±1.88、56.34±102.02、3.63±4.57、15.65±51.09;41例肝炎患者其含量依次为:76.23±96.57、4.12±4.94、2.06±3.92、4.68±6.99、298.76±326.82、1.00±0.74、63.16±91.76、0.11±0.006、0.27±0.94、18.57±36.60、3.63±4.00、6.13±6.86;23例肝硬化患者其含量依次为:49.85±75.60、5.47±14.97、1.71±1.77、12.44±34.55、278.32±326.82、0.70±0.54、52.89±98.28、0.22±0.21、2.24±4.36、111.50±191.99、2.15±0.99、10.51±15.79。该蛋白芯片测定的敏感性为50.0%,特异性为64.2%,阳性预测值为37.7%,阴性预测值为74.7%。结论采用蛋白芯片技术同时测定患者血清多种肿瘤标志物,对普查肿瘤和临床疗效观察有较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探讨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与肝细胞性肝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0例肝细胞性肝癌根治性切除病理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用CD34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计数被CD34抗体染色的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数,以测定MVD。对MVD与临床病理因素及术后生存率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MVD水平与肿瘤大小、TNM分期都是影响肝细胞性肝癌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肝癌大小及肿瘤分期是肝细胞性肝癌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MVD是肝细胞性肝癌一种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35.
目的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subtractivehybridization,SSH)和cDNA表达谱芯片筛选早期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HSC)和大鼠正常肝脏组织、轻度肝纤维化组织、重度肝纤维化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从SSH构建的大鼠轻度肝纤维化、重度肝纤维化2个差异cDNA文库中挑选1000条上调显著的基因,与正常大鼠4136条基因克隆制作成一张芯片,筛选早期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相关基因。结果获得与HSC早期活化相关的上调基因有202条,下调基因有80条,其中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serumandglucocorticoidsensitivekinase,SGK)在正常大鼠基因克隆和2周及8周SSH上调差异基因中均呈上调信号。结论联合应用SSH和cDNA表达谱芯片是筛选和鉴定不同样本中差异表达基因的快速、经济和有效的方法;SGK可能作为多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和细胞磷酸化级联反应的一个功能性交汇点,参与了肝星状细胞的早期活化和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136.
肝脏扩散加权成像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肝脏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方法。资料与方法将头部DWI序列的参数修正后用于肝脏成像,并以此序列对机器校准纯水水模对32名正常人行b值为0~1000s/mm2的DWI,测量纯水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正常人肝脏信号强度的ADC值。结果纯水ADC值约为2.30×10-3mm2/s。对于正常人,随b值增大肝脏信号强度与ADC值降低,存在负相关性(信号强度与ADC值的相关性分别为r=-0.903,P=0.00;r=-0.795,P=0.00);b值为50~250s/mm2时得到的ADC值与变异程度均偏大;b值为300~1000s/mm2,ADC值变得稳定,变异性减小;但b值为1000s/mm2时,肝脏信号强度减低,解剖结构显示不清。结论本研究所用的肝脏DWI方法能准确反映水分子的扩散状态,用b值300~800s/mm2范围,能得到清晰的DWI图像与稳定的ADC值。  相似文献   
137.
肝糖原贮备对热缺血再灌注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糖原贮备对热缺血再灌注肝细胞凋亡及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肝热缺血模型。实验分组:术前24h静脉注射25%葡萄糖组,2ml/只,每6h1次,高糖饮食(H组);术前禁食24h,饮水不限(L组);正常饮食对照组(N组)和假手术组(S组)。缺血45min,再灌注2、24h取材。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同时进行肝酶学检测、肝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1.细胞凋亡及蛋白表达:(1)24h细胞凋亡百分率。s组〈H组〈N组〈L组(P〈0.01),各组24h凋亡率均高于2h(P〈0.01,S组除外)。(2)Bcl-2、Bax蛋白表达量。①再灌注24hBcl-2表达量:H组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1),L组〈N组(P〈0.05),与2h比较H组表达升高(P〈0.01);②再灌注24hBax表达量:S组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1),L组〉N组(P〈0.01)。2.肝酶学指标:各时相点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H组〈N组〈L组。3.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再灌注24hH组明显轻于N组及L组,并接近S组,L组最严重。结论预防性增加肝糖原贮备可抑制热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肝细胞凋亡,减轻肝损伤,并可能通过影响Bcl-2、Bax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8.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治疗(附43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0LT)术后胆管狭窄(BS)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移植中心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们例OLT术后BS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们例BS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管造影(ERC)、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经T管的胆管介入治疗、胆肠吻合术、肝动脉内支架术及再次肝移植术。结果们例BS总治愈率为48.8%(21/43),好转率为30.2%(13/43),总有效率为79.0%(34/43)。41例BS的介入治疗治愈率为34.1%(14/41),好转率为31.7%(13/41),总有效率为65.8%(27/41)。吻合口型、肝外型、肝内型及肝内外混舍型BS的总治愈率分别为100%(5/5)、64.3%(9/14)、50.O%(1/2)及28.6%(6/21),其介入治疗的治愈率分别为80.0%(4/5)、64.3%(9/14)、50.0%(1/2)及0。12例BS行再次肝移植术的治愈率为50.0%(6/12)。结论目前OLT术后BS总体疗效尚不理想。BS介入治疗效果与其类型密切相关,吻合口型疗效最好,肝外型和肝内型次之,肝内外混舍型疗效最盖。再次肝移植是治疗难治性BS的有效方法,但要选择好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39.
目的探讨小肝细胞癌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我院2001年2月-2005年2月经病理证实的12例小肝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通过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部分延迟扫描均可对小肝细胞癌作出定性诊断。结论螺旋CT作为非创伤性容积扫描技术对小肝细胞癌的早期检出、定位、定性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7-2007年期间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FN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病人中40岁以下占65.6%,男性多见(71.9%),多无临床症状(59.4%),AFP均为阴性.病灶多为单发(90.6%),平均直径3.0 cm(1.0~8.0 cm).术前B超诊断符合率仅为6.5%(2/31),增强螺旋CT诊断符合率45.5%(10/22),MRI诊断符合率80.0%(4/5).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50.0%(2/4).结论 MRI和螺旋CT是诊断FNH的重要手段.结合多种影像手段,有助于提高FNH的诊断率.对诊断不明确或症状较为明显的,以及病灶进行性增大的病人应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