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9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60篇
内科学   12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035篇
预防医学   41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48篇
  4篇
中国医学   3235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91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脾胃论》与脏腑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脾胃论》一书在脏腑学说及脏腑辨证用药方面的运用。“补土派”医家李东垣倡言脾胃论,对于疾病发病机制、脏腑病机及治疗用药无不是以脾胃为中心来认识的,建立了以脾胃为中心的四时五脏辨证用药体系,变五脏用药为升降浮沉补泻法。该辨证体系以五行、运气等学说为理论依据,强调“藏气法时”、升降浮沉,在方法上高人一畴。《脾胃论》并非专论脾胃病,而脏腑辨证不只辨杂病。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的最佳中医治疗的方案。方法:49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合通气散配合艾灸百会治疗;对照组:口服金纳多片,80mg,2次/d;连续用药1个月。10%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三磷酸腺苷注射液40mg、辅酶A100U,加人生理盐水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14d为1个疗程。两组均经治1个月后,进行评价疗效。结果:两组间治疗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合通气散配合艾灸百会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合通气散配合艾灸百会的方法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3.
<正>董湘玉教授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省首届名中医,执业以来,在中医消化内科临床上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尤其在脾胃疾病的治疗上,董教授以柴胡疏肝散为基本方,摸索和建立了一套诊治系统,临床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脾与胃同居中焦[1],脾主升,胃主降,只有脾升胃降协调,饮食的消化过程才能正常。若脾胃升降出入失常则清阳之气不能敷布、后天之精不能归藏,饮食清气无法进入,废浊之物也不能排泄,则铸成障碍和他脏疾病的产生。故叶天士曰"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宵降则和"。脾胃的正常升降不仅与脾胃本身  相似文献   
994.
笔者用"补益脾胃"法,用自拟方治疗96例便秘,全部治愈。其中,一次性治愈36例,疗程9d;多次治愈60例,疗程24d。男女老幼皆宜,临床辨治,每每获效。  相似文献   
995.
何晓晖教授长期从事脾胃病临床工作,坚持"胃肠一体"观,倡导"四辨一体"脾胃病诊疗模式,学验俱丰,疗效卓著。根据《灵枢·胀论》"胃之五窍"理论,何教授从脾胃论治咽门、贲门、幽门、阑门、魄门五窍疾病,临床每获良效。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以指导临床,令人得以启迪。  相似文献   
996.
盛倩  庄曾渊 《中医杂志》2014,(18):1540-1543
李东垣创立了脾胃学说,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李东垣擅长眼病的治疗,立足于脾胃论治眼病,认为脾胃虚、九窍不通是目病的基本病机。论治目病分外障、内障,具体辨证时又有抓主症、兼症之别,以八纲辨寒热虚实。在治疗上提出以调理脾胃和养血安神为治疗眼病的基本原则。李东垣方基本为其自制,用药集中,善用辛散,重用甘温,慎用苦寒,所制眼科方剂具有特有的配伍规律,开辟了中医眼科治疗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97.
脾胃分治思想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源于《内经》,后经历代医家不断发展完善,至清代叶天士重视胃阴,倡导脾胃分治,使脾胃学说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脾胃分治理论重在恢复脾升胃降的功能,脾胃同处中焦,互为表里,以经络相连,生理上相辅相成,病理上互相影响。脾胃者,后天之本,化生气血;中焦枢纽,调节气机。脾胃分治的思想不仅能有效指导脾胃病的治疗,在其他疾病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为诸多疑难杂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8.
痹病因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合而为病;或因Et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痹阻气血所致。在痹证的辨证论治过程中不可忽视正气的盛衰,尤应重视后天脾胃的重要作用。基于痹病的病因病机,结合殷海波教授临床治验,探究顾护脾胃在痹病论治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医圣仲景《伤寒论》载四逆汤一方,自古到今,众医家皆将四逆汤归入少阴救逆方,其功效皆与“回阳救逆,温阳固脱”有种种联系,皆属中规中矩之说法。余从事脾胃病的中医临床多年,对近年来兴起之火神派有较深入的研究,其中如卢崇汉、刘力红、吴佩衡、傅文录、张存悌、李可等医师,其治疗多种病症大多从四逆汤化裁,亦大剂量应用附子,其所治之病如乙肝、不孕症、复发性口疮,胃痛、巨幼细胞贫血症、带下症等,皆达到立竿见影之效,可知仅将四逆汤列入温阳救逆之方,何其谬也!对于四逆汤,笔者认为其真正的立足点在中焦脾胃,并非在肾阴肾阳,故将近年来对四逆汤的研究并结合火神派对四逆汤的认识,从四逆汤的组成、格局进行剖析,愿为四逆汤正名。  相似文献   
1000.
章波  吴飚 《中国临床医生》2012,40(10):72-74
颈源性眩晕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晕[1].由于劳损引起颈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椎周软组织慢性退行性改变,在一定的诱因下,发生脊柱小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脊柱周围软组织肿胀、炎性变等,直接或间接刺激或压迫交感神经和椎动脉,而产生眩晕、头痛、恶心、胸闷、失眠等临床症状.中医临床治疗颈源性眩晕多以血瘀辨证治疗,同时也认识到其痰浊内阻的一面[2].笔者应用调理脾胃法治疗颈源性眩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