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524篇
  免费   6309篇
  国内免费   2540篇
耳鼻咽喉   517篇
儿科学   1924篇
妇产科学   2842篇
基础医学   9614篇
口腔科学   2601篇
临床医学   7210篇
内科学   8221篇
皮肤病学   929篇
神经病学   4771篇
特种医学   20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12069篇
综合类   12046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一般理论   6篇
预防医学   7245篇
眼科学   1791篇
药学   9304篇
  86篇
中国医学   5720篇
肿瘤学   3375篇
  2024年   167篇
  2023年   1178篇
  2022年   1586篇
  2021年   3289篇
  2020年   2959篇
  2019年   2862篇
  2018年   2771篇
  2017年   2777篇
  2016年   2716篇
  2015年   2637篇
  2014年   4964篇
  2013年   6097篇
  2012年   4644篇
  2011年   5375篇
  2010年   4445篇
  2009年   4006篇
  2008年   3981篇
  2007年   3992篇
  2006年   3590篇
  2005年   3098篇
  2004年   2696篇
  2003年   2561篇
  2002年   1933篇
  2001年   1761篇
  2000年   1447篇
  1999年   1389篇
  1998年   1179篇
  1997年   1149篇
  1996年   1047篇
  1995年   1003篇
  1994年   853篇
  1993年   738篇
  1992年   649篇
  1991年   618篇
  1990年   620篇
  1989年   537篇
  1988年   411篇
  1987年   347篇
  1986年   391篇
  1985年   546篇
  1984年   508篇
  1983年   330篇
  1982年   403篇
  1981年   315篇
  1980年   328篇
  1979年   256篇
  1978年   229篇
  1977年   203篇
  1976年   174篇
  1975年   14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目的探讨红细胞免疫作用对胃癌BGC - 82 3细胞凋亡的影响 ,以及淋巴细胞的协同作用。方法应用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花环试验、流式细胞术及放射免疫等方法 ,采用正常人外周血红细胞及红细胞 -淋巴细胞免疫粘附人胃腺癌BGC - 82 3细胞 ,检测红细胞及红细胞 -淋巴细胞免疫粘附胃癌细胞花环率 -胃癌细胞凋亡率、凋亡相关基因Fas、Bcl- 2以及凋亡相关信号传导物质cAMP、PKC的变化。结果红细胞组肿瘤红细胞花环率为 (2 8.41± 5 .0 1) % ,与对照组比较 ,红细胞组胃癌细胞凋亡率、Fas基因的表达、胃癌细胞内cAMP水平显著升高 ,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 ,PKC)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1) ;与红细胞组相比 ,红淋混合组总花环率、胃癌细胞凋亡率、胃癌细胞内cAMP水平进一步增高 ,Bcl- 2基因的表达及PKC水平降低更为显著 (P <0 .0 1)。结论正常人红细胞可免疫粘附体外培养的胃癌BGC - 82 3细胞 ,通过红细胞的免疫作用 ,尤其是免疫粘附 ,可增加凋亡相关基因Fas的表达 ,增高胃癌细胞内cAMP水平 ,降低PKC水平 ,从而可能在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方面起到某种作用 ;自身淋巴细胞有不同程度的促进和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92.
改良Sigma直肠膀胱术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并评价改良Sigma后术的可控性尿流改道临床疗效。方法:14例膀胱、前列腺肿瘤患者接受该手术。取25cm左右乙状结肠折叠后全层切开,再缝合成低袋,低压袋顶端固定在骶岬处,两输尿管末端合并吻合并外翻形成乳头,从低压袋上方引入再植。结果:术后发生直肠阴道瘘1例,经横结肠造口过渡后自愈;1例左肾积水伴上尿路感染,经输尿管顺行扩张后恢复正常,该患者术后3个月发生严重低血钾,经补充枸橼酸钾后治愈。平均随访22.5个月,本组未见尿失禁、上尿路感染。3例肿瘤复发,2例肉瘤复发患者于术后6个月后死亡。结论:改良Sigma 手术费时短,对肠管扰动小,操作简便,术后尿控满意,无上尿路积水、感染及明显酸碱电解质紊乱,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3.
急性上尿路梗阻无尿8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急性上尿路梗阻性无尿80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尽早诊断,及时治疗。方法:报告1989-1999年收治的急性上尿路梗阻性无尿患者80例,诊断依据为少尿以致无尿、水肿、血尿素氮和肌酐进行性增高,初步诊断首选腹部平片(KUB)和B超及肾图检查。结果:10例患者术前行血液透析,手术治疗53例,包括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8例,肾造瘘术20例,狭窄段输尿管切除膀胱再植8例,输尿管腹壁皮肤造口术7例,双“J”管内引流术27例,结论:本病病因,病情复杂多变,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94.
神经生长因子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一氧化氮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 NGF)对脊髓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 ,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 Allen法以 2 5 g/cm3力致伤大鼠 T8脊髓 ,插蛛网膜下隙导管于术后即刻、2、4、8、12、2 4 h各注入神经生长因子 ( NGF)溶液 ,并与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 ( ABC法 )和原位杂交法检测神经元型固有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 nc NOS)在脊髓中的表达。结果 :大鼠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出现 nc NOS蛋白和 nc NOS m RNA异常表达 ,NGF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 ,nc NOS蛋白和nc NOS m RNA异常表达明显减少 ( P<0 .0 1或 P<0 .0 5 )。结论 :NGF能通过抑制脊髓损伤 nc NOS的异常表达 ,抑制一氧化氮( NO)过多释放所致的神经毒性作用 ,从而保护了损伤的神经组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对32例中晚期膀胱癌先行介入治疗,再手术切除。结果32例膀胱癌完全缓解(CR)率为71.9%。结论介入治疗中晚期膀胱的手术提供了良好基础,对一部分原本行扩大切除术甚至全切的患实行单纯部分切除术,从而保留了膀胱生理功能,有助于提高患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996.
本文从新药研究机构、科研选题、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药理、毒理几个方面作了系统地论述,旨在帮助中药新药开发工作者了解新药的概念、新药研究的内容、技术、方法以及相应法规和各项管理规则,认识新药研究的科学性、可靠性、实用性,以提高中新药研究的水平,加速新药申报的进程。  相似文献   
997.
脑膜癌病     
目的 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表现、EEG、CT、MRI及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与诊断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对脑膜癌病的认识。方法 对4例脑膜癌病的临床资料及EEG、CT、MRI、脑脊液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脑膜癌病主要病变累及软脑膜、颅神经及脊神经根。临床表现复杂,主要出现脑症状,颅神经症状和脊神经症状。脑脊液检查,多数患蛋白与细胞数轻-中度增高,葡萄糖及氯化物减少。结论 EEG、CT、MRI检查对诊断脑膜癌病变有重要参考价值。诊断时需注意与结核性脑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及脑囊虫病相鉴别。脑脊液发现癌细胞是诊断本病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了解我县儿童接种卡介苗接种的免疫情况。方法:1999年7-8月,以城区范围内卡介苗接种16周以后的1-4岁儿童为对象进行结核菌素试验,72小时后查验反应结果。注射部位硬结反应≥5mm为阳性反应,同时记录儿童接种卡俚苗后的卡痕大小。结果:我县城区1-4儿童结核菌素试验阳转率为45.9%,其中0-岁组儿童结核菌素是性转变达88.9%,对结核病的免疫水平较低。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性别间无显性差异。止痕<5mm的儿童,1-4岁年龄组的结核菌素阳性转率逐渐增大,结论:城区中存在一定的传染源,对阳性转率较低的原因应进行探索并提出预防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草酸钙结石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微溶电解质动力学原理 ,利用草酸与氯化钙作用形成草酸钙的性质 ,加入其它尿液中常见组分 ,测定草酸钙诱导期与过饱和溶液浓度的关系 ,并分析结石的显微结构。结果 :草酸钙的诱导期与溶液过饱和浓度呈反比关系 ,且不同干扰因素对草酸钙的过饱和比影响也不同。结论 :钙和草酸是草酸钙形成的必要条件 ;溶液的过饱和是草酸钙成核的基础 ;基质对草酸钙起胶结作用 ;氯化钠、氯化铵、氯化镁能促进草酸钙的形成 ,而氯化铁、尿素、甘氨酸能抑制草酸钙的沉淀。  相似文献   
1000.
分别采用化学、声化学及光辐射等方法合成了1-丙二烯基-2,3,4,6四-氧-乙酰基-β-D-吡喃糖苷,结果表明声化学方法最有效、快速;借助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及相关实验,证实此类糖苷的生成为一离子消除反应,所合成的糖苷化合物脱去乙酰基后对T、B淋巴细胞具有体外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