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5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14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61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733篇
内科学   1959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100篇
外科学   157篇
综合类   1534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4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032篇
  11篇
中国医学   993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453篇
  2013年   378篇
  2012年   441篇
  2011年   446篇
  2010年   331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9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8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0 毫秒
91.
吴伦宽  藏意 《贵州医药》2005,29(7):590-592
目的评价硝苯地平控释片(拜心同)短期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明确诊断的ACS病人30倒按分层随机等分为拜心同组(拜心同30-60 mg/d+常规治疗7 d)及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胸痛发作,动脉血压(SBP/DBP),率压积(HR ×SBP),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含量改变。结果短期干预后两组上述各项指标均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或减少(P<0.05或P<0.01)。但干预后两组比较,拜心同组胸痛发作,SBP/DBP、CTnT、CK-mB及hs -CRP下降或减少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但率压积和DD并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常规治疗+拜心同短期干预对ACS患者急性胸痛发作,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动脉血压,炎症标志物的改善优于常规治疗。但并不明显影响率压积和血栓形成标志物含量。  相似文献   
92.
心绞痛综合治疗与单纯中药治疗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配合针灸、气功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中药、针灸、气功三者相结合与单纯中药和针灸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差异。方法 用温胆汤加味并配合针灸、气功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并设单纯中药组30例、西药组30例作为对照;观察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改善、动态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学、抗氧化治疗等的变化。结果 综合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率为80%,中医证候改善率为85%,与中、西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左心室舒缩功能明显改善,与中药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与西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血脂降低,与另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血液流变学有显著改善(P<0.01)。SOD及MDA治疗后亦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综合疗法组疗效优于单纯中药组,在心绞痛缓解、心率改善、中医证候改善、血脂改善、抗氧化方面亦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93.
通心络胶囊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通心络胶囊对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通心络胶囊治疗组)和对照组(丹参滴丸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血脂水平的变化,同时应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治疗前后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ET浓度及血脂下降,血清N0及N0S水平均升高,但通心络胶囊治疗组血浆ET浓度明显低于丹参滴丸治疗组(P<0.05),NO及NOS水平则高于丹参滴丸治疗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通过降低ET,升高N0、N0S水平等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后路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后路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单纯腰椎滑脱症11例,腰椎管狭窄症3例,腰椎狭部不连2例。结果 术后经6。12个月随访,临床疗效优良率92.3%(优80.8%,良11.5%),植骨融合率96%,短时神经功能障碍1例。结论 后路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下腰椎不稳或滑脱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凯时)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效果。方法 103例住院患者均 为男性,分为治疗组(凯时)64例和对照组(常规药物)39例。进行临床和实验室对比研究。结果 治疗组临床显效55例 (85.9%),有效6例(9.3%),无效3例(4.7%),总有效率95.3%。对照组39例,临床显效11例(28.2%),有效15例 (38.5%),无效13例(33.3%),总有效率66.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同时,血液流变学综合指标检查,治 疗组改善率93.7%(60/64)。对照组改善率79.4%(31/39)。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前列地 尔对老年UA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6.
杨庆坤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4):2613-2614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对照组48例。观察组除常规(硝酸酯、阿司匹林等)治疗外,加用葛根素注射液(400mg/d)静脉滴注2周,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及心电图ST-T等改变。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46%,对照组70.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与可溶性补体激活产物(sC5b-9)水平变化及其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61例健康人(对照组)和82例UA(自发性心绞痛30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28例,恶化型心绞痛24例)病人血浆VWF、sC5b-9浓度的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UA病人血浆VWF、sC5b-9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t'=15.277~26.210,P〈0.001);心绞痛发作时VWF、sC5b-9浓度增高较缓解后更明显(t’=24.462、5.902,P〈0.001);心绞痛发作时和缓解后sC5b-9与VWF浓度呈正相关(R=0.804、0.782,p〈0.001);不同类型的心绞痛发作时和缓解后sC5b-9、VWF浓度差异亦具有显著性(F=21.708~152.410.q=3.917~25.630,P〈0.01);自发性心绞痛病人各指标增高较心肌梗死后和恶化型心绞痛更明显。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与VWF和sC5b9异常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性与脑梗死的关系,寻找不稳定性颈动脉粥样斑块可能的血清学标志。方法对88例颈内动脉系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根据结果分成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同时行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结果①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70例(79.55%),其中36例(40.91%)伴不稳定斑块且多位于梗死侧,梗死侧不稳斑块构成比显著高于非梗死侧(P〈0.001)。②不稳定斑块组hs-CRP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及对照组;危险度分析显示血hs—CRP水平升高易发生不稳定斑块(OR=2.05,95%CI1.419~7.3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与不稳斑定块有关(P〈0.05)。结论①不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之间关系密切。②hs—CRP可能是一项独立的反映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99.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晋 《实用全科医学》2006,4(2):229-23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7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8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疗程7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75.8%,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组无1例发生心肌梗死,对照组发生1例(3%)。治疗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能有效的控制UAP发作,减少心肌梗塞发生。  相似文献   
100.
老年人心绞痛与心肌梗塞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绞痛与心肌梗塞危险因素的分布和异同。方法在北京市万寿路地区60岁及以上的居民中,整群随机抽取2126人,采用问卷调查及进行相关的血液检查。结果多因素调整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绞痛患者的危险因素为吸烟、升高的体质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等;而吸烟和血浆纤维蛋白升高则是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2种相关疾病间,危险因素有所差别。结论吸烟、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家族史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升高等因素对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