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4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72篇
耳鼻咽喉   678篇
儿科学   57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61篇
口腔科学   46篇
临床医学   316篇
内科学   132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50篇
特种医学   51篇
外科学   370篇
综合类   553篇
预防医学   246篇
眼科学   55篇
药学   141篇
  4篇
中国医学   707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建立一个正常血钾型周期性麻痹(norm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normoKPP)R675Q新突变的细胞模型并对其通道电流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用编码野生型人骨骼肌钠离子通道a亚单位基因(skeletal muscle Na channel type 4 alpha subunit gene,SCN4A)的cDNA为模板,PCR技术定点突变后磷酸钙沉淀法瞬时转染突变质粒至293细胞,逆转录PCR和Western印迹验证目的 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膜片钳技术全细胞记录野牛和突变型钠通道电流.结果 突变经测序得以证实;转染后24 h和48h,突变通道的基因及蛋白表达量显著增高;相同的测试电压下R675Q钠通道相对电流在到达峰值前小于野生型钠通道,到达峰值后大于野生型钠通道;R675Q和野生型钠通道均在0 mV测试电压刺激下到达峰值.结论 成功建立了正常血钾型周期性麻痹R675Q新突变的细胞模型;R675Q突变同时提高了通道的激活和失活,其所在的S4区域可能和患者发作性力弱的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2.
33.
OBJECTIVE: To present recommendations that decrease the risk of cervical spine fractures and dislocations in football players. BACKGROUND: Axial loading of the cervical spine resulting from head-down contact is the primary cause of spinal cord injuries. Keeping the head up and initiating contact with the shoulder or chest decreases the risk of these injuries. The 1976 rule changes resulted in a dramatic decrease in catastrophic cervical spine injuries. However, the helmet-contact rules are rarely enforced and head-down contact still occurs frequently. Our recommendations are directed toward decreasing the incidence of head-down contact. RECOMMENDATIONS: Educate players, coaches, and officials that unintentional and intentional head-down contact can result in catastrophic injuries. Increase the time tacklers, ball carriers, and blockers spend practicing correct contact techniques. Improve the enforcement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existing helmet-contact penalties.  相似文献   
34.
面神经电图与瞬目反射在Bell麻痹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比较面神经电图(ENoG)与瞬目反射(BR)在Bell麻痹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0例Bell麻痹患者在发病后1-3天(A组)和8-14天(B组)分别作面神经EnoG与BR检查。结果:BR在1-3天患侧就表现出明显异常,但1-3天及8-14天检查无明显差异。面神经ENoG在8-14天才表现明显异常。结论:对于Bell麻痹患者早期诊断作BR优于面神经ENoG,面神经ENoG在发病后8-14天对预后评价优于BR。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分析贵州省2012—201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AFP病例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贵州省2012—2019年AFP病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贵州省2012—2019年共报告1 714例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65例/10万,无明显季节性分布,男性发病率(3.14/10万)高于女性发病率(2.07/10万),1~6岁儿童居多(55.43%),以散居儿童(45.22%)和集体单位儿童(托幼机构、学校)(42.47%)为主;脊灰疫苗免疫史≥3剂次的病例占91.72%;AFP病例肠道病毒分离率为8.38%;27.48%的病例为短暂性肢体麻痹;16.45%的病例残留麻痹。结论 贵州省仍需保持AFP病例监测的高敏感性和及时性,保持常住儿童脊灰疫苗高覆盖率,提高流动儿童接种率,筑牢免疫屏障。随访时加强健康教育,促进病例肌力恢复,提高生存质量,保护成年后劳动生产力。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索脑卒中患者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头针与镜像疗法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株洲市中心医院2021年8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镜像治疗纳入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头针治疗纳入观察组。在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部分评分以及Brunnstrom分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肢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01,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手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52,P <0.05)。结论:在恢复早期,头针、镜像疗法与常规康复训练有效结合,对脑卒中患者软瘫期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配合药物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使用激素、血管扩张剂和神经营养药等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 ,治疗面神经麻痹 ,对照组单纯使用药物治疗 ,对照两组的治愈率、好转率和平均治疗时间和好转时间。结果 :治疗组 73例 ,治愈 6 2例 ,好转 5例 ,总有效率 92 % ;对照组 32例 ,治愈 2 3例 ,好转 5例 ,总有效率 81%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配合药物治疗面神经麻痹治愈率高 ,疗程缩短  相似文献   
38.
39.
40.
复方保和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复方保和丸对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40例,并设西药治病组32例予以对照。结果 治疗组的症状、血脂、胃电图在治疗前后都有显差异,而对照组则无显差异。结论 应用复方保和丸临床疗效明显,没有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