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90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27篇
中国医学   53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宋珊  郭红丽  康江鹏 《中草药》2019,50(2):402-407
目的建立了HPLC-ESI-MS/MS法同时测定八珍益母丸中盐酸水苏碱、盐酸益母草碱、芍药苷、阿魏酸、甘草苷、党参炔苷、毛蕊花糖苷、白术内酯I和猪苓酸C 9种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方法 HPLC法采用色谱柱Waters Atlantis T3柱(150 mm×4.6 mm,3.0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5 mL/min,进样量10μL;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ESI-),通过多反应监测(MRM)同时对八珍益母丸中的9种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八珍益母丸中9种有效成分盐酸水苏碱、盐酸益母草碱、芍药苷、阿魏酸、甘草苷、党参炔苷、毛蕊花糖苷、白术内酯I和猪苓酸C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4~40.00μg/mL(r=0.999 2)、0.04~40.00μg/mL(r=0.999 3)、1.0~100.0μg/mL(r=0.999 1)、0.2~20.0μg/mL(r=0.999 6)、0.2~20.0μg/mL(r=0.997 5)、0.05~5.00μg/mL(r=0.999 4)、0.1~10.0μg/mL(r=0.999 4)、0.1~10.0μg/mL(r=0.999 2)、0.1~10.0μg/mL(r=0.999 2),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98.1%、98.5%、101.5%、99.5%、98.4%、99.1%、101.2%、100.1%,RSD值分别为0.52%、0.64%、1.08%、1.12%、0.39%、0.74%、0.91%、0.54%、0.47%。9批八珍益母丸样品中9种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423~0.752、0.505~0.722、0.613~1.300、0.102~0.184、0.195~0.255、0.021~0.035、0.034~0.072、0.039~0.063、0.051~0.095 mg/g。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简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应用于不同厂家、不同生产批次的八珍益母丸中有效成分的测定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不同产地牡丹皮中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没食子酸甲酯、氧化芍药苷、儿茶素、芍药苷、1,2,3,6-O-四没食子酰葡萄糖、1,2,4,6-O-四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酸、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牡丹皮苷C、苯甲酰氧化芍药苷、丹皮酚13种化学成分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50%甲醇回流提取,色谱条件采用C18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结果所测13种化学成分在测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9 5,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回收率。结论所建立的HPLC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牡丹皮中13种化学成分的含量,该方法高效、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牡丹皮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93.
BP神经网络结合熵权法多指标优化四物汤水提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华娟  何瑶  陈意  崔兴龙  傅超美 《中草药》2019,50(18):4313-4319
目的通过BP神经网络结合正交试验多指标优化四物汤水提工艺。方法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在R语言环境下用熵权法计算5-羟甲基糠醛、绿原酸、咖啡酸、芍药苷、阿魏酸、毛蕊花糖苷、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8种有效成分多指标综合得分作为评价指标,先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再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网络训练,预测四物汤最优水提工艺。结果优化得到的四物汤水提工艺条件为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检验样本的网络预测值和实际测量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结论建立的数学模型可对四物汤水提工艺进行分析和预测,所得工艺稳定可行,可高效提取四物汤中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基于新型核壳色谱技术建立补阳还五汤(BHD)的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SB-C18(150 mm×4.6 mm,2.7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0.8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80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15批BHD指纹图谱进行评价分析。采用对照品比对和高分辨质谱技术鉴定了21个化合物。结果在38 min内建立了BHD的指纹图谱,共确定了21个共有峰(P1~P21),涵盖了组方中全部7味药材。同时采用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Q-Orbitrap HRMS/MS)、对照品及阴性方比较法对21个共有峰进行了归属鉴定,其中奎宁酸甲酯(P4)、毛蕊异黄酮苷(P11)、毛蕊异黄酮苷-6″-O-丙二酸酯(P13)、芒柄花苷(P15)、(6αR,11α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P16)、异微凸剑叶莎醇-7-O-β-D-葡萄糖苷(P17)、毛蕊异黄酮(P18)、芒柄花素(P19)、(6αR,11α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P20)、异微凸剑叶莎醇(P21)来源于黄芪;琥珀酰基腺苷(P3)、6-羟基山柰酚-3,6-O-二葡萄糖-7-O-葡萄糖醛酸苷(P5)、山柰酚-3-O-槐糖苷(P10)来源于红花;没食子酸(P2)、芍药苷(P9)来源于赤芍;香草酸(P7)来源于当归;鸟苷(P1)来源于地龙;苦杏仁苷(P6)、野樱苷(P8)来源于桃仁;阿魏酸(P12)、洋川芎内酯H(P14)来源于当归和川芎。结论首次采用核壳色谱技术建立了BHD的UHPLC指纹图谱,方法简便、耗时短、专属性强,并结合共有峰的高分辨质谱定性分析,为BHD的质量评价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徐亚运  孔铭  李松林 《中草药》2017,48(18):3728-3733
目的鉴于前期研究发现硫熏药材特征含硫衍生物比二氧化硫(SO_2)残留指标更具专属性和重现性,现探讨SO_2、芍药苷和芍药苷亚硫酸酯(硫熏特征含硫衍生物)作为硫熏白芍配方颗粒检控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SO_2残留测定法和HPLC法,考察模拟硫熏白芍配方颗粒制剂过程中(提取、浓缩和干燥)SO_2残留和芍药苷及芍药苷亚硫酸酯的量转移规律。结果在硫熏白芍提取液、浓缩液和干浸膏中均能检测到SO_2残留、芍药苷和芍药苷亚硫酸酯,说明三者均可指示硫熏白芍配方颗粒制剂过程质量变化;但三者量转移规律不同,SO_2和芍药苷呈下降趋势,最终转移率分别为25.5%和91.8%,而芍药苷亚硫酸酯呈上升趋势,最终转移率为118.5%。对市售白芍配方颗粒检测可知,全部样品中均检测到芍药苷,凡测到SO_2残留的样品,也可检测到芍药苷亚硫酸酯。结论鉴于SO_2残留是安全性指标,而芍药苷和芍药苷亚硫酸酯分别反映了白芍配方颗粒内在质量和硫熏影响程度,故三者结合可科学评价硫熏白芍配方颗粒的品质,客观表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6.
霍晓光  王琨  冯心池  丁丽琴  邱峰 《中草药》2017,48(17):3582-3586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简便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芍药苷及其代谢产物芍药内酯苷的暴露量,并研究单次ig给予大鼠低、中、高剂量(20、60、120 mg/kg)的芍药苷水溶液后,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以栀子苷为内标,血浆样品经甲醇(含0.1%甲酸)沉淀蛋白后,通过ACQUITY UPLC BEH-C_(18)柱(50 mm×2.1 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色谱运行时间为4.5 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扫描模式,以多反应监测方式(MRM)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均为2.00~400 ng/m L,定量下限均为2.00 ng/m L,2者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9.10%。芍药苷在低、中、高3个剂量给药组中的t_(max)分别为(1.56±0.62)、(1.13±0.35)、(1.28±1.92)h,Cmax分别为(85.45±47.49)、(390.75±139.26)、(1 223.5±420.15)μg/L;其中芍药苷水溶液低、中剂量组未检测到代谢产物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水溶液高剂量组芍药内酯苷的tmax为(1.81±0.53)h,C_(max)为(19.81±8.98)μg/L。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适用于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肠道菌群对芍药苷在体内吸收和代谢的影响,该课题在离体培养的大鼠肠道菌群中,加入芍药苷进行厌氧孵育,分析芍药苷在48 h内的变化过程,探讨体外大鼠肠道菌群对芍药苷的代谢转化。采用UPLC监测芍药苷在不同孵育时间点的变化,色谱条件为:WelchromTMC18色谱柱(4.6 mm×100 mm,5μm),流动相0.1%甲酸(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0.4m L·min-1,柱温30℃;同时运用UPLC-Q-TOF-MS/MS对转化产物进行分析鉴定(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检测),结合化合物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MS裂解碎片信息,并辅以保留时间及文献数据对代谢产物进行结构解析,分析芍药苷肠道代谢规律。结果发现孵育24 h后,芍药苷已经完全被代谢转化,得到的代谢产物包括芍药内酯苷、芍药内酯苷元、脱酰基-芍药内酯苷、脱酰基-芍药内酯苷元和芍药内酯B等。通过代谢途径分析发现,离体的大鼠肠道菌群先将芍药苷转化成芍药内酯苷,然后通过脱葡萄糖、脱苯甲酰基和四元环裂解重排等多个途径被进一步代谢,将芍药苷逐步转化生成相对分子质量更小、疏水性更强的代谢产物,从而更好被肠道吸收。  相似文献   
998.
张建锋  刘文  侯晓杰  王钰乐  杨道斌  宋信莉 《中草药》2016,47(11):1897-1902
目的建立戊己丸UPLC-MS/MS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确定各色谱峰的药材来源,同时对各成分进行定性研究,为其物质基础、质量控制、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0.05%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40℃,体积流量0.4 mL/min,进样量2μL。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建立了戊己丸UPLC-MS/MS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确定了38个共有峰,并根据对照品和参考文献定性指认了9个共有峰分别为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黄连碱、表小檗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内酯、芍药苷,推断出4个共有峰分别为木兰花碱、芍药内酯苷、格陵兰黄连碱、1-甲基-2-壬基-4(1H)-喹诺酮。对11批由不同产地和品种药材制备的戊己丸的相似度进行了考察,其相似度在0.90以上。结论建立了戊己丸的UPLC-MS/MS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快速、灵敏、简便,为戊己丸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吴飞  洪燕龙  张继全  阮克锋 《安徽医药》2016,20(12):2266-2268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用于同时测定止颤颗粒中芒果苷和芍药苷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 C18 (4.6×250 mm, 5 μm),流动相为乙腈-0.2%冰醋酸溶液(15:85),流速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芒果苷和芍药苷的进样质量分别在0.05340~2.670 μg(r=0.9999)和0.02930~1.465 μg(r=0.9997) 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8%和99.78%。结论 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止颤颗粒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王玉琴  徐芳芳  张欣  吴云  张永超  章晨峰  王振中 《中草药》2022,53(16):5026-5033
目的 应用衰减全反射中红外光谱(mid-infrared spectroscopy,MIRS)技术建立桂枝茯苓胶囊(Guizhi Fuling Capsules,GFC)浓缩过程中没食子酸、芍药苷、苯甲酸、苯甲酰芍药苷及挥发油桂皮醛和肉桂酸的定量分析模型,实现GFC浓缩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 以HPLC检测值为参照,采集GFC浓缩过程的MIRS,结合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PLS)法分别建立6种指标性成分的定量模型。结果 没食子酸、芍药苷、苯甲酸、肉桂酸、苯甲酰芍药苷及桂皮醛的校正集相关系数(rcal)分别为0.992、0.977、0.986、0.985、0.974、0.980,验证集相关系数(rpre)分别为0.985、0.961、0.988、0.993、0.978、0.975,校正均方根误差(corrected root mean square errors,RMSEC)分别为0.132、0.771、0.042、0.044、0.075、0.185,预测相对偏差(relative standard error of prediction,RSEP)和相对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