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0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50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86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150篇
内科学   135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62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175篇
综合类   411篇
预防医学   517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194篇
  1篇
中国医学   416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浅谈历代医家对温病病因和发病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自《内经》到《温热论》时期温热病的病因和发病的认识进行了总结。此由最初的以“伤寒”总称各种热病,逐步发展至“外感六淫化火说”、“非时之气,戾气说”、“伏邪之说”、“新感学说”,至清代产生了“温热毒邪学说”,从病因和发病上根本区别了温病与伤寒,同时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理论,形成了《温热论》。  相似文献   
32.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中医对恶性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则治法,对目前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几种新思路进行了探讨.在指出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提出了笔者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3.
试论当代中医治疗乙型肝炎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立华 《中医杂志》2004,45(12):883-885,896
作为难治性疾病之一的病毒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在临床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师古不泥古,开拓创新的原则.抗病毒原则、重视客观检测的原则、临床再探索的原则、辨病与辨证统一的原则以及重视药物毒性须慎重择药的原则等.  相似文献   
34.
药店实施GPP认证自愿性原则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罗文华  邱家学 《中国药房》2005,16(2):157-158
目的 :探讨药店实施GPP认证的自愿性原则 ,为保障GPP的顺利实施提出参考建议。方法 :从实施GPP认证的目的、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公正性和法律保障等方面对自愿性原则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药店实施GPP认证的自愿性原则的可行性有待市场验证 ,但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并加大向公众宣传安全用药知识的力度。  相似文献   
35.
麻黄汤中臣佐使药对君药中伪麻黄碱的人体药代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贺丰  罗佳波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8):1454-1457
目的:以君药效应成分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PE)为指标,用GC-MS法考察不同配伍对PE药代学参数的影响规律,探索麻黄汤方中臣佐使药对君药人体内过程的影响。方法:对麻黄汤作正交设计拆成8个配伍组,每组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服药后在不同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PE的含量,绘制药-时曲线;选用药代软件Win-Nonlin4.0.1求算药代学参数;采用SPSS10.0软件对药代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药时曲线均符合无滞后开放式一房室动力学模型;不同配伍对PE的部分药代学参数有显著影响(P<0.05);方中各药味对PE的部分药代参数的影响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结论:臣佐使药对方中君药有效成分伪麻黄碱的药代学参数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6.
新药研究中的前药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剑峰  徐文方 《齐鲁药事》2005,24(2):99-104
前药具有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 ,提高生物利用度 ,增加水溶性 ,减少不良反应 ,定位到达靶器官等特性。前药保持或增强原药的药效 ,同时又克服了原药的缺点。本文主要综合前药原理在新药设计中的典型实例 ,介绍前药原理的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37.
目的:评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施行前后我院门诊病人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5月至2004年10月和2004年11月至2005年4月全部门诊西药处方分别为62 820张和63 180张,挑选舍喹诺酮类药物的处方分别为3 652张和3 418张,分别对科室、年龄分布、药物利用指数、用药天数、与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指导原则施行前后本院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都以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为主.指导原则施行前后人均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天数分别为(4.64±3.68)天和(3.2l±2.27)天.指导原则施行后药物利用指数更合乎要求.结论:在指导原则施行后我院门诊喹诺酮类药物在使用对象及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等方面较施行前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相似文献   
38.
膜分离作为新型化工单元操作,可在温和、低成本条件下实现物质分子水平的“高效、低耗”分离,以膜材料为“芯片”再造分离流程可实现物质分离过程“短流程化”,已成为化学工程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通过总结笔者项目组10多年来将膜技术应用于中药油/水分离过程的研究探索,面向中药产业的绿色发展,提出:通过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创制新型膜材料,是实现“用”材料和“优化”材料的关键。因此,将多尺度科学的创新性成果有效应用于膜过程分离原理的揭示,利用膜技术的“高效、节能、降耗”等特征实现中药挥发油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构建以膜分离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分离过程、分离流程及其专属装备,必将为传统产业关键技术的更新换代、新兴产业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提供持续性的支持和引领。   相似文献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