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34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效果、安全性及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无痛胃镜检查病人180例,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R)组,芬太尼(F)组.R组用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0.05μg/(ks·min)给药;F组单次给芬太尼1μg/kg;之后所有病人静脉注射负荷量丙泊酚0.4mg/kg,继以缓慢间断推注每次0.2mg/kg,至Ramsay Ⅲ~Ⅳ级,记录诱导、插镜、苏醒及留观时间;记录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频率(RR);记录术中肢动、呼吸暂停、低血压、心动过缓的次数,记录病人满意度.结果 R组病人的诱导、清醒、留观时间均显著少于F组(P<0.05),丙泊酚用于R组显著少于F组(P<0.05),术中R组的平均动脉压下降低于F组(P<0.05).术中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的发生率R组大于F组(P<0.05),肢动发生R组较F组少,呼吸暂停发生率R组较F组高(P<0.05),但是低氧血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的满意度R组高于F组(P<0.05).结论 静脉微量泵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确切、安全,但低血压和心动过缓较多见,特别要重视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可能引起的低氧血症.应加强监护与护理.  相似文献   
62.
于西全  肖华  晏明 《中国药业》2009,18(17):30-31
目的优选多效胃镜乳的制备工艺。方法以乳剂的稳定性和外观为考察指标,以乳化剂用量、水相(未加单糖浆)pH和乳化温度为可变因素,用L9(3^4)表进行正交试验。结果最优的制备工艺是7mL乳化剂司盘-80和14g西黄蓍胶,水相(未加单糖浆)pH=4,乳化温度85℃。结论按最佳工艺制备的多效胃镜乳符合2000年版《中国药典》的规定。  相似文献   
63.
胃癌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的发生关系。方法分别对27名胃癌患者和30名胃镜检查为慢性胃炎者进行HP检测。结果胃癌组H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随年龄增长HP感染率增高(P<001)。早期胃癌感染率高于进展期胃癌(P<005)。肠型胃癌HP感染率明显高于弥漫型及混合型胃癌(P<001);非贲门部胃癌HP感染率高于贲门部胃癌(P<005)。结论胃癌的发生与HP感染有密切相关性。老年人尤易患HP感染;支持HP感染→活动性胃炎→癌前期病变→胃癌的发生模式。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食管胃粘膜线的形态学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76例成人标本,观察食管胃粘膜线的位置和形态。Olympus胃镜下观察20例成人粘膜线的形态。取粘膜线处的组织,作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结构。结果:食管胃粘膜线多位于膈与贲门切迹的平面之间(72%),距膈(1.71±0.89)cm。齿状线62例(82%),环形线14例(18%)。粘膜线多斜向右下方(78%)。胃镜下观察到粘膜线两侧粘膜颜色对比明显,食管粘膜呈淡粉红色或淡黄红色,胃粘膜呈桔红色。粘膜线上下两侧分别被覆复层扁平上皮和单层柱状上皮,粘膜交界处的组织疏松,深方的环层肌增厚。结论:胃镜检查时可根据位置和粘膜颜色对比确认食管胃粘膜线。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干预方法对胶囊内镜在小肠运转时间的影响。[方法]因各种原因接受胶囊内镜检查患者共31例,其中时胶囊内镜在胃内停留时间超过60min的12例患者,采用口服促胃肠动力药或胃镜下输送的干预方法,对这两种方法时胶囊内镜在小肠运转时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与未干预的19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对熙组中15例患者完成全小肠检查,小肠平均运行时间为234.4±70.3min,另4例患者未完成全小肠检查;服药组5例患者均完成全小肠的检查,小肠平均运行时间为121.8±103.7min,胃镜组7例患者均完成全小肠检查,小肠平均运行时间为275.3±81.8mim。[结论]口服促胃肠动力药对胶囊内镜小肠运行时间影响大,不利于对小肠病变的观察;胃镜下输送对胶囊内镜小肠运行时间影响小,但不能发挥胶囊内镜无创,无痛苦的优点。  相似文献   
66.
鲍军  陆为民  单兆伟 《河南中医》2008,28(12):25-27
目的:观察仁术健胃颗粒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胃镜征象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理。方法:将1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8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口服仁术健胃颗粒,每次1包,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每次4片,每日3次。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2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胃镜征象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治疗组对糜烂、粘膜白相和胆汁反流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病理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仁术健胃颗粒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可能通过抑制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促进胃癌前细胞的凋亡,抑制细胞的无限增殖和累积,从而逆转胃癌前病变,防止其向胃癌发展。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分析在出血后不同时间段内行纤维胃镜检查的各组镜检阳性率;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以及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门诊及住院经纤维胃镜检查2007例患者中检出的95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95例中,青壮年组有66例,老年组有29例,32例二十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患者中,青壮年组有28例,老年组有4例,阳性率分别为42.42%和13.79%,两组差异比较有高度显著性11例胃癌出血患者中,青壮年组有4例,老年组有7例,阳性率分别为6.06%和24.14%,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 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越早行胃镜检查,镜检阳性率越高,消化性溃疡居上消化道出血各种病因之首位,青壮年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患者明显多于老年组,老年组胃癌出血患者明显多于青壮年组。  相似文献   
68.
文章试将近10年来有关慢性胃炎患者中医辨证和胃黏膜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提高慢性胃炎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针对性,从而提高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9.
唐清碧  叶勇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332-333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检查中医护配合的重要性和护理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对该项检查的顺应性和成功率,并加强医护配合,制定一系列护理操作程序的可行性。方法对2011年8~11月430例患者从检查前宣教,麻醉配合,静脉选择,体位摆放,镜检中的医护配合及观察,麻醉恢复期的护理等方面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做到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形成完整的医护配合及护理体系。结果 430例由于检查前护理准备充分胃镜检查过程中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无麻醉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对检查过程不能记忆,检查顺利完成。结论无痛胃镜是一种安全舒适,有效的检查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中护理配合是无痛胃镜检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0.
纤维胃镜诊断进展期胃癌17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731例进展期胃癌的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年龄(57.26±9.39岁)显著高于女性年龄(54.40±11.37岁)。男女比例随年龄增大而增大,部位愈高,男女比例也愈大。40岁以上和40岁以下相比,胃癌的发生部位与病理分型的分布有显著差异。40岁以上以分化程度高的腺癌为主,高位胃癌的比重显著高于40岁以下者;而40以下者以分化程度低的胃癌为主,高位胃癌少见。老年人胃癌近年有上升趋势,约占全部胃癌的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