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6篇
  免费   359篇
  国内免费   37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0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603篇
预防医学   128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077篇
中国医学   1829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381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利用指纹图谱与化学计量学进行麸炒枳实和烫枳实的质量评价及比较研究,为临床选择使用枳实2种饮片提供部分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和《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炮制麸炒枳实与烫枳实2种饮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建立2种饮片的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进行相似度分析,利用化学计量学进行2种饮片指纹图谱中14个共有成分及辛弗林的比较研究,并对2种饮片中已指认的9个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与比较。结果 麸炒枳实和烫枳实与各自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0.9,同一批次麸炒枳实与烫枳实相似度>0.9。与对照品比对指认出芸香柚皮苷、柚皮苷、野漆树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素、橙皮素、川陈皮素8个共有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种饮片无明显聚类。PCA分析显示麸炒枳实与烫枳实不能完全区分为2类。VIP法筛选出对区分麸炒枳实和烫枳实影响较大的7个成分,分别是柚皮素、柚皮苷、野漆树苷、X8、橙皮素、川陈皮素、X1。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与麸炒枳实组比较,烫枳实组中柚皮苷含量较低,野漆树苷、柚皮素含量较高,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麸炒枳实与烫枳实的定量指纹图谱及黄酮类多成分含量测定的质量评价方法,研究结果可为临床选择使用枳实2种饮片提供部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2.
目的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广金钱草中总黄酮的酶法提取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设计原理,采用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方法,考察酶解时间、温度、酶用量和pH值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绘制以总黄酮含量为响应值的等高线图和响应曲面,讨论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确定了酶法提取工艺的最佳参数为:以60%乙醇提取、料液比为1∶50、0.23%纤维素酶、酶解1.49 h、酶解温度为30.55℃、pH5.52;实际测得总黄酮的得率为6.560 mg·g-1,与预测值6.481 mg·g-1相近.结论 酶法提取广金钱草中总黄酮的反应条件温和,可避免破坏有效成分的结构;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提高了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53.
目的优选元宝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等因素对元宝草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条件。结果影响元宝草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因素顺序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温度。元宝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70%乙醇,提取温度60℃,乙醇用量20倍,提取次数3次。该条件下元宝草中总黄酮平均得率为2.38%。结论本实验设计合理、测定方法可行、实验结果可靠,为大批量从元宝草中提取总黄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鬼针草是我国的传统中药材,现代药学研究发现有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等药理活性,临床用于肝炎、风湿等疾病。黄酮类是其主要活性部位,从鬼针草中提取的鬼针草总黄酮(TFB)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近年来其中一些成分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资料不断丰富,为了进一步明确鬼针草中黄酮类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该文就近年来鬼针草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山东临朐栽培黄芩在一年二十四节气中,新鲜和阴干黄芩根黄芩苷等四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对比及其相关性。方法连续一年(2013—2014年)按照二十四节气采收黄芩根,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新鲜和阴干样品中四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结果各节气样品阴干后黄芩苷及总苷、总黄酮含量较新鲜显著增加,而黄芩素和总苷元则显著下降;汉黄芩苷和汉黄芩素变化不明显。此外,阴干根中黄酮苷类成分的含量增加与新鲜根中原有成分的含量无相关性。结论一年各节气黄芩根的黄酮苷类成分主要是在采后干燥胁迫过程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56.
目的:比较野蔷薇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为今后开发利用野蔷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野蔷薇不同部位总黄酮,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总黄酮含量为指标,对野蔷薇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比较野蔷薇叶、青果皮、青果籽、红果皮、红果籽、茎、根皮总黄酮含量得出:根皮(137.2 mg·g-1)叶(43.22 mg·g-1)茎(36.05 mg·g-1)青果皮29.94 mg·g-1)红果皮(15.25 mg·g-1)红果籽(4.761 mg·g-1)青果籽(4.396 mg·g-1)。结论:野蔷薇中总黄酮含量丰富,尤其根皮中含量最高,潜在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甘草渣中的总黄酮体外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方法将甘草渣中的总黄酮提取物制成不同浓度溶液,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检测甘草渣中总黄酮对体外产生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率。结果甘草渣中的总黄酮在0.25~25 mg/m L范围内对·OH自由基清除率随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分别为50.53%、59.89%、65.64%、69.30%、80.06%。结论甘草渣中的总黄酮有明显的清除羟自由基的作用,EPR技术和试验结果可用于甘草渣中黄酮类物质有效活性成分的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栽培鸡血藤藤茎中次生代谢产物在不同生长期的动态积累变化趋势,为其采收期的合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XA测定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原儿茶酸、儿茶素及表儿茶素的含量。【结果】鸡血藤藤茎中醇溶性浸出物、总黄酮及指标性成分原儿茶酸、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均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而1年中不同月份样品的醇溶性浸出物、总黄酮、表儿茶素的含量变化均呈抛物线状,7~9月含量达到峰值;儿茶素的含量则一直呈上升状态;7~9月采收的4~6年生鸡血藤样品中醇溶性浸出物已达到现行版《中国药典》的要求。【结论】初步建议栽培鸡血藤藤茎以7年生以上采收为宜,其最佳采收年限与采收月份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59.
目的 研究玉米须中总黄酮的超声波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为自变量,以总黄酮的提取率为响应值,经过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Box-Behnken法确定玉米须中总黄酮的最优提取条件.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500W,超声提取时间为20min,料液比1∶20,乙醇体积分数30%.在此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13%.并用FRAP法对其抗氧化性进行了测定,得到FRAP值为467.59μmol/L.结论 玉米须总黄酮是一种较好的天然自由基清除剂.  相似文献   
60.
徐敏 《重庆医学》2015,(33):4618-4620
目的:通过中波紫外线(UVB)辐射皮肤损伤模型来探讨沙棘总黄酮对皮肤的保护修复作用,为寻找新型抗紫外线的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 UVB 反复照射,构建 UVB 辐射小鼠皮肤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实验动物皮肤形态学变化、皮肤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皮肤内脂类受过氧化损伤的程度即丙二醛(MDA)的量和胶原蛋白量的变化程度。结果模型组较正常组皮肤形态学变化明显,表皮层增加,真皮层增厚,UVB 辐射皮肤损伤模型构建成功;模型组较正常组 SOD 活性和 MDA的量分别是极显著降低和升高(P<0.01),而阳性对照组和沙棘总黄酮给药组较模型组 SOD 的活性和 MDA 的量分别是极显著升高和降低(P<0.01);模型组较正常组胶原蛋白量显著降低(P<0.05),阳性对照组和沙棘总黄酮给药组胶原蛋白量较高(P<0.01),但阳性对照组出现了增生性瘢痕。结论沙棘总黄酮能有效防止 UVB 反复照射对皮肤造成的损伤,提高皮肤组织中SOD 活性和胶原蛋白量,抑制 MDA 的量升高和瘢痕增生,并对 UVB 导致小鼠皮肤光老化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