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生物电起搏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利用胃生物电音响治疗仪和生物反馈的原理,研究治疗小儿胃排空障碍。方法:对25例GER患儿采用便携式胃电记录仅记录进餐规律,记录主功率(DP)、主频率(DF)、正常慢波百分比(N%)、胃动过缓(B%)、胃动过速(T%)百分比及不稳定系数等指标。参考胃电图记录的主频率结果选择适当的刺激参数,对患儿进行胃生物电起搏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胃电参数的变化及患儿症状改善情况,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患儿经胃生物电起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电节律趋于正常,餐后/餐前功率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增高。结论:胃生物电起搏治疗可改善GER临床症状,使胃电节律紊乱正常化,协调胃—十二指肠正常蠕动,促进胃排空。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胃肠植物神经病变的胃电图变化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胃电图对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进行胃肠道植物神经功能检测对比,发现糖尿病组胃电图平均振幅(AP)和峰值频率(FP)均比正常组低,除胃窦AP外,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糖尿病有胃肠道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比较,除胃体FP有显著差异外,均未显示出显著差异,并发现肢体神经肌电图与胃电图异常有其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pecificity of the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at different acupoints on gastric functional activity and gastric blood flow after colorectal distension (CRD) in the rat. Methods: Fifty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5 groups: a control group, a Zusanli group, a non-point group, a Taichong group and a Neiguan group. Rats were anesthetized after 18 h of fasting, and a rat model of nociceptive blood pressure elevation and abnormal electrogastrogram (EGG) and gastric tension (GT) was prepared by gasbag-induced CRD. EA was given bilaterally, and its effects on gastric blood flow (GBF) of the arcus vasculosi of the greater omentum, blood pressure, EGG fast wave properties, and gastric smooth muscle tension (GT) were quantified. Results: CRD induced an increase in blood pressure that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by EA at all points (all P<0.05), and the inhibitory effects were greater in the Zusanli and Neiguan groups compared to the non-point group (both P<0.05). CRD also caused reductions in GT and GBF, and in the amplitude, frequency and duration of EGG waves (all P<0.05). These effects were also reversed by EA. The effects of EA on EGG wave amplitude, GT, and GBF were superior in the Zusanli group compared to the Taichong group, Neiguan group, and the non-point group. Conclusion: EA significantly counteracted CRD-induced changes in blood pressure, GBF, EGG, and GT. The effects of stimulation at Zusanli (ST 36)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compared to other points, indicating relative specificity of this acupoint.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免煎中草药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效果。方法治疗组40例给予穴位埋线结合免煎中草药颗粒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奥美拉唑结合莫沙必利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治疗组治愈17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0%,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餐后正常慢波百分比治疗组治疗前为(42.87±21.32)%,治疗后为(54.46±19.38)%,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穴位埋线结合免煎中草药颗粒治疗FD患者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空腹胃电图参数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相关发生机制。方法应用体表胃电图检测12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24 h及入院1周时空腹胃电参数变化,并与34名健康对照组相对比。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脑卒中患者入院24 h胃窦及胃体部胃电振幅明显降低,入院1周时两部位胃电振幅则升高接近正常水平。胃窦及胃体部两不同时间的胃电频率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同时,脑出血患者入院24 h胃窦及胃体部的胃电振幅与正常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入院1周时已升高至正常水平。而脑梗死患者胃窦及胃体部两不同时间胃电振幅与正常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胃窦、胃体部的蠕动频率未见明显改变,而胃窦、胃体部的蠕动强度受到抑制,且不同性质的脑卒中类型对胃动力的影响亦不相同,其中脑出血患者胃窦、胃体部的蠕动强度降低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肝硬化患者胃动力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 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西药组,各30 例。埋线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选穴:肝俞、脾俞、中脘、足三里;西药组口服西沙比利片,4 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1 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及胃电参数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及胃电参数情况均明显改善(P<0.05);与西药组比较,埋线组症状、肝功能及胃电参数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0.05);埋线组总有效率90.0%,西药组总有效率60.0%,埋线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是治疗肝硬化患者胃动力障碍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取表征性强、稳定性高且能够为临床应用提供诊断参考的体表胃电图(EGG)特征参数。方法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EGG信号进行预处理,提取EGG信号的时域、频域以及非线性多维特征参数,并通过统计学方法筛选出最优特征参数组成特征向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EGG信号进行识别。结果基于时-频-非多维特征向量的FD患者的EGG信号识别率显著优于基于传统标准所构建的特征向量,其识别率最高可达90%以上。结论所提出的多维特征提取方法能够有效识别FD等胃肠疾病患者的EGG特征,可以为胃电的相关研究提供一种可靠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者胃排空功能和体表胃电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承党  莫剑忠 《上海医学》1995,18(12):696-699
以SPECT胃排空检测技术和WCDF-4B胃电分析仪检测了12例FD患者液、固体食物胃排空和体表胃电图的变化。结果显示:FD患者的液体胃排空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仅在摄食后比对照组更多地分布于远端胃内:固体食物的排模式发生变化,表现为初始排空较快,继后的排空延缓,7例半排空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应用无创胃肠电图仪观察食管癌术后不同时间段的患者胸腔胃电活动的变化。方法食管癌患者32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38岁-69岁,平均63.2岁。分别在术后不同时间段进行胃电图检查。结果食管癌术后胃电图节律紊乱,波幅下降,频率降低,随着时间的延长,胃电活动逐渐恢复,术后1年基本恢复到正常。结论食管癌术后胃电活动的改变可以判断食管癌术后胸胃运动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消滞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的临床疗效、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将80例F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中药健脾疏肝消滞散,对照组予吗丁啉,均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和空腹胃电图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均明显改善,在缓解早饱、痞满、嗳气、腹胀、便秘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餐后正常慢波治疗后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健脾疏肝消滞散能明显改善FD患者的症状,其可能的机制是调节胃电节律和功率,增加胃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