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20篇
  免费   3017篇
  国内免费   1781篇
耳鼻咽喉   178篇
儿科学   274篇
妇产科学   259篇
基础医学   3382篇
口腔科学   491篇
临床医学   2683篇
内科学   2621篇
皮肤病学   231篇
神经病学   689篇
特种医学   9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1647篇
综合类   6832篇
预防医学   1735篇
眼科学   217篇
药学   3060篇
  29篇
中国医学   3379篇
肿瘤学   1764篇
  2024年   844篇
  2023年   2526篇
  2022年   1768篇
  2021年   2031篇
  2020年   1464篇
  2019年   1474篇
  2018年   870篇
  2017年   1033篇
  2016年   1142篇
  2015年   1084篇
  2014年   1301篇
  2013年   1300篇
  2012年   1646篇
  2011年   1660篇
  2010年   1271篇
  2009年   1162篇
  2008年   1456篇
  2007年   1120篇
  2006年   1007篇
  2005年   1098篇
  2004年   733篇
  2003年   600篇
  2002年   433篇
  2001年   359篇
  2000年   277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91.
目的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中不同时点的表达变化。方法制备AngⅡRPMI1640培养液(10-6 mol/L)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MTT测定内皮细胞存活率,β-gal染色、细胞周期分析鉴定细胞衰老,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衰老细胞超微结构。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分析Bcl-2、Bax蛋白表达变化,Western印迹测定磷酸化ERK1/2水平。结果 AngⅡ诱导组存活的细胞数为对照组的〔(81.9±0.04)%,P<0.01)〕;约80%的细胞呈现β-gal阳性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证实细胞衰老;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见AngⅡ诱导组衰老的细胞体积较大,核形不规则,细胞核染色质浓缩和凝聚。与对照组相比,Bcl-2 mRNA表达呈持续性降低,Bcl-2/Bax比值下降,ERK1/2磷酸化水平于12 h明显增加,24 h达到高峰(P<0.01),36 h下降至稳定,总ERK1/2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ERK1/2信号转导途径参与AngⅡ诱导内皮细胞衰老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通过调控内皮细胞Bcl-2/Bax比值来实现。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内皮细胞微粒(EMPs)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及其与ERKl/2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将HUVECs分为不同浓度EMPs作用组与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磷酸化ERK1/2和ICAM-1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 EMPs可诱导HUVECs ICAM-1 mRNA和蛋白及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增加,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均P<0.01);阿托伐他汀及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显著抑制EMPs诱导的HUVECs ICAM-1 mRNA和蛋白及磷酸化ERK1/2蛋白的表达(均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ERK1/2信号通路抑制EMPs诱导HUVECs ICAM-1表达。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Frat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Frat1与β-catenin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115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标本中Frat1和β-catenin的表达进行检测,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NSCLC中,Frat1的表达与肺癌组织的低分化(P=0.035)、淋巴结转移(P=0.019)、TNM分期相关(P=0.010);β-catenin的表达与肺癌组织的低分化(P=0.017)、淋巴结转移(P=0.007)、TNM分期相关(P=0.016);Frat1的表达与β-catenin的表达有相关性(P=0.003)。结论 Frat1和β-catenin与肺癌的低分化、转移、高级别TNM分期等恶性表型有关,二者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有相关性,Frat1可能成为NSCLC患者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体外EGFR信号通路抑制剂RG-14260单独及RG-14260联合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对两株子宫内膜癌细胞(PTEN缺失的Ishikawa细胞和PTEN表达完整的HEC-1A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抑制剂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金氏公式评价两抑制剂的协同效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分布;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信号蛋白的表达。结果 RG-14260与雷帕霉素可抑制Ishikawa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减少S期细胞数量、降低pAKT含量,二者联合应用呈协同效应;RG-14260与Rapamycin对HEC-1A细胞上述作用不明显。结论 PTEN基因缺失使相应信号通路抑制剂作用的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明显受抑,细胞阻滞于G1期,细胞凋亡增加,对相关信号通路抑制剂的敏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995.
赵颖海  景志亮  黄坊  李飞虹  陈小毅 《山东医药》2012,52(40):1-3,7,105
目的探讨鼻咽癌中PTTG1与MAPK/ERK信号通路及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3例鼻咽癌中PTTG1、p-ERK、Ki-67蛋白的表达;用50、100μmol/L的ERK/MAPK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剂PD98059,分别处理CNE-2Z细胞24、48、72 h,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TTG1、p-ERK、Ki-67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33例鼻咽癌组织中PTTG1、p-ERK、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82%(27/33)、66.67%(22/33)、78.79%(26/33);PTTG1与p-ERK(r=0.345,P=0.042<0.05)、Ki-67(r=0.600,P<0.01)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不同浓度PD98059作用于CNE-2Z细胞不同的时间,免疫细化检测PT-TG1、p-ERK、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降低,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可检测到凋亡峰。结论 PTTG1在鼻咽癌中可能通过MAPK/ERK信号通路发挥促进癌细胞增殖及抑制凋亡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996.
患者,男性,37岁,因"乏力、纳差、尿黄、右胁部闷痛不适1月余"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清,表情轻度痛苦,无贫血貌,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无皮疹、出血点及瘀斑,胸前皮肤有蜘蛛痣,未见肝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面色无晦暗,颈软,心肺无明显异常发现.腹部不平,右上腹轻度隆起,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肌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肋下2.3 cm,质较硬,表面较平,触痛,脾肋下未触及,墨菲氏征阴性,肝浊音界无缩小,肝区叩痛,腹部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抗HBs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  相似文献   
997.
丁晓东 《肝脏》2012,17(4):269-271
一、氧化应激:酒精性肝损伤的驱动力 酒精诱导的肝损伤进行性发展可进展为肝硬化和重度酒精性脂肪性肝炎(ASH),后者主要涉及各种肝细胞类型损伤,并主要表现为在先天性免疫系统控制下的多种细胞因子释放的复杂过程.长期饮酒诱导氧化应激和活性氧(ROS)的产生,释放细胞因子,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内质网应激和其他损伤.ROS促发脂质过氧化,直接损伤细胞胞质和细胞内膜,导致活性醛类(包括有强力促炎和促纤维化特征的活性醛)的产生.  相似文献   
998.
周嘉敏  王鲁 《肝脏》2012,17(4):275-277
热休克蛋白(HSP)广泛存在于原核与真核细胞中,作为分子伴侣参与蛋白质合成、折叠、积聚、装配、运输和降解,并在应激状态下提高细胞耐受性、稳定胞内蛋白构象、减少凋亡、保护细胞免受应激和细胞毒效应损伤.HSP家族根据其分子量大小,分为大分子HSP和小分子HSP.小分子HSP的分子量在10~30 kDa之间.HSP27是其中重要一员.  相似文献   
999.
研究显示促胃肠动力药物莫沙必利对胃黏膜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莫沙必利对阿司匹林致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单纯损伤组以及不同剂量莫沙必利干预组(0.25mg/kg、0.50mg/kg、0.75mg/kg)。干预组大鼠以不同剂量莫沙必利灌胃行预处理,以150mg/kg阿司匹林灌胃制备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实验第4d,处死大鼠。评估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和组织学变化,以免疫组化法检测Occludin蛋白分布,蛋白质印迹法检测Occludin、ZO.1以及磷酸化ERK(p-ERK)、磷酸化JNK(p-JNK)和磷酸化p38(p-p38)蛋白表达。结果:与单纯损伤组相比,各莫沙必利干预组胃黏膜损伤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胃黏膜组织学明显改善;胃黏膜Occludin、ZO-1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0.05);胃黏膜p-ERK、p-p38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而胃黏膜p-JNK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莫沙必利对阿司匹林致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降低MAPKs信号通路中ERK和p38蛋白磷酸化程度,并上调胃黏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表达,从而改善胃黏膜屏障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00.
上皮间质转化是一种已知的分子事件,他不仅在正常组织器官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疾病状态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在人类大肠癌形成和肿瘤侵袭过程中发生了上皮间质转化,而且其也参与了慢性炎症相关性纤维化和黏膜的修复过程.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他下游的Smad信号传导、磷酸酰肌醇3’激酶/Akt/mTOR轴、Ra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Snail/Slug/FOXC2途径、Hedgehog信号通路和microRNAs等介导的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现将对这些途径在大肠癌上皮细胞间质转化启动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对EMT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诱导和调控作用进行深入了解,将会促进对相关信号通路和潜在治疗靶点分子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