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5篇
  免费   402篇
  国内免费   211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267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202篇
皮肤病学   43篇
神经病学   55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93篇
综合类   578篇
预防医学   50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367篇
  1篇
中国医学   1102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335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88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8篇
  197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摘 要 目的: 观察麦滋林颗粒联合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孕妇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2例急性胃炎孕妇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予麦滋林颗粒0.67 g,餐前30 min用温水冲服,ti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间苯三酚注射液8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ivd qd。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12%vs78.43%,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脘痛、嗳气、口干积分较前明显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腹痛消失时间分别为(1.8±0.4)d和(3.9±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麦滋林颗粒联合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孕妇急性胃炎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2.
目的确立防感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应用正交试验和HPLC,以防感颗粒中R,S-告依春、白花前胡甲素、苦杏仁苷及甘草苷4种活性成分含量为指标,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确定防感颗粒的提取工艺。结果防感颗粒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 h,乙醇浓度为60%。结论优选出的工艺稳定可靠,可用于防感颗粒的提取。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波长转换法同时测定小儿咳喘灵颗粒中(R,S)-告依春、绿原酸和甘草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样品采用70%甲醇溶液超声提取,采用Inertsil ODS-SP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分离;流动相:0.1%磷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0~13 min为245 nm,13~50 min为217 nm。结果 (R,S)-告依春、绿原酸和甘草苷分别在0.700~14.000 μg·mL-1、4.780~95.600 μg·mL-1、1.050~21.008 μg·mL-1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8%,102.8%和97.7%;RSD分别为1.2%,1.9%和1.4%(n=9)。结论 该方法简单易行,准确性和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4.
摘 要 目的: 优选更年安舒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松果菊苷及特女贞苷含量为指标综合评价,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煎煮2次,每次2 h,每次加8倍量的水。结论: 优选的工艺合理可行、重复性良好、提取效率高,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5.
刘雪  崔颖  黄顺旺  王浩  陈师农  孙备  吕凌 《安徽医药》2015,19(11):2065-2068
目的 建立清热解肌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清热解肌颗粒中挥发油进行定性鉴别;采用气—质联用色谱仪(GC-MS)对挥发油提取物的成分进行鉴定;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制剂中挥发油的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重现性好,阴性对照无干扰.GC-MS共检出13个色谱峰并鉴定出12个化合物.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线性范围分别为1.89~605.00mg·L-1(r=1.000),1.25 ~99.60mg· L-1(r=1.000),2.32 ~185.81 mg·L-1(r=1.00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2.82%(RSD =4.83%)、94.29%(RSD=3.10%)和104.23% (RSD =3.14%) (n =9).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6.
目的:考察原料药粒径对头孢地尼颗粒体外溶出度的影响。方法参照2010版中国药典第二法,以 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转速为50 r·min -1,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为分析方法,考察不同粒径的原料制备的头孢地尼颗粒与参比制剂溶出的一致性。结果粒径为 D90:142.90μm、D50:30.25μm、D10:3.47μm(100目筛)和 D90:51.21μm、D50:10.71μm、D10:2.25μm(200目筛)的头孢地尼原料制成的颗粒溶出行为与原研不相似;在不同溶出介质中,D90:35.62μm、D50:6.98μm、D10:1.66μm 的头孢地尼原料制成的颗粒,与参比制剂的溶出行为均相似。结论建立的分析方法简单可靠,原料微粉化能够有效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97.
张俊姐  王今 《安徽医药》2015,36(2):222-224
目的:优选枇杷清肺颗粒的最佳醇提工艺。方法醇提工艺以盐酸小檗碱含量和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枇杷清肺颗粒最佳醇提工艺。结果醇提最佳工艺条件为加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结论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稳定,主要有效成分转移率高,为枇杷清肺颗粒的成型工艺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建立芪丹颗粒剂中黄芪甲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通过HPLC法对芪丹颗粒剂中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及方法学考察.结果 经测定黄芪甲苷在芪丹颗粒剂中的含量为0.165 mg/g.标准品黄芪甲苷在0.28 ~ 3.3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RSD=0.43%(n=5);稳定性良好,RSD=0.31%;重现性RSD值为RSD=1.44%(n =5).平均回收率为97.94%,RSD值为1.44%(n=5).结论 该方法简单,精密,专属性好,可为芪丹颗粒剂质量标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
目的:优选补正续骨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 L9(34)正交试验法,以出膏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最佳水提取工艺,以川续断皂苷Ⅵ与柚皮苷总含量及出膏率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优选最佳乙醇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水提取工艺为加6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提取1 h。最佳乙醇提取工艺为加6倍量60%乙醇,提取3次,每次2 h。结论优选的提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补正续骨颗粒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建立人血浆乙酰半胱氨酸浓度测定方法,研究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在健康人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二制剂三周期自身对照完全三交叉试验设计,其中每位受试者有一周期不服药,健康男性受试者24例分别单剂量口服乙酰半胱氨酸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0.6 g。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乙酰半胱氨酸浓度,应用DAS 3.0版统计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评价两种制剂生物等效性。结果单剂量口服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0.6 g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分别为(8547.64±2860.04)和(8783.07±4042.10)μg·h·L-1;AUC0→∞分别为(9481.64±3444.76)和(9540.51±4239.30)μg·h·L-1;Cmax分别为(1994.39±726.42)和(2090.27±885.46)μg·L-1;tmax分别为(1.18±0.60)和(1.13±0.53) h;t1/2分别为(8.60±3.76)和(7.75±5.01) h;相对生物利用度以AUC0→t和AUC0→∞计算分别为(107.0±43.3)%和(106.5±40.1)%。结论乙酰半胱氨酸颗粒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