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5篇
  免费   402篇
  国内免费   211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267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202篇
皮肤病学   43篇
神经病学   55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93篇
综合类   578篇
预防医学   50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367篇
  1篇
中国医学   1102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335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88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8篇
  197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建立胃痛欣颗粒剂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AccusilC1 8(4 6mm× 2 5 0mm ,1 0 μm)柱 ,流动相为 :甲醇 水 冰醋酸 (80∶2 0∶1 ,V∶V∶V) ,检测波长为 2 5 4nm。结果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分别在 0 0 3~ 0 4 8μg ,0 0 2 5~ 0 4 0 μg ,0 0 2 5~0 4 0 μg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 ,平均回收率 (n =3 )分别为 98 3 % (RSD =1 4 3 % ) ,97 6% (RSD=1 84 ) ,98 7% (RSD =0 5 7% )。结论可用于大黄药材及其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2.
薄层扫描法测定更年康冲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曼春 《医药导报》2003,22(7):478-479
目的:测定更年康冲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结果:丹参酮ⅡA的点样量为0.50~2.50 μg,与吸收度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8.50%,RSD=1.71%.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43.
利巴韦林颗粒剂对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利巴韦林颗粒剂(同欣颗粒)对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446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随机分为同欣颗粒治疗组(1组)和利巴韦林注射剂(病毒唑注射液)治疗组(Ⅱ组)。Ⅰ组共有病例235例,每日3次口服同欣颗粒,用药剂量为10mg/(kg.d);Ⅱ组为211例,每日2次肌肉注射病毒哩,剂量为10mg/(kg.d)。用χ2检验评定两组间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结果]Ⅰ组有194例为显效,显效率82.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Ⅱ组显效人数为180例,显效率85.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两组在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欣颗粒在用于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时,与病毒唑注射液的疗效和安全性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44.
中药配方颗粒制备工艺研究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天朝 《中国药业》2003,12(7):23-25
目的:探讨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时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其制备工艺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结果:以水为溶媒、煮提方法制备配方颗粒不完全符合中医药特点。汤剂中中药成分间的相互作用是达到增效降毒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结论:为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雪荔颗粒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正交试验法,选定药液密度、进液速度和进风温度3因素,筛选雪荔颗粒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最佳工艺为药液密度1.07mg/ml(热测法),进液速度9ml/min,进风温度176℃。  相似文献   
46.
目的:修订利肝隆冲剂的质量标准。方法:用HPLC法测定五味子醇甲的含量。结果:五味子醇甲在0.08-1.2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99.3%,RSD为1.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为利肝隆冲剂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建立尿石通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对尿石通颗粒中的连钱草进行定性鉴别 ;以芦丁为对照品 ,采用分光光度法法测定颗粒中总黄酮 (以芦丁计 )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 ,易于识别 ;分光光度法重复性好 ,总黄酮在 8.7~ 6 9.6 μg·ml-1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r =0 .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 97.5 % (n =5 ) ,RSD =2 .8%。结论 :本法可有效地控制尿石通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48.
降脂利肝颗粒对大鼠高脂血症及脂肪肝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翟青  卞晓岚  蔡卫民  闵阳 《中国药师》2004,7(9):670-672
目的:观察降脂利肝颗粒对动物的实验性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高脂饮食后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引起严重肝功能损害,并形成脂肪肝的动物模型,给予高、中、低三组剂量的降脂利肝颗粒及阳性对照药物.结果:造模动物口服降脂利肝颗粒后,动物的血清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及其他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结论:降脂利肝颗粒对动物的实验性脂肪肝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9.
酸克糖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酸克糖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其所含山茱萸、白芍,薄层扫描法测定其熊果酸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法鉴别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熊果酸的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0.24~1.20μg,回归方程Y=7186.3 X-1356.4,相关系数r=0.9972;加样回收率为100.5%,RSD=2.4%(n=5)。结论:方法操作简便、可行,可用于酸克糖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0.
目的:应用HPLC色谱法测定复方联苯双酯颗粒中肌苷的含量.方法:采用C8柱以甲醇-水(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8 nm.结果:肌苷线性范围为2.50~25.00μg·ml-1,r=0.999 97(n=6).肌苷平均回收率100.1%,RSD 0.4%(n=9).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