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5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160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22篇
综合类   314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82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利用触发点疼痛原理对肱骨外上髁炎进行诊断与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2~2006年骨科门诊35例被诊断为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主要累及肘外侧肌群.对发现有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部位反复针刺、牵张锻炼和多种维生素、复方或冠心丹参片.结果 35例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治疗前后的平均评分分别为4.4±1.03和1.2±0.4(P<0.001).结论 肱骨外上髁肘外侧肌群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肱骨外上髁炎的主要原因,对受累肌肉进行触发点疼痛治疗是一简易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2.
周巨伦 《中国当代医药》2013,(16):139-140,142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合格受试病例分成两组,分别采用温针灸、西药口服治疗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变化情况,通过疗效标准以评定疗效。结果本研究入组病例依从性良好,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所选穴位为临床常用穴位,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等不良反应记录。对照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温针灸法治疗成人甲状腺功能低下比西药疗法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具有方便、省时、刺激温和、费用低廉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3.
捻转刺法溯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复习历代文献,追溯捻转手法的发展历史,分析在各个历史时期捻转刺法的操作方法,总结捻转手法的演变经过.结果发现民国以前的捻转刺法以单向捻转为主,民国时期受到日本针刺手法的影响,逐渐演变为往复捻转,之后往复捻转成为捻转手法的主流.与往复捻转相比,单向捻转具有更强的刺激作用和软组织松解作用,能够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KO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采用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照组37例,针刺结合特定电磁波辐射器(TDP)照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控制率34.15%、总有效率90.24%,对照组控制率13.51%、为70.27%.两组控制率、总有效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治疗KOA有效.  相似文献   
105.
胡宝书为绍兴伤寒学派的临床实践家,致力于时病,尤其对伤寒、温病的研究,治外感病颇具特色,诊断注重望诊与切诊。主张以太阳病开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纵向排列,次第相传,则为循经。上焦病不治,传中焦脾与胃;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始上焦,终下焦的传变规律。故有"竖读伤寒、横看温病"之说。治湿重气化保阴津,并注重热病后期阴津亏乏的调养。  相似文献   
106.
手术修复严重肾损伤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27例严重肾损伤的手术治疗体会,旨在降低伤肾切除率。方法术中采用静脉注射肌苷后,常温下阻断肾血流,根据肾破裂情况,分别采用肾部分切除、分层对位缝合、血管修补等修复手术。伤肾热缺血最长102分钟,最短28分钟,平均53分钟。结果25例修复成功,2例肾切除,手术失肾率为7.4%;25例在术后14天~9个月行IVU检查,伤(残)肾功能及形态良好;21例随访4个月~11年,血压、尿常规均正常。结论本法可明显降低严重肾损伤的肾切除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GHR和IGF-1R的变化及热缺血损伤和外源性GH治疗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分为肝动脉结扎组、0 min热缺血组、10 min热缺血组和10 min热缺血+rhGH治疗组,采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检测肝移植术后1、4、7 d移植肝GHR和IGF-1R表达和亲和力改变,检测术后1、3、57、d血清ALT,并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0 min热缺血组术后7 d移植肝组织GHR数和IGF-1R数明显降低(P<0.05),10 min热缺血组术后1、4、7 dGHR数分别为25.9±3.5、27.5±2.8、17.8±3.4,IGF-1R数分别为13.9±2.1、12.8±2.0、12.2±2.3,与0 min热缺血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ALT峰值升高,肝功能恢复延迟,组织病理学表现损伤加重;10 min热缺血+rhGH治疗组术后7d GHR数恢复明显,术后4、7 d IGF-1R数恢复明显(P<0.05),ALT恢复加快,术后3、57、d均明显下降(P<0.05),组织病理学表现损伤恢复加快。结论肝移植术后7 d内GHR和IGF-1R呈下降趋势,10 min热缺血损伤导致GHR和IGF-1R减少,应用外源性GH可促进GHR、IGF-1R数和10 min热缺血移植肝损伤恢复。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粗针皮下透刺神道穴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粗针组及西药组,各30例。粗针组采用粗针皮下透刺神道穴,每日1次,每周5次,治疗2周为一疗程。西药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5mg/次,6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6周、12周的血清IgE水平及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6周血清IgE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后,粗针组血清IgE水平和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仍下降(P<0.01),西药组血清IgE水平和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2周、6周两组患者间的血清IgE水平和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周,粗针组血清IgE水平和症状积分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和症状积分呈正相关。结论:粗针皮下透刺神道穴可以有效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IgE水平及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9.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10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本院1987年1月~1991年12月期间的104例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在中医辨证上,发现老年患者以肾阳虚为和特征,宜温肾摄精及时顾护阳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消除使病情恶化因素后,老年患者总有效率达56.7%,与对照组(60.6%)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如能掌握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变化及临床特点,在肾功能不全的早中期及时合理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疾病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