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3篇
  1篇
中国医学   20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比较生三七、蒸制熟三七在补血、止血和活血方面的药理作用差异。方法(1)人工造成小鼠急性失血性贫血,给予生三七、蒸制熟三七,测定血常规指标及重要脏器(胸腺、脾脏、肾上腺)的重量,评价生三七、蒸制熟三七的补血作用。(2)用环磷酰胺造成小鼠血虚模型,给予生三七、蒸制熟三七,测定血常规指标及重要脏器(胸腺、脾脏、肾上腺)的重量,评价生三七、蒸制熟三七的补虚作用。(3)测定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评价生三七、蒸制熟三七的止血作用。(4)用静脉注射6%高分子右旋糖酐加冰水刺激造成小鼠微循环障碍,给予生三七、蒸制熟三七,观察小鼠耳廓微循环情况和全血切变率,评价生三七、蒸制熟三七对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1)生三七、蒸制熟三七均能极显著升高失血性贫血小鼠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总数,熟三七作用略好于生三七,但无显著性差异;对失血性贫血小鼠脏器重量的影响不显著。(2)生三七、蒸制熟三七对环磷酰胺所致血虚小鼠红细胞总数影响不显著,熟三七高剂量组能显著增加血虚小鼠血红蛋白含量,各给药组显著增加血虚小鼠白细胞总数(尤以复方阿胶浆组和熟三七高剂量组作用更显著);与模型组比较,熟三七高、低剂量组各脏器指数均极显著升高,生三七高、低剂量组有升高的趋势,但作用不显著。(3)各给药组均能显著缩短小鼠出血时间;生三七能显著缩短小鼠凝血时间,熟三七则对凝血时间有缩短趋势,但影响不显著。(4)生三七、蒸制熟三七对微循环障碍小鼠耳廓微动脉口径影响不显著,对微静脉口径10分钟、20分钟时影响不显著,生三七高、低剂量组能显著增加微循环障碍小鼠30分钟时微静脉口径、毛细血管开放量和20分钟时毛细血管开放量;复方丹参片组可显著降低微循环障碍小鼠的全血黏度,熟三七高剂量组有降低的趋势,但作用不显著。结论生三七、蒸制熟三七对失血性贫血小鼠均有显著的补血作用,熟三七作用略好于生三七,但生、熟三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熟三七高剂量组对环磷酰胺所致血虚小鼠作用显著,生三七高、低剂量组作用不显著,表明在提高免疫、补气作用方面熟三七好于生三七;在止血作用方面,生三七好于熟三七;在改善微循环方面,生三七好于熟三七,熟三七组仅高剂量组有一定作用,而且起效较慢;在改善血液黏度方面,熟三七好于生三七。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补肺活血利水法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肺心病急性加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上中药补肺活血利水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补肺活血利水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疗效显著,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补肾方剂对糖尿病大鼠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只大鼠建立糖尿病牙周炎模型,按照给药的不同分为单纯牙周炎组(不给药)、灌喂中药组(补肾方剂)、灌喂氨基胍(AG)组;同时选择16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给药4周、6周后均制作组织切片,观察牙周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测定牙龈中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灌喂中药组的结缔组织附着丧失量、牙槽骨高度丧失量、牙龈组织中NO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其他糖尿病牙周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方剂对促进糖尿病牙周炎牙周组织的修复,降低NO含量的作用优于AG。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补肝强肾壮骨方联合烫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烫熨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补肝强肾壮骨方治疗,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骨密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降低...  相似文献   
65.
补肾方药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骨组织E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及补肾方药对其调整作用。方法:通过切除大鼠卵巢造成骨质疏松模型,补肾方药和尼尔雌醇分别灌胃治疗3个月,观察补肾中药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并且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方法检测大鼠去卵巢前后骨组织中雌激素受体的变化,及补肾中药治疗对其的影响。结果:卵巢切除后大鼠的血清雌二醇水平,腰椎中的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及股骨干骺端雌激素受体mRNA表达均下降。补肾中药能够提高去卵巢大鼠的骨密度,改善其病理变化,提高大鼠血清E2水平,并且可以从RNA,蛋白质两种水平,提高骨组织中的ER的表达,结论:补肾方药对去卵巢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不仅与其拟雌激素样作用有关,而且与其提高ERa在骨组织中的表达有关,进一步表明了雌激素受体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衰老是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随增龄而发生的退行性变化,是任何生命过程不可抗拒的必然规律。在衰老的现代医学研究中,神经内分泌尤其是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的紊乱衰老是衰老学说的重要内容。艾灸作为延年保健、补肾抗衰老的重要方法,在调节神经内分泌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现以机体衰老过程中HPG轴的变化为线索,对近10年艾灸治疗衰老性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艾灸补肾抗衰老的现代物质基础,为艾灸在临床中治疗衰老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7.
李凯欣  王华 《世界中医药》2023,(16):2341-2344
玄府和络脉同为机体的微细结构,在气血津液运转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玄府作为门户,有开阖之特性;络脉曲折蜿蜒,具通路之功能。玄府的开阖有序支撑人体气血宣通,津液布输,精神流转;络脉通畅维持气血津液,阴阳营卫的有序运行,二者共同运作源源不断为周身提供滋养。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主要为玄府闭塞、络脉瘀阻所致。现分析养心氏片组方用药特色,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探讨其通过益气开玄、活络通脉治疗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应用。  相似文献   
68.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属于胃癌前疾病,具有发病隐匿、病程缠绵、容易迁延恶化等特点。广东省名中医刘凤斌教授多年诊疗CAG,认为CAG的病因、病程特性与伏邪致病过程密切相关,从伏邪学说论治CAG,遵循透邪外出、补益脾胃、祛瘀通络与清热养阴治疗原则,随证用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9.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PO)是发生于女性绝经期的代谢性骨病,又称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以腰背疼痛无力、脊柱驼背变形、易于跌倒骨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骨痿” “骨枯”范畴。从中医整体观出发分析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肾失调相关,病理机制有:肾虚为本,先天亏虚; 脾虚失用,后天乏源; 肝郁血虚,枢机不利; 血瘀为标,瘀虚互生。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证,本虚在于肝脾肾精气亏虚、骨失濡养; 标实责之肝郁血瘀、骨络失和。治疗大法应当标本同治、扶正祛邪,燮理肝脾肾; 经验方补肾活血健骨方从“补肾填髓、健脾益气、疏肝理气、活血祛瘀”立法,契合PMOP病机,获得一定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0.
屈夏夏  第五永长  雷筱菁  陈璐  温晓强  岳涛 《中草药》2019,50(14):3389-3395
目的观察补益脾胃元气类方药人参汤、洗心汤、大补元煎对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区蛋白激酶A(PKA)/细胞外调节激酶(ERK)/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月龄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安理申组、补益脾胃元气类方药组(人参汤组、大补元煎组、洗心汤组),另以3月龄SAMR1小鼠作为对照组,共6组,连续ig给药10周后进行相关指标检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各组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PKA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ERK、p-CREB蛋白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区PKA、p-CREB、ERK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益脾胃元气类方药各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在目的象限游泳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0.01);免疫组化结果提示补益脾胃元气类方药各组小鼠海马区PKA蛋白表达量增加;免疫荧光结果提示补益脾胃元气类方药各组小鼠海马区ERK、p-CREB蛋白表达量增加;蛋白印迹实验结果与免疫组化、荧光结果一致(P0.05、0.01)。结论补益脾胃元气类方药对SAMP8小鼠空间学习记忆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海马区PKA/ERK/p-CRE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