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4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78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56篇
内科学   232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84篇
特种医学   84篇
外科学   145篇
综合类   343篇
预防医学   167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255篇
  1篇
中国医学   117篇
肿瘤学   44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术前耐痛阈与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镇静的关系,为全身麻醉的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70例患者静脉靶控输注丙泊酚,血药浓度从1 μg/ml开始,待血浆靶控浓度与效应室靶控浓度达到平衡时维持2 min,加大效应室靶浓度,每次上调0.5 μg/ml直到患者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达到3分.记录患者基础血...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ICU危重患者目标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对66例ICU危重患者(入院24 h APACHEⅡ≥20分)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按照实行护理干预方法前后分为常规血糖控制组(32例)和护理干预实验组(34例),比较分析两组目标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记录两组患者入ICU时、第2 d、第3 d、第4 d、第5 d...  相似文献   
993.
血压变异是人类血压最基本的生理特征之一,正常人血压变异呈所谓的“杓型(dipper)”,而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呈“非杓型(non-dipper)”.引起血压变异的原因复杂,目前主要认为遗传基因、自主神经、环境、行为因素等都影响血压变异.血压变异引起的“晨峰血压”现象以及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吸引了人们注意,对降压治疗药...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用于冠脉搭桥手术的最佳剂量选择。方法选择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36例(ASAⅠ~Ⅲ级),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2例,分别靶控输注舒芬太尼0.5,1.0,1.5μg/L和丙泊酚0.5~2.0 mg/L,使脑电双频指数(BIS)保持在40~60范围内。劈胸骨后舒芬太尼靶浓度减少1/4。观察3组患者MAP、HR和丙泊酚用量的变化以及丙泊酚Ce改变的次数。结果相对于诱导前(T1),A组患者在劈胸骨时HR和MAP值(T4)显著升高(P〈0.05);相对于A组,C组在插管时(T3)MAP值显著下降(P〈0.05),B组和C组在劈胸骨时HR和MAP值显著降低(P〈0.05)。B组和C组的丙泊酚用量和丙泊酚Ce改变次数显著少于A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高浓度舒芬太尼(舒芬太尼靶浓度≥1.0μg/L)联合丙泊酚用于冠脉搭桥手术,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并能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和丙泊酚Ce改变次数。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筛选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隔膜相关基因及其靶基因分布规律,从基因角度探讨布-加综合征(B-CS)的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检测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隔膜和正常下腔静脉壁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应用相关软件预测对应的靶基因分布.结果 病变隔膜与正常下腔静脉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的基因有9371个,其中4986个在病变隔膜基因表达谱中出现上调,4385个出现下调.在数据库中能预测到这些差异基因的靶基因近百个,其中有涉及细胞代谢、细胞增殖、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的靶基因,也有部分与已知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相关的基因.结论 基因芯片能有效分析出B-CS下腔静脉病变隔膜的相关基因表达谱,并利用相关软件预测出其可能的靶基因,这些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病变隔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6.
HF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也是肝硬化的必经阶段。积极的抗HF治疗可以控制多种肝组织疾病,尤其是肝硬化的病理进程。靶点明确、疗效显著的抗HF药物是治疗的首选。本研究从HF药物作用靶点、药物研究的体内外模型及药物研究3个方面展开阐述抗HF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7.
18F-FDG PET-CT已广泛应用于鼻咽癌的诊断及分期,近年来其对放疗靶区勾画的影响也引起人们的重视.该文着重探讨18F-FDG PET-CT在提高鼻咽癌放疗靶区勾画准确性、减少靶区勾画差异、指导剂量绘画及推量照射的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控制性降压应用于腰椎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9年12月-2011年8月,ASA I~Ⅱ级择期行腰椎减压内固定手术60例,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30例.手术切皮前15 min开始实施控制性降压,硝酸...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腮腺癌术后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靶区的确定方法。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6年11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31例腮腺癌患者,男女比例14 ∶17,平均年龄38.2岁,肿瘤有包膜外浸润并与面神经关系密切(黏连或神经侵犯),采用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腺体切除术,术后行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匹配周缘剂量60 Gy。治疗前后行薄层螺旋CT扫描以制定治疗计划和质量验证,以腮腺周围骨性结构和肌组织为参照确定计划靶区和临床靶区,并比较治疗前后靶体积、靶区D90值的差异,同时计算粒子植入后颌骨、中耳D90值以及脊髓最大接受剂量。结果 125I粒子治疗前后靶体积、靶区D90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粒子植入后靶区D90值均大于匹配周缘剂量。本组病例随访时间3~7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根据目前随访结果,采用本方法确定125I粒子腮腺区组织间近距离治疗靶区,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