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4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78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56篇
内科学   232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84篇
特种医学   84篇
外科学   145篇
综合类   343篇
预防医学   167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255篇
  1篇
中国医学   117篇
肿瘤学   44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1.
目的:评价持续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阻滞有用于上腹部手术的可行性。方法:30例胃癌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靶控输注异丙酚全麻(T)组15例,靶控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阻滞(T+E)组15例。结果:(T+E)组术后躁动、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低于(T)组(P<0.05)。异丙酚单位标准化剂量亦较低。两组苏醒时间相似。诱导后两组血压均显著下降(P<0.05),T+E组在诱导后DBP的下降幅度较T组更为显著(P<0.05),T组在探查、术毕、拨管后的SBP、DBP、MAP比(T+E)组显著增高(P<0.05)。两组诱导后至术毕BIS、SEF显著下降,两组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是可行的,具有异丙酚、芬太尼的用量少、苏醒快、术后躁动少,麻醉深度易于调控,血液动力学较稳定,是一种良好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2.
白丽  竺清渝 《北京医学》2002,24(4):244-246
目的探讨血压正常老年患者和老年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波动规律及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无创伤袖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测36例中年人(对照组),50例血压正常老年患者,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结果血压正常老年患者较中年血压正常者24h动态血压呈杓型曲线的比例明显下降.血压正常老年患者,血压昼夜波动曲线与心、脑、肾损害无相关性.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曲线呈非杓型者比例增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较节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有更显著的靶器官损害.结论对于非高血压患者,随年龄的增加,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增多,血压曲线变化与心、脑、肾损害无关,可能与原发病有关.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可作为靶器官损害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异丙酚及氯胺酮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异丙酚复合不同镇痛剂量氯胺酮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对血流动力学、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 80例 ,分别采用异丙酚 (P组 ,n =16)及复合氯胺酮血药浓度 0 2 0mg/L(PK1组 ,n =16) ,0 40mg/L(PK2 组 ,n =16) ,0 60mg/L(PK3 组 ,n =16)和 0 80mg/L(PK4组 ,n =16)全静脉麻醉 ,采用微机控制Graseby 3 5 0 0输液泵靶控输注异丙酚或氯胺酮 ,连接Aspect-A10 0 0型脑电监护仪监测脑电变化 ,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 单用异丙酚患者随着异丙酚血药浓度升高脑电双频指数 (BIS)值降低 ,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5 ) ,氯胺酮血药浓度从 0 2 0mg/L增至 0 80mg/L ,BIS值无明显变化 (P >0 0 5 )。与P组相比 ,PK1,PK2 ,PK3 ,PK4组异丙酚用量减少约 15 %~ 40 % ,PK4组停药至睁眼时间明显延长 ,其余各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术中P ,PK1组收缩压、舒张压升高 ,PK2 ,PK3 ,PK4组无明显改变。术后无躁动、不良回忆等并发症。结论 异丙酚复合镇痛剂量的氯胺酮 (0 40~ 0 60mg/L)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异丙酚用量、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The capacity factors (k′) of seven β-adrenoceptor blocking agents in six different reversed-phase HPLC systems have been determined. Octanol-aqueous buffer (pH 7.4) partition constants (P) for these blocking agents were also obtained. By using target factor analysis (TFA), good empirical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log k′ and log P were derived. The resulting hydrophobicity order agrees well with the metabolic elimination pathways of these drugs.  相似文献   
15.
应用~(51)Cr释放试验和效靶结合试验,同时测定了正常人和胃癌病人外周血NK细胞活性与靶结合细胞数(TBC),研究了正常人及病人血浆对NK细胞功能的影响。发现正常人NK细胞活性与靶结合细胞数之间的关系呈直线正相关,但在NK活性降低的病人中靶结合细胞数却无明显改变,二者无相关性,而病人的血浆对正常人外周血NK活性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且抑制率与胃癌人NK细胞活性存有着负相关的关系,提示胃癌病人血浆具有抑制NK细胞活性的物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和评估选择性靶动脉栓塞骶骨肿瘤后对外科切除肿瘤的价值和方法。方法 运用Seldinger技术,对9例骶骨肿瘤患者进行肿瘤供血动脉及肿瘤内血管全部彻底栓塞,栓塞材料应用明胶海绵,栓塞后1周内行手术切除术。结果 彻底的术前栓塞手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9例骶骨肿瘤均得到彻底切除,平均失血量为1090ml。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未见肿瘤局部复发。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前选择性靶动脉栓塞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肿瘤的彻底切除,为顺利切除骶骨肿瘤提供了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在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中,根据病人配戴头环和CT定标架作CT扫描所得的CT断层图像或配戴AVM定位箱做血管造影得到的两张X光片确定病人颅内病灶的三维坐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The effects of acutely administered ethanol (0, 0.5, 1.0 and 2.0 g/kg, IP) were studied in a tube-restraint/target biting model of aggressive responding using naive group-and individually-housed male Swiss mice. Behavioural measures were the latency to the first bite and the biting frequency. In saline-injected control animals, the levels of responding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housed than isolated mice. Animals given alcohol exhibited a dose-dependent suppression of biting frequency, and an increase in biting latency. Mice experienced in the tube-testing situation showed reduced baseline levels of biting, but alcohol produced similar effects to those in naive mice.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a biphasic action of alcohol.  相似文献   
19.
分析目标管理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医疗设备维修数据,对比分析实施目标管理前后的设备整体平均维修时长、维修关单良好率、基础性设备(病床、监护仪及泵类)平均维修时长和工程师维修关单良好率,为医院维修管理精细化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筛选不同阻滞阶段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相关的调控因子及其调控途径,为后续的功能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从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中获得GSE45885的基因表达谱矩阵,筛选其中的正常样本以及不同阻滞阶段NOA样本,包括4例正常生精样本和20例NOA患者样本,20例NOA患者中有2例患者处于减数分裂前期阻滞阶段(PRE),7例处于减数分裂期阻滞阶段(MEI),11例处于减数分裂后期阻滞阶段(POST)。将正常生精样本设置为对照组(CON),使用GEO2R在线工具鉴定正常生精样本与不同阻滞阶段NOA样本之间的差异基因,对GEO芯片中不同阻滞阶段的NOA数据整合归一化并进行矫正后取交集。对差异表达的基因以及其靶基因进行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获取关键通路;基于在线工具(STRING)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然后利用Cytoscape中的CytoHubba插件对枢纽基因进行筛选。结果:在PRE中筛选出463个上调基因,12个下调基因;在MEI和POST中分别发现2个和3个下调基因,无上调基因。PRE中上调基因通过一些重要途径,如精子发生、精子细胞发育、精子的运动、纤毛运动和微管形成等功能来调控生精过程。在上述的3个阻滞阶段NOA中筛选出2个共同差异基因,均为微小RNA(miRNA),2个miRNA有58个共同靶基因。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工具STRING成功构建PRE中上调基因的PPI网络图,并使用Cytoscape筛选出网络中前10个枢纽基因,包括DNAI1、DNAI2、PGK2、ROPN1LARMC4、DRC1、DNAAF3、CABYRZMYND10和CCDC65。结论:识别枢纽基因和共同差异基因及其通路为后续研究NOA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DRC1、ARMC4、MIR15A和MIR509-3可作为后续NOA发病机制研究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