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73篇
  免费   1285篇
  国内免费   241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109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482篇
内科学   320篇
皮肤病学   52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44篇
综合类   4696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90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892篇
  18篇
中国医学   11086篇
肿瘤学   5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380篇
  2021年   574篇
  2020年   669篇
  2019年   244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617篇
  2016年   667篇
  2015年   453篇
  2014年   1840篇
  2013年   1154篇
  2012年   1762篇
  2011年   1810篇
  2010年   1424篇
  2009年   802篇
  2008年   746篇
  2007年   764篇
  2006年   659篇
  2005年   573篇
  2004年   405篇
  2003年   451篇
  2002年   368篇
  2001年   328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63例SARS中医症候群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症候及舌象动态特征及与实验室检查的关系。方法:观察2003年3月11日--4月30日在我院感染科住院63例SARS患者的症候、舌象及实验室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1)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56例)、咳嗽(41例)、四肢乏力或困重(40例);中期(极期)最常见的症状为咳嗽(53例)、四肢乏力或困重(43例);恢复期患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偶可见四肢乏力或困重(17例)、胸闷胸痛(13例)、低热(11例)、咳嗽(12例)、咳痰(11例)。(2)舌象:早期多舌淡红或舌尖红。舌苔薄白、白腻或黄腻;中期多舌质红,舌苔白腻或黄厚腻;恢复期多舌质淡红或舌尖红,偶有舌质暗紫,苔薄白或白腻,偶有苔黄腻。(3)SARS患者早期白细胞、血小板及CD4^+、CD8^+ T淋巴细胞均低于正常,至恢复期均显著升高,与早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SARS不同病期的中医症状有其特点和变化规律,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2.
从古论今谈中医气象医学与防治温疫——“非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奇 《天津中医药》2003,20(3):60-64
“非典”的肆虐正在震撼着世界。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却正在彻底改变着人们沿袭已久的不良生活习惯与整体卫生环境。同时,也在向医学界提出了严肃的课题:“类似温疫的流行,是否可预测及有效防治”。历史上有多次类似“非典”的温疫发生,而中医气象病理医学五运六气学,及温病学对于分析预测疾病的发生及有效的救治有独特的理论方法与治疗经验。本人就中国历史上几次温疫大流行,做了一下简单的回顾并特别强调指出乾隆癸未年1793年,发生在中国河北北京一带的温疫大流行,其中医学气象病理医学因素与今年2003年的医学气象病理学因素是完全一样的。而当时余师愚根据中医气象病理学五运六气学说分析创制清温败毒饮重用“生石膏”,救活了无数病人的宝贵经验,对于今天“非典”发展趋向的评估及救治,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993.
以传统数学理学为基础,论述整体的特性和运动规律,构建整体学说。应用整体学说,认识生命整体的生理病理,指导临床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994.
朱熹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同时又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除了心性义理之学外,对于自然科学尤其对中医与养生学有较深的造诣,其对古代医典,经方,脉诊及用药之道均有独到的见解,朱熹对古代医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方法论方面,有以下三点:(1)从疑经到创新,提出疑以求信的主张;(2)博文与约礼,强调博约互参,由博反约之法;(3)性与天道,显示出较高的理性思辩水平,这三点对后世医学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对实验性脊髓损伤的作用和机理,取健康SD大白鼠60只,随机分为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尼莫地平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12只,采用改良Allen氏装置,以288g*cm-1能量造成T9~T11节段脊髓不完全损伤的动物模型.以脊髓神经功能(CBS计分)、运动诱发电位、辣根过氧化酶(HRP)示踪、组织形态学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实验观察.结果显示中药组脊髓神经功能CBS值明显下降,运动诱发电位的波幅明显提高,脊髓轴浆运输能力改善,髓鞘、神经元细胞结构恢复理想.提示加味补阳还五汤可以阻止脊髓的继发性损伤,促进神经元及损伤神经纤维的修复.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健心宁神汤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水平提高及血浆脑利钠肽(BNP)浓度降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充血性心力衰竭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标准心力衰竭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宁心安神方药,治疗4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心功能和血浆BNP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心功能水平、血浆BNP浓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标准治疗基础上配合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宁心安神方药,可明显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水平和降低血浆BNP浓度。  相似文献   
997.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2月~2007年10月,我院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中医综合治疗组(A组)和西药治疗组(B组),每组各40例,A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大黄胶囊,同时中药保留灌肠;B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予包醛氧淀粉治疗。8周后观察比较两组间疗效。结果:A组用药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积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B组。A组用药后实验室检测指标改善程度优于B组。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为85.0%,B组总有效率为67.5%(χ^2=8.17,P〈0.01),A组疗效优于B组。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在治疗CKF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8.
《左传》从其所记载的医学史料中,可窥春秋时期中医学基本理论形成及其发展之概貌。以注释《左传》所涉及的阴阳五行、病因病机、养生防病和治则治法的相应条文,来揭示传统文化是萌生和承载中医学的根本。  相似文献   
999.
通过深入剖析中西医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别,阐述了中西医结合是历史必然的思想,认为中西医之间的差别是医学发展的动力,未来医学既不同于现在的中医也不同于现在的西医,中西医结合必然酝酿新的医学产生。未来医学是以中医思维模式为主,结合现代医学手段的新医学。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自拟强骨饮对骨质疏松症的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90只,体重230~280g。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治疗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30只。分别采取切除双侧卵巢方法进行骨质疏松造模,10周造模成功后,开始给药,治疗组用自拟强骨饮灌胃,每日一次,每次1ml/g,对照组用密盖息,皮下注射,每日1次,每次0.72u/kg。空白组,不做处理。在给药后3、4.5、6个月每组各取10只大鼠进行检测,先测量体重,空气栓塞处死,分离股骨颈,获得股骨颈样本,经切片等处理后,显微镜下作骨形态计量学检测。[结果]给药后治疗组3个月骨体积分数与密盖息组数据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与空白组相比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间距、骨体积分数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给药后4.5个月强骨饮组骨小梁厚度与密盖息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给药后6个月强骨饮组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间距与密盖息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强骨饮可以明显改善骨形态计量学指标,可能是通过刺激成骨细胞生长,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并抑制高骨转趋势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